发布于 2022-12-18 18:45

  近年来,随着风湿免疫病临床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强直性脊柱炎(AS)等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缓解。国际风湿免疫学界倡导的目标治疗(treat to target)已逐渐被认可,这种治疗理念以病情的完全缓解或最低活动度为治疗目标,从而使临床医师坚定信心,为患者制定积极而规范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策略必将对国内风湿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目标治疗的提出

  已经证明,RASLE等风湿免疫病的发生和病变进展主要归因于致病性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异常活化、增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等,这些致炎性因子及细胞导致了滑膜炎和血管炎等免疫炎性病变的发生。在临床上,通过使用缓解病变的抗风湿药(DMARD)或不同的免疫制剂可使大部分患者的上述病变得到控制,或使病情达到最低活动度。前者即临床完全缓解,无病变进展之忧;后者亦属于最大限度的疾病控制,可长期病情稳定或很少进展,对于重症或晚期患者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治疗策略。

  目标治疗是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应予重视的理念。正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一样,经过规范的合理用药,RASLEAS等疾病的免疫异常及炎性改变均可控制,从而阻止病变的进展。因此,临床上必须以控制病变进展和“完全缓解”为治疗目标,而不仅仅是减轻症状,或临床“部分缓解”。从2004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RA强化治疗(intensive treatment)方法到2007年的Best研究,均在强调积极用药、完全缓解或“目标治疗”的理念。毫无疑问,这种在用药安全前提下、积极治疗直至病情完全缓解的目标已成为国内外风湿免疫学界的共识。

二、目标治疗的策略

风湿病治疗的目的在于使病情达到完全临床缓解,亦即活动性症状和体征均消失。如无法达到完全缓解,则应以“最低病情活动度”作为替代目标。归纳起来,目标治疗的策略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治疗

  研究证明,风湿免疫病早期的不可逆损伤少,经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完全缓解。因此,一旦RASLE等的诊断明确,应及早给予DMARD或免疫制剂等治疗。近年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相继提出了新的RASLEAS等分类标准。理解并应用这些新的标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2、积极用药

  在RASLE的治疗中,联合用药,强化治疗及多靶点治疗方案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在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积极的规范用药无疑可使更多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得以缓解。

  3、个体化治疗

  不同患者的病情程度、受累器官、个体的特点以及对药物的反应各有不同。因此,应强调患者用药方案的个体化。如DMARD、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剂量及疗程在不同患者必然有区别。在临床上,必须为每一例患者选择最为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并坚持足够的用药时间,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而对于少数顽固性重症或晚期患者亦应强调给予个体化治疗,将病情控制在“最低疾病活动度”。

  4、严密随访

  达到病情完全缓解的预期目标后,仍要坚持用药一定时间,过早停止治疗可使病情复发,再次诱导治疗的难度增高两倍。

  概括而言:“目标治疗”主要是通过医生对患者的疾病程度、活动性和实验室化验指标的了解,评价病情活动度,通过规范的治疗使病情得到持续缓解,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三、目标治疗的意义

  我国风湿免疫专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但目前的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在首次到三甲医院风湿免疫专科就诊的RA炎患者中,规范使用过DMARD的患者比例仅占44%,半数以上的患者从未应用或未规范使用DMARD。相当多的患者在长期应用所谓的“偏方”或滥用激素。国内的两项调查发现SLE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86%一91%,大量SLE患者的病情迁延、长期不能缓解,最终出现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受累及或严重感染等,甚至危及生命。然而,这种现状不是不可改变,这些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可以缓解,只是需要临床医生和患者认识到以缓解为治疗目标的重要性。

