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30 00:44

  糖尿病足是引起足靴区急性化脓性感染、慢性溃疡和足趾变黑坏死的常见原因,且难以愈合,主要由细菌感染和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足靴区感染时发展迅速,且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感染时疼痛轻微,往往在入院时感染已非常严重,如不及时正确治疗,往往导致高位截肢。

  糖尿病足首先应积极控制血糖,并积极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我们认为,对于不存在动脉缺血的感染性溃疡,控制感染至关重要,而控制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清除感染灶,对于严重感染坏死或已合并骨髓炎、无治愈可能的足趾,应尽早截除,否则感染将难以控制,并会蔓延至近端和波及周围相对正常的足趾,清创截趾后,能直接缝合关闭的创面,应尽量一期缝合,术后配合积极控制血糖和抗感染,创面绝大部分能一期愈合,这样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对于不能一期缝合的创面,我们采取局部抗菌换药,局部抗菌换药可使创面感染迅速控制,渗出明显较少,生长出新鲜肉芽组织。此时应及时闭合创面,对于较小的创面,无需特殊处理,新鲜肉芽创面边缘长出的新生上皮会促使创面迅速愈合。对于较大的不伴有皮肤缺损的创面,我们采取直接清创缝合,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对于较大的伴有组织缺损的创面,我们采取点状植皮,点状植皮创伤小,成活率极高,无需在手术室施行,在床旁换药时即可施行,在新鲜肉芽创面点状皮片成活率几乎达到100%,点状皮片周围会迅速长出新生上皮,从而使点状皮片相互融合,促使创面迅速愈合。

  目前,本人收治的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均采取上述三部曲的局部治疗措施,即清除感染灶-局部抗菌换药-清创缝合或点状植皮,已取得显著疗效,均在最大限度保留肢端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彻底消灭了创面。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糖尿病足缺血性溃疡,最重要的是开通下肢主干动脉,通过介入或手术疗法开通下肢动脉、溃疡创面血供改善的情况下,同样可采取三部曲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缺血性溃疡。

患者1  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继发重度感染,足背脓肿形成,中趾趾骨骨髓炎,趾骨外露,外院拟行小腿截肢。

