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24 07:40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平日里似乎已被忽略,但在节日来临之际却凸现出来。以春节拜年、祝福为例,过去的登门拜年、写信致贺、寄明信片等方式已经借助便捷的通讯手段被打电话问候、发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祝福所代替。其中,发手机短信以其快捷、经济、环保等优势已经成为公众近年来习以为常的拜年方式。

  不仅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这样的重要节日,连像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腊八等中国传统节日,或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源自西方的节日,人们也都自觉不自觉地给亲朋好友发上一条短信表达祝福、联络感情。

  更有子女在父亲节、母亲节向父母发短信问候,学生在教师节向老师发短信感恩,哥们儿、闺秘之间借兄弟节、姐妹节通过短信诉诉衷情,甚至连单身汉们也不忘借“光棍节”互相发条搞笑短信调侃一番。如此看来,过节似乎离不开了短信。若有谁过节期间不收发节日短信,那他/她不是不用手机,就是明显的“OUT”了。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节日短信也不例外。就在人们应接不暇地处理节日短信时,一种心理障碍――“节日短信焦虑症”也随之悄然来袭。

  什么是“节日短信焦虑症”

  “节日短信焦虑症”是近年被普通百姓和各种媒体叫热的一个新词,并不见于心理卫生和精神病学专业教科书中。正因为它不是一个很专业的概念,心理专家一般对它也不甚关注。然而,“节日短信焦虑症”毕竟是公众经常面对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必要从专业的角度对它进行理解、分析并寻求对策。名正则言顺,首要的工作,是给“节日短信焦虑症”来个科学的正名。

  节日短信焦虑症从概念上看,应该属于焦虑症的范畴。而焦虑症是有明确的专业界定的。如《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将焦虑症定义为: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症。

  具体细分,焦虑症之一的惊恐障碍有明确的诊断要点:

  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性神经症、抑郁症等,并应与某些躯体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等。

  症状标准为: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

  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严重标准为: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为: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排除标准为:

  (1)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2)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惊恐障碍之外,另一种更为常见的焦虑症是广泛性焦虑,它的诊断要点为: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标准为: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为: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为: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为:

  (1)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

  (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由此可见,广泛性焦虑是一种更持久的焦虑症,而惊恐障碍是一种反复急性发作的焦虑症,它们共同组成了焦虑症的范畴。那么,节日短信焦虑症和焦虑症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也归属于焦虑症的范畴,似乎没有诊断标准规定得那么严重;如果二者毫无关系,那它又何以得名“节日短信焦虑症”呢?其实,考察一下节日短信焦虑症与焦虑症的共性,就可以说明问题了。这个共性就是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正常人和患者都会出现,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疾病。日常社会生活中,充满了引起人焦虑的各种现实因素,如儿童的考试焦虑、青少年的青春期焦虑、大学生的就业焦虑、青年的婚姻焦虑和生育焦虑、壮年的工作焦虑、中老年的退休焦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常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指的这种焦虑情绪。

  其特点为:

  (1)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

  (2)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当事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具体的威胁或危险;

  (3)它通常会

  持续一段时间,如长期得不到改善,才有可能发展为焦虑症等心理障碍或身体疾病。从生理心理学上看,焦虑情绪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反应。

  当焦虑情绪由处理节日短信引起或加重,持续存在一定时间,严重到影响了正常生活,连节日的喜庆气氛都因处理短信大打折扣,甚至感觉节过得越来越累,怕过节到了“谈节色变”的程度,那就说明已经被节日短信焦虑症困扰了。因此,节日短信焦虑症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与处理节日短信相关的严重焦虑情绪”。由于说起来拗口,解释又困难,权且称作节日短信焦虑症。这样,终于给节日短信焦虑症正了名。

  节日短信焦虑症的种种表现

  节日短信焦虑症可以出现在处理节日短信的每个细节,可以细分为多种焦虑。乍一看,其表现之丰富真是琳琅满目,让人叹为观止:

