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发生在中老年患者的全身性疾病,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称为冠心病,发生在脑血管的动脉硬化可以导致脑梗塞和脑出血,发生在肾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可以导致肾脏萎缩、肾功能衰竭和顽固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同样可发生在下肢动脉,如同“水管内长水垢”,长到一定程度就可引起水管堵塞,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引起血管严重狭窄和完全堵塞。
图1 正常的下肢动脉腹内段(髂动脉)。
图2 动脉硬化导致左侧髂动脉全程闭塞。
图3 正常的下肢动脉大腿段(股动脉)。
图4 动脉硬化导致股动脉管壁毛糙、多发局限性明显狭窄和完全性闭塞。
图5 正常的小腿段下肢动脉,正常为三支,即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
图6 动脉硬化导致小腿三支主干动脉中两支(胫后动脉、腓动脉)全程闭塞,剩余一支(胫前动脉)长段闭塞。
发生在下肢的动脉硬化性闭塞可以导致下肢严重缺血,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几百米后即出现下肢疼痛、无力,不能继续行走,休闲片刻后方能继续行走,伴有患肢发凉和皮肤颜色苍白,随着病情加重,跛行距离越来越短,最后出现静息痛(休息时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和自肢体远端(足趾)开始的变黑坏死或溃烂,伴有持续性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如不及时有效疏通血管,最终需截肢,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是导致中老年患者肢体丧失的最常见原因。
图7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足趾坏死。
图8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足外侧慢性溃疡。
图9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全足坏死。
目前,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疗效很有限,不能开通已闭塞的血管。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人工血管搭桥术,即将人工血管的两端和血管闭塞段远近端相对正常的血管相接,使血流通过人工血管供应下肢远端。但不是所有类型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都适合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对于高龄、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目前部分手术治疗已被介入治疗替代。
介入治疗也称为腔内治疗,即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一般在腹股沟(大腿根)或肘窝部穿刺,通过导管和导丝可以治疗全身血管的病变,从血管腔内开通血管。介入治疗从根本上解决了血管堵塞,效果立竿见影,且无手术切口,创伤很小,恢复快。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开展,介入治疗几乎适合所有类型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因为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内科疾病的高龄患者,一般均能耐受,目前已取代了部分手术治疗,成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图10 患者1,动脉硬化导致的股动脉局限性重度狭窄。
图12 同一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球囊扩张狭窄段。
图13 同一患者,支架植入后狭窄段已完全消失。
图14 患者2,股动脉(下肢动脉大腿段)多发硬化性狭窄和完全闭塞。
图15 同一患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后,股动脉闭塞段已开通,诸狭窄完全消失。
图16 患者3,股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多发节段性狭窄。
图17 同一患者,介入治疗后闭塞段已完全开通,诸狭窄完全消失。
图18 患者4,小腿三支主干动脉中两支(胫后动脉、腓动脉)全程闭塞,剩余一支(胫前动脉)长段闭塞。
图19 同一患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后,胫前动脉闭塞段已完全开通。
图20 患者5,左髂动脉(下肢动脉腹内段)全程硬化性闭塞。
图21 同一患者,介入治疗中导管已成功通过左髂动脉闭塞段。
图22 同一患者,支架植入后左髂动脉已完全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