足背脓肿切开引流、清创截趾术后,创面仍可见坏死组织。

术后两周,经局部抗菌换药,创面整洁干燥,肉芽新鲜。

术后4周,创面较前明显缩小,创面整洁,肉芽新鲜,边缘新生上皮生长明显。

术后6周,创面较前明显缩小,即将彻底愈合。

术后7周,溃疡创面彻底愈合。

患者2   糖尿病足重度感染,足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术前外院拟行小腿截肢。

术后两周,经局部抗菌换药,创面整洁,较前缩小,肉芽组织生长明显。

术后4周,创面较前明显缩小,创面整洁,肉芽新鲜,边缘新生上皮生长明显。

术后6周,足背创面彻底愈合。

患者3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慢性溃疡,迁延不愈3个月。

  入院后10天,经积极控制糖尿病、抗感染、扩血管及局部抗菌换药,溃疡创面已明显缩小。

   入院后17天,溃疡创面彻底愈合。

患者4   82岁老年糖尿病患者,外伤致膝前血肿,继发感染伴皮肤坏死,门诊医生给予清除坏死皮肤后收入院,病史两个月。

  入院后1周,经积极控制糖尿病、抗感染治疗、血肿清除及局部抗菌换药,创面整洁,肉芽新鲜,皮下有一较大残腔。

   入院后两周,清创缝合后一周,创面彻底愈合。

患者5  糖尿病患者左足[趾内侧软组织完全感染坏死,拍片示[趾骨髓炎,已无愈合可能。

 左足清创、截趾术后一周,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迹象。

  术后两周,切口甲级愈合。

患者6  糖尿病足引起的慢性溃疡伴重度感染,表面可见坏死组织和脓性渗出物。

  入院后一周,经积极抗感染、控制糖尿病及局部抗菌换药,创面坏死组织及脓性渗出物已明显减少。

 入院后两周,创面整洁,肉芽新鲜,边缘可见新生上皮。

  入院后三周,溃疡较前明显缩小,新鲜肉芽组织已充满创面,边缘可见新生上皮。此后患者自动出院,放弃在我院治疗。

感染性糖尿病足的三部曲疗法相关文章
可见我们的治疗结果,并不是在轻病人群中取得的,而是病情相对严重的多!这些严重的患者,是我们根据病情,总结并良好的应用了调理根本与足部精耕的方法。我们简称为糖尿病足汤氏疗法。总结了经验,其中包括三要点:1、改善足部血液供应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与其它类型血管病变不同,球囊扩张与支架,包括血管旁路疗效均不理想,同时手术风险很大:出血、再堵塞、感染、其它器官梗塞等。我们的内科治疗,具有安全性高、
发布于 2023-02-08 12:27
0评论
感染性糖尿病足溃疡是导致糖尿病足截肢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不仅具有局部的症状,也有整体(全身)的症状:局部症状:足溃疡局部发红、肿胀、疼痛,与周围界限不清,灼热感、用手摸时明显感觉皮肤温度升高,分泌物较多、质地稠,伴有臭味。如果有脓液形成而又没有破溃时会有跳痛的感觉,按之有波动感。这些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肿、热、痛”。整体症状: 如果局部感染较轻,可以没有全身的表现;但如果感染严重,会出现
发布于 2022-11-26 14:46
0评论
概述糖尿病患者常出现长期的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损害,形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DM患者出现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称为糖尿病足(diabeticfeetDF)。它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其高位截肢率高达20%以上,最终结局常常是截肢和死亡。病因学糖尿病足病变以神经性病变为主;在引发糖尿病足的各种诱因中,物理因素占六成
发布于 2022-12-15 06:42
0评论
经典的分级方法是Wagner分级法。0级: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于秀辰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4级:缺血性溃疡,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坏疽。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
发布于 2022-11-26 15:21
0评论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病人的慢性周围神经性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病人的感觉并发症,所出现的感觉丧失或者是异常。比如四肢末端特别是足部的感觉异常所出现的麻木、走路的
发布于 2022-11-25 01:21
0评论
一般来讲,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人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坏死。糖尿病足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案不同,如果混淆,极易导致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第一种类型是神经病变型。这类足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缺失等。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感觉神经病变多呈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异常甚至感觉缺失,使患
发布于 2022-10-01 16:14
0评论
DF的防治目标是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极大地减少相关的医疗支出,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1一般治疗 (1)支持对症治疗,包括限制活动,减轻体重、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2)严格控制血糖,胰岛素以应用肢为佳,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3)局部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引流,常规消
发布于 2023-05-08 07:38
0评论
1、及时发现并早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 2、坚持饮食,并给予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绿叶蔬菜; 3、戒烟,禁酒,进行适量的运动; 4、注意足部卫生,穿柔软而宽松的袜子,不可赤足行走或穿鞋,最好不穿皮鞋,以防皮肤受挤压而磨损受伤.每次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钉子等异物,鞋底是否平整,鞋的长度应比最长的脚趾长半英寸及时治疗灰指甲等足部的真菌感染;
发布于 2023-05-08 08:05
0评论
坚持自我锻炼: 骨关节炎病人参加锻炼值得鼓励。适度、有规律的锻炼不仅可以使关节周围的肌肉更有力,使关节得到更强的支持,而且可以使紧张的肌肉放松,缓解由于肌紧张造成的疼痛。锻炼还有益于维持各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失去功能。 患者应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在急性发作期不宜锻炼,以休息为主;运动强度应适可而止,以不引起关节疼痛为限度;应选择能够增加关节灵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强肌肉力
发布于 2024-09-28 11:26
0评论
糖尿病足是因为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应该积极的预防,防止外伤,感染,积极治疗末梢神经病变.患者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首先应该严格的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足进一步加重.出现溃烂应该清创,用双氧水消毒,防止感染,促进溃疡的愈合.关键是要控制血糖,否则很难治本.
发布于 2023-05-08 07:5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