  既然要表达节日祝愿,就一定要自己原创短信。但是,编写一条短信,尽管不过区区数十字,却让人绞尽脑汁。文字高雅点吧,显得太矫情;语言直白些吧,又有点粗俗。写点方言吧,不是同乡看不懂;用外文单词吧,不免崇洋媚外。写长了怕人没心思往下读;写短了怕人感觉你敷衍他。如此这般,高也不是,低也不是,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发别人写的更不是,左右为难。眼看就要到除夕,发送短信的黄金时刻就要到了,可原创的短信一条都还没编好。何况还要对许多不同人编写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原创短信。这难度简直超过了国家元首公开发表新年致辞。真是让人心急如焚。

  好不容易自己编好了有个性的短信,或者挑选了条满意的现成的短信,发送短信依然困难重重。发送前要选好对象。对领导要发,别人都发,就你不发,别自恃清高;可发给领导会不会有阿谀奉承之嫌,于是慎重了。对同事要发,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发多生分;可节前上班见,节后上班还得见,几天不见就忍不住发短信,对方会感觉我对他/她有想法吧,真是为难!对老师要发,不发就算忘了师恩;但老师会不会嫌自己虚情假意,为人处事还是老师教的,现在多少年也不去看望,还好意思发短信?这下更小心了。

  对亲朋好友、合作伙伴、业务客户等等都有这种发还是不发的两难抉择。发送时机也很关键,早些天发抢在人先,说明你重视对方,可节日气氛未浓,容易让人看出动机不纯;除夕、初一发,赶上大家短信潮多热闹,可既体现不出自己特色,又怕影响人家休息和心情,何况对方也不一定有时间看;晚些天发,显得情深意重、回味悠长,可节都快过去了,对方会不会感觉我几乎把他忘了,这时才想起来。短信写得难,发得难,发完之后担心对方看不看、回不回,依然放心不下,真是难上加难。

  无论是别人写好的,还是别人发过来的,将现成的短信转发出去,可以省去自己编写的精力,群发一下更是省去了许多麻烦。而且,别人的才思和智慧为我所用,又给自己平添了不少雅致和幽默。转发短信实在是一举多得。但是问题和烦恼也随之而来。在短信潮中,谁收到雷同的短信都不愿去看第二遍,我又怎么能保证对方以前没收到过这条短信呢?有的短信也许编得太好,年复一年地被转发,别人看腻了,我还不知道,岂不又被人笑话?不自己编写,明显已经是心不诚了,万一现成的短信自己还没看明白就转发出去,让人看出破绽多么尴尬。有时也会收到落款与发信人不是一个人的短信,一看就知道是转发来的,自己若不小心犯这样的错误,对方知道转发还好,不知道就会以为自己改名了,岂不更麻烦?这么一想,连转发这个便捷的方式也变得令人担心起来。

  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收到别人发来的短信为过节增色不少,但同时收短信也会带来焦虑。过节前,早早的就期待着谁会给自己发短信,等待了一个假期也没收到,自己似乎被淡出了对方的记忆,惆怅和扫兴让节过的没有了味道。在收到短信的高峰时段,一条接着一条条的信息让自己收得不亦乐乎,难免顾此失彼。

  此时可能错过了自己期待的人,却总被自己不熟悉或不希望联系的人发信息打扰。而且发短信来的人多已习惯不留落款,自己手机里又没存他的姓名,有时不免去翻纸质通讯录,甚至把多年接到的名片也翻出来一一比对电话,结果还有些匿名短信成为无主的“孤儿”。对此是否要在回复时顺便问一句“您是那位”,也值得三思。问吧,对方一定要生气,我好心发短信给你,你却连我都不记得了,大过节的多伤感情;不问吧,他到底是谁,总令人心里不踏实。

  当然,除了以上短信焦虑的表现外,还有阅读短信焦虑、回复短信焦虑、保存短信焦虑、删除短信焦虑等,症状反应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是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为什么会出现节日短信焦虑症

  如果参照节日短信焦虑症的症状表现,不少人会发现自己也不同程度的罹患了此症。这个来势凶猛、传播广泛的心理障碍的确是危害公众节日心理健康的大敌。要消灭它,就要对其病因进行一番探讨。通常,节日短信焦虑症的原因至少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现实原因,即人类对现代通讯工具既对其依赖又受其约束的矛盾。短信的优势自不必言,短信的过度使用也势必带来问题。当过分看重小小一条短信的作用时,人类的习惯心理会尽可能的去操纵它。而短信毕竟是短信,它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当人们让容量有限的短信去承载更多信息负荷时,多余的不能承载的信息只能由人们主观去赋予想象的意义,而尚需要通过短信沟通信息的人类又怎么能够“心心相通”到对这些言外之意默契于心呢?更何况,节日短信在短时间内通过手机大量涌入收、发者脑的认知系统,造成了认知系统内部的信息超载。歧路多亡羊,人类的认知功能无法处理过多信息,同时又无法回避时,便处于应激状态,心理问题自然随之而来。