  因此,在国内提倡目标治疗的理念,规范化用药迫在眉睫。应该认识到,早期、积极和个体化治疗是风湿免疫病患者病情缓解的必由之路。

风湿免疫性疾病靶向治疗的策略和意义相关文章
一年一度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会议本身也总是不负众望。靶向治疗的部分重点阐述靶向治疗和其它治疗方式的联合,如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联合,以及多靶点联合等,而且主要报道了各种临床试验;而相关的基础研究关注靶向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耐药和敏感的分子基础,以及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上不同分子之间的精细调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针对Her-2的曲妥珠单抗仍然是重点,而拉帕替尼、per
发布于 2023-01-19 18:56
0评论
概述 癌症对患者的生命影响是非常大的,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性肿瘤明显增多和增大的现象,甚至会引起死亡的危害,癌症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多的,到了中期和癌症的晚期,可以选择化疗治疗,或者是靶向治疗的方法来缓解病情,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靶向治疗和化疗都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各有各的优缺点,所以应该合理的进行选择。 步骤/方法: 1、 癌症对患者影响是非常大的,痛苦是用靶向治
发布于 2022-11-14 01:45
0评论
肺癌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虽经多年努力,总的治疗效果仍不乐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为靶标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手段,以Gefitinib(ZD1839,易瑞沙,阿斯利康公司)和Erlotinib(OSI-774,特罗凯,罗氏公司)为代表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剂(T
发布于 2023-02-06 05:27
0评论
概述 肺癌已经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现在全世界上每年新增的肺癌病例,估计能达到130万,而在这130万的患者当中,将近有120万的人,都会因为这种疾病而死亡。而近几年来,我国肺癌的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每年大概有60万的肺癌患者,离开这个世界,记得专家曾经预测过到2025年的时候,我国肺癌的死亡人数将会达到100万。 步骤/方法: 1、 而在众多的肺癌患
发布于 2023-10-05 20:53
0评论
肺癌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死亡率均居首位,每年全球新增病例120万人,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肺癌。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等基因的异常,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与细胞周期、血管形成以及肿瘤浸润和转移有关的作用机制业已阐明。这些发现为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靶点”,让实现“精确制导”成为了现实。肺癌的药物和方法从此诞生了一个新领域――肺癌靶向治疗。肺癌
发布于 2023-03-09 21:26
0评论
概述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的乳房一直都胀痛难忍的,乳房里面一直都是发硬的,平时都不敢用手去触摸乳房的,因为乳房里面长了肿块,导致我的眼眶下面也开始出现了肿块的,平时也不敢抬着胳膊了,乳头里面会分泌出来很多的脏东西,而且乳晕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发现我乳晕旁边的皮肤也会变成先发黑了,总觉得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的,早晨醒来之后,会有头晕头痛的情况,后来去医院做了乳腺B超检查,结果就是乳腺癌。 步骤/方法:
发布于 2023-05-15 23:14
0评论
生物治疗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技术。此项技术先后经历五个发展阶段,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阶段,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阶段,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阶段,树状突细胞(DC)阶段,及双克隆免疫细胞(DC-CIK)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及逐渐成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所谓的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
发布于 2024-01-29 13:41
0评论
1、直肠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在治疗时通过靶向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与化疗或是放疗有相似之处,目前医学是使用靶向治疗的药主要是是口服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2、但是靶向治疗的药物还有很多,如国产或是进口的,因此患者经济充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其它的好药进行治疗,如靶向单克隆抗体,能有效的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还要就是大肠癌生物靶向治疗的药,如爱比妥。
发布于 2022-10-23 15:18
0评论
随着对胰腺癌相关基因,信号通路的研究,靶向治疗已成为治疗胰腺癌新的方法,包括直接对癌细胞,如肿瘤抗原,生长因子受体,改变基因或生化通道以及直接对宿主免疫反应等。随着靶向治疗临床研究的开展,由于靶向治疗技术以及研究人员能力有限,在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
发布于 2023-01-15 02:26
0评论
肾癌的分化、增殖及转移过程离不开诸多细胞因子的作用,现有的靶向治疗药或作用于其中的单个位点,或作用于多个因子,现在常用的肾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针对肿瘤血管的生成和对抗肿瘤细胞增殖两个方面,而理论上,药物作用的靶点越多,对肿瘤的控制就越全面。现临床治疗肾癌时常用的多靶点药物包括索拉非尼和替尼。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剂,其可对Raf-1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血
发布于 2023-02-02 05:0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