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说,针灸只是中医的一种特殊技术,它与补神之法和补形之法不属于同一层次。内经》时代恰好是中医主流从补神之法向补形之法过渡的分水岭,针灸补神虽然在《黄帝内经》中反复阐述和推崇,但已经是补神之法的最后一个现存。
两汉以后,调神之法(包括针灸调神之法)不再被提及,逐渐淡出中医的视野。
调神之法的起源始于针石兴起之前的千年前,在补药兴起之前,依靠各种形式的巫术(包括大家熟悉的祝融之术)在历代演变,最后的辉煌是在《内经》时代的针灸术上。(凡是从事中医的人都知道,《黄帝内经》基本上是一部针灸疗法的专著,而汤药方的制定是在东汉《伤寒杂病论》之后形成的)。
最早的调形法含义简单明了,它包括刺脓溃、放淤血、排水肿等治疗方法,称为 "粗守形"。最早的治疗方法是针刺脓疡、放血、排水肿等,这些正是《黄帝内经》通篇论述的九种针法,此后针灸调形法依托经络理论,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平心而论,现在的针灸方法已经远远不是《内经》时代的 "下士粗工",是针灸入门的必要途径。
"无创穴位埋线技术 "和 "激痛穴位针灸疗法 "就是其中的典型。
中医方法的衰落是有具体原因的,这也是中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疗效不同的原因,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