  其次是个人原因,即人的内在人格因素与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因素之间的矛盾。人与人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同样的时间里又不得不依赖同样的方式进行沟通,势必造成了个体内心与外界要求的不一致。当个体无法控制外界时只能调节自己的言行习惯以求适应,而调节、适应能力又各不相同,于是节日短信焦虑症便在不同人身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其中不难发现,易感者的人格特点是:追求完美,自我中心,控制欲强,刻板执著,谨小慎微,委曲求全,思虑过度,多愁善感等。有时不同甚至矛盾的人格特点会集中于一人身上,若难以随机应变,心理问题就在所难免。

  第三是文化因素,即传统的文化心理与现代的交流方式之间的矛盾。中国人素以讲究礼仪著称,这一点在传统的春节更显得突出。于是一些平日里不拘小节的人过年时也不得不变得遵守规矩、看重面子。尽管很多礼仪是封建农耕社会遗留下来的,但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作为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保留继承。而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过去大不相同,以信息时代的短信来作传统的拜年手段固然带有时代气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麻烦。当意识到短信与文化尚存在不相容性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快捷的转发、群发短信拜年方式会成为有争议的礼貌问题了。因此,与其说节日短信焦虑症是一种临床疾病,不如说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如何避免节日短信焦虑症

  找到了病根,解决节日短信焦虑症就不难了。当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患上,或已经患上了节日短信焦虑症时,就要及时的、科学的进行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标本兼治。当然,也有轻重缓急之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标是显而易见的焦虑情绪,处理焦虑情绪可以暂时回避引起焦虑的对象。有勇气的人可以摆脱一下短信的束缚,尝试以传统的方式拜年,如近地可以登门,远方可以通电话。尽管会花费多点,但心里踏实的同时也促进了直接交流感情。也有必要学习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养成习惯自己调节身心,如练太极拳、瑜伽、静坐等好习惯,不能因为过节就中断了练习。如果严重到难以正常生活,如饮食无味、坐立不安、夜不安眠、甚至悲观厌世,就有必要就诊于专业医生,服用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

  本是习以为常的人格特点,当人格成为易感因素时就要寻求改变。尽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难移不是不可移。在焦虑情绪相对缓解的稳定期,要自觉地改变习惯、更新观念,尝试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新挑战,与外环境保持和谐。如果自己改变有困难,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心理素质提高了,节日短信焦虑症就会远离欢天喜地的节日生活。

