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可在许多方面产生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可因药物种类、剂量或个别病人而异,但大多数有常见的副作用,有些在用药后短期内发生,有些在长期使用后发生。
1.药物的抗胆碱能和抗肾上腺素能作用引起以下副作用:
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心率加快、肥胖、月经紊乱和泌乳。
2.神经系统症状:
锥体外系症状突出。短期用药可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不能静坐和帕金森样综合征;长期用药可导致延迟性运动障碍。
①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在青少年中最常见,特别是使用氟化抗精神病药物时,在用药后几天内发生,以眼、面、口、颈和躯干肌肉的局部痉挛为特征。通过肌肉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0.3至0.5毫克,症状可迅速缓解。
②坐不住(Akathisia):发生率为20-40%,中年妇女较多,多发生在用药的第2-3周,表现为烦躁不安,坐不住或躺不住,反复行走或原地踏步,可伴有不自主运动。治疗方法与急性肌张力障碍相同,也可试用安定剂或胰岛素。
③帕金森综合征(Parlinsoniansydrome):非常常见,容易发生在妇女和老年患者身上,特点是运动缓慢或不能运动,静止性震颤和肌张力增加。抗胆碱能药物是有效的。上述症状是可逆的,如果停药或减药可能会消失。
④延迟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由长期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反应,可能在用药3个月后才发生,发病率为15%~40%,女性多于男性。其中最常见的是口-舌-颊三联征(BLM综合征),严重时可引起口齿不清,影响进食。
它还可表现为四肢不自主地摇摆,手指跳舞般的运动,心动过速,或四肢和躯干的扭曲。它的治疗比较困难,除加强预防外,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有些人用左旋多巴进行 "脱敏 "治疗,短期内症状加重,停药2-3周后,症状逐渐好转。目前尚无有效措施。
3.皮肤症状:
由于过敏常发生在治疗的前4周,一般表现为红色丘疹,开始在手和面部等暴露部位,也可延伸到躯干,对称分布,严重者出现疱疹、剥脱性皮炎、皮肤糜烂等。应立即停用该药。
4.肝脏损害:
由于氯丙嗪引起的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生率约为0.1%。无黄疸型肝炎比这更常见。它是由过敏引起的,停药后1至2周内可恢复,临床上应与传染性肝炎相鉴别。
5.消化道症状:
该药引起平滑肌张力下降。可引起麻痹性肠道硬化,长期用药过量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6.心血管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很常见,多发生在治疗初期,尤其是用药后的第一周,与该药阻断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有关。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Q-T延长、T波增宽或倒置? 和对症处理。
7.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少:
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0.1%~0.7%,其中氯氮平引起的比率较高,属于代谢性免疫反应。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预后大多良好,但严重的病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死亡。
8.其他:
Malignantsyndrome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多在大量用药后出现,表现为高热、震颤、肌强直、吞咽困难等锥体外系症状,心动过速、出汗、排尿困难、血压波动等植物性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意识障碍。该病的病程是急性的,处理不当会导致具象化。江宗宁(1988)报道,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的猝死病例中,同期医院死亡病例中有3.9%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机械性窒息,其中约1/3是由于机械性窒息造成的。但在一些猝死的病人中,尸检并没有发现致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