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精神病?”“精神病和心理病的区别?”,“如何找到合适的心理医生?”我经常会被问起类似的问题,所以,根据我的理解,一直想写一点东西来为大家解惑。
一、精神病和神经病:这两个词都有某种贬义色彩,更加口语化。
精神病(psychosis):一般是泛指重型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往往病因不明,需要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神经病:本义是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病、脑肿瘤等。但更多用于辱骂人。这里需指出的是,以前认为是精神病,一旦病因确定,就变成神经病了,如癫痫、老年性痴呆等,但两者也有交叉。
神经症:是以焦虑抑郁、失眠和躯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障碍。现逐渐被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抑郁障碍等名词所取代,风光不在。
二、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泛指精神心理疾病,这一用法不够严谨,因为disease一般指的是病因较明确的疾病,而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不明,所以这种说法是历史的遗留,经常与精神障碍通用;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或称心理障碍,只是两种译法,本来就是同一个意思。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会有不一样的期待。认为精神障碍偏重些,心理障碍偏轻些。这只是大众的一种普遍避讳。disorder这一用词比较严谨,病因不明的问题要用这一词,即障碍。
三、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
精神科医生(psychiatry):一般是指具有医学背景,接受系统正规的临床医学教育,有处方权,类似于内科医生的角色和定位,偏重于生物医学领域,更倾向于认为精神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或大脑病变,更经常用药物治疗,较少采用社会学和心理学观点去理解、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一般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心理科工作。有时也被称为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clinical psychologist,psychotherapist):或者称为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一般为心理学背景,接受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偏重于社会和心理学领域,更倾向于从哲学、社会和心理学角度去理解精神障碍,没有处方权,较多采用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方式去帮助患者,所以,这类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生。
心理咨询师:是来自劳动部认证的一种社会职业,接受过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来源比较复杂,水平仍参差不齐,在大众中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还不够,未来仍需规范和成长。
四、焦虑症,焦虑障碍,抑郁症,抑郁障碍,强迫症,强迫障碍:
这些名词通用并存,未来可能会逐渐用“障碍”来取代。
五、精神科、心理科和神经内科:
一般设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以药物治疗为主的,针对重型精神障碍的,称为精神科;针对焦虑抑郁的,以心理治疗为特色的,称为临床心理科;
一般设在综合医院,以药物治疗为主,或者突出心理治疗的,或者并不突出心理治疗的,针对焦虑抑郁的,称为心理科;
一般设在综合医院,病因病位相对明确,以手术或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称为神经内科;大多焦虑抑郁的患者更倾向于先就诊于神经内科,接受药物治疗;
六、能提供心理治疗服务的人群:
1、精神科医生:这个职业定位就要求精神科医生应该是多面手,不能“堕落”为神经内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只会开药或者电休克,不懂心理治疗。美国的精神科医生培训和教育较为规范和全面,虽然美国很多精神科医生并不亲自做心理治疗,但是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懂得心理治疗。当然,也有一部分美国精神科医生也亲自做心理治疗,并且往往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开创者。
而在中国,精神科医生的培养完全是照搬内科医生的培训方法,并不重视心理治疗方面的培训,所以,大多数中国精神科医生努力追求成为一名“纯粹”的医生,以取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因为精神科医生在中国医生中的收入是最低的,所以,在同行中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有点儿被边缘化(实际上,精神科医生就是一个边缘医生,只是不愿承认罢了)。有很多精神科医生转行了或辞职了,精神科队伍总是很弱小。
而在精神科医生中只有极小一部分不愿“沉沦”,不愿退却,不愿逃走,努力从生物医学的“大坑”中跳出来,更想解决临床遇到的难题,主动学习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实践心理治疗,为有迫切需要的患者提供系统正规的心理治疗。可悲的是,这极小一部分少得可怜,目测估计不到5%,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可喜的是,这个队伍会在将来逐渐壮大,尤其是大城市的三级医院中。
2、心理治疗师:在专科医院这部分人群往往可能是医学背景,护理背景,心理背景,或者什么其它背景,等等,比精神科医生更为边缘化,只是作为精神专科医院的一种职称而存在着。可喜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逐渐成长起来,虽然很艰难。因为他们接触患者的机会,对诊治患者的参与度,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医院对他们的重视度等,均远远不足。
3、心理咨询师:是来自劳动部认证的一种社会职业,接受过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来源比较复杂,水平仍参差不齐,在社会上打拼而艰难生存着,很难进入主流医疗领域而被认可。他们在大众中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还不够,未来仍需规范和成长。可喜的是,他们也在艰难中成长,在摸索中前进。新颁布的精神卫生法对他们也做了诸多限制,在情理之中,但也需要更多宽容。
4、心理学家:供职于大学、科研院所的心理系,一般为高校教师,具有深厚的心理学教育背景,但只有极小一部分可能专攻于心理治疗方向,可以称为临床心理学家,他们更倾向于用心理学理论和思维去理解精神障碍,具有一定的深度。但不足的是,他们接触患者的机会并不多,可能只限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希望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生要有更多的思想碰撞,会促进心理治疗的发展,加深专业化程度。
以上,只代表我个人观点,有的可能只是直觉,并无数据支持,可能会有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