谨防 "节日短信焦虑症 "发作相关文章
随着冬季来临,前列腺炎也成了高发疾病,为了过上一个安心的冬天,男士们应该做好前列腺炎的预防工作,预防之前,应该了解一下前列腺炎的冬季特有表现。冬季中前列腺炎有哪些特有表现1、性功能障碍症状前列腺炎可能会引起男性朋友性欲减退甚至是阳萎、早泄、射精痛、遗精次数增多等不一样的性功能障碍症状,个别患者还会出现血精或因输精管道炎症而使精子活动力减退,导致不育。2、神经衰弱症状前列腺炎可合并神经衰弱症,表现
发布于 2023-02-14 14:42
0评论
春节期间的低温是导致心梗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低温可以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冠脉血管阻力增加,血流不畅,心肌缺血缺氧,容易引发心绞痛或心梗。此外,寒冷的气候还会使人们患感冒的几率升高,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诱发气管炎、肺炎等。这些疾病也容易引发或加重心脏病,导致心梗的发生。因此春节期间需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老年人,除穿着温暖之外还需减少长时间的室外活动。 情绪是引发或加重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医学
发布于 2023-01-21 02:04
0评论
乳腺癌的致病诱因很多,饮食结构不合理、动物蛋白吃太多、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等都有可能让机体免疫力失调,刺激肿瘤生成。同样,女性在怀孕、哺乳期间,也进入了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的高发期,孕妇、产妇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其特点是恶变程度高、进展快、复发转移多、症状类似炎症,从而非常容易被忽略。【病例回顾】2011年3月29日,上海市红房子医院乳腺科门诊接待了一名苏丹患者AZIZA女士。AZIZA在9个
发布于 2023-02-25 04:31
0评论
故冻疮的发病率与天气变化、职业岗位及工作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多见于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皮损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足趾、足缘和足跟等处。 在进入寒冷冬季,我们首先应注意预防保健,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营养不良,贫血及易患冻疮者应加强营养;入冬后注意保暖,特别要关注四肢末端,耳廓等好发部位;外出时皮肤宜涂油脂,避免长久接触寒冷潮湿,保持皮肤干燥;对好发部位可经常进行按摩及温
发布于 2024-04-07 15:13
0评论
1、注意不要把鼻炎当感冒 有些儿童鼻炎的发病表现和感冒相似,都是容易鼻子发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等,不过只要细心点就会发现两者不一样。感冒容易出现全身症状,而鼻炎可能在某个时间段特别明显;感冒维持一星期左右容易好转治愈,而鼻炎没有时间限制,病程一般比较长。 2、注意不要盲目治鼻炎 有些家长盲目听信一些治疗鼻炎的民间偏方,带着自己的孩子胡乱投医,其实这是极不可取的。鼻炎分为多种类型,就算某些治
发布于 2024-09-24 12:20
0评论
癌症,已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疾病。但在其治疗过程中却存在很多误区,这种错误认识不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还对患者内心造成莫大伤害。以下列出的9点误区并不能以偏概全,但却为癌症患者再一次敲响生命的警钟。误区一:癌症是不治之症目前在群众中“恐癌”心理相当普遍,一些患者认为得了恶性肿瘤就等于判处了死刑,所以放弃治疗。其实恶性肿瘤并非不治之症。初步来讲三分之一的肿瘤能够治愈,三分之一的病人能够长期生存,剩下
发布于 2022-12-12 13:37
0评论
人在步入老年后,尤其是退休后,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一些事业型人士,退休前就是工作狂,自己没有太多的业余爱好,一退休后闲下来就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了,无聊到失眠、早醒,对什么都没兴趣,接下来就开始抑郁了。专家指出,老年人在即将退休时,要提前规划好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多参加社区活动,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等等,谨防老年抑郁。一、别以为老人情绪低落很正常大多数人由于对抑郁症不是很了解,对老爸老妈出现情绪低
发布于 2022-12-18 11:20
0评论
●有过敏性哮喘、皮炎的人、孕妇、体质敏感者等不宜用香水 ●香水不能涂抹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身体部位,最好喷洒在衣服上,如衣领角、裙摆内侧 时尚人士称“女人可以不化妆,但不能不穿香”;香奈儿说“一个没有味道的人是没有将来的。”香水可掩饰体味,可愉悦心情,可彰显品位,药剂师却提醒,若使用不当或成分不佳,香水真的“有毒”,甚至可危害生殖。 危害: 美国七成半哮喘由香水诱发 精油、香水、芳香剂,越来越多人
发布于 2023-01-02 18:51
0评论
●有过敏性哮喘、皮炎的人、孕妇、体质敏感者等不宜用香水 ●香水不能涂抹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身体部位,最好喷洒在衣服上,如衣领角、裙摆内侧 时尚人士称“女人可以不化妆,但不能不穿香”;香奈儿说“一个没有味道的人是没有将来的。”香水可掩饰体味,可愉悦心情,可彰显品位,药剂师却提醒,若使用不当或成分不佳,香水真的“有毒”,甚至可危害生殖。
发布于 2023-01-19 06:23
0评论
时尚人士称“女人可以不化妆,但不能不穿香”;香奈儿说“一个没有味道的人是没有将来的。”香水可掩饰体味,可愉悦心情,可彰显品位,药剂师却提醒,若使用不当或成分不佳,香水真的“有毒”,甚至可危害生殖。 美国七成半哮喘由香水诱发 精油、香水、芳香剂,越来越多人习惯“寻香之旅”,觉得香味可掩盖不良气味,散发好闻而诱惑的气息,令人放松而陶醉。 香味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其具有“控制人体感觉”的效果,可改善低
发布于 2023-02-01 21:5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