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30 21:29

  小儿膏方主要针对慢性病缓解期及体质调整,且配伍用药“补中寓治、治中寓补”。小儿疾病在病情发展转归过程中又有脏气清灵、活力充沛,反应敏捷的一面。患病以后,经过合理的治疗和调理,病情好转快,康复快,且后遗症少,“随拔随应”。

  小儿病生理和常见病特点

  小儿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系统都尚未发育完全,从出生到成人前,其解剖结构、生理、病理、营养代谢、免疫、生化等都与成人有区别。

  由于小儿发育不够成熟,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反应常与成人迥异,可发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小儿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但如果诊治及时恰当,好转恢复也快。此外,小儿各脏器组织修复能力较强,后遗症一般较成人少。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中以肺、脾、肾三脏最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肺气弱则卫外功能不固,因此小儿时期外感疾病最多;脾为后天之本,主司运化营养精微,小儿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而脾胃功能尚未健旺,故脾胃容易受损;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小儿初生之时肾气未健,容易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古代医家将小儿这种娇嫩状态概括为“稚阴稚阳”,因此,膏方的调理也主要针对这3个方面。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小儿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生理特点。这种生机旺盛的状态概括为“纯阳”。所以,膏方要避免损伤“纯阳”之体,避免大寒大热、避免导致性早熟,影响发育。

  小儿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形气未充,脏腑未坚,腠理疏松,表卫不固,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以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最为多见,且患病后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小儿膏方特点及调理目的

  由于膏方具有“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的作用,又“包含救偏却病之义”(秦伯未语),所以是调理儿童体质的常用选择。

  膏方状若膏羹、喱,其味甜,减少中药之辛辣苦涩气味,易被儿童接受,增加治疗依从性,方便长期服用。且性质黏稠,可被水稀释,口服吞下后,挂壁于咽喉、胃壁、肠壁,缓慢被消化道传送和吸收,有镇静黏膜反应和缓慢吸收的效果。小儿膏方常用富含动物胶质、果胶、糖类、淀粉类药物或药食同源之品,富含营养和热量,在秋冬食用可有补充营养、加强御寒的作用。膏方虽可益肺、补脾、补肾,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紊乱或发育迟缓等状态或体质,但对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则宜选择汤、散等剂型。

  补虚以平补为主,不宜温补,避免导致性早熟,慎用人参、鹿茸、肉苁蓉、巴戟天、蛤蚧、补骨脂等或扰乱性激素的药物。

  祛邪在调理脾肺的基础上,使升降开阖有度、痰清气顺、诸症平顺,避免大克大伐而伤气,损及他脏。通补兼施,补治结合。

  小儿膏方组成特点和禁忌

  小儿膏方虽然好,但非人人适用。古语说“无病不用药、有病不乱用药、无病不乱补”。膏方针对的是体弱多病的儿童,常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胃虚弱、发育迟缓、心肌炎后遗症等疾病恢复期、缓解期。如果儿童身体健康,不需要服用膏药乱补,尤其对于肥胖儿、性早熟等儿童更不适宜使用膏方治疗。

  病例分析

  哮喘缓解期患儿 男性,4岁,2012年“大雪”前一天就诊,诉两年前患喉炎后反复发作喘息性支气管炎,时有咳嗽、喉中如有鸡鸣、痰黏难以咳出,易自汗、盗汗,情绪及饮食正常,睡眠略有不安,大便微干,小便可。口唇干。舌淡红、苔薄干,脉纤细。中医辨证考虑肺脾两虚。

  膏方 太子参150 g,生黄芪300 g, 苏子60 g,莱菔子60 g,炙麻黄30 g,桔梗90 g,杏仁90 g,茯苓90 g,炒白术90 g,山药300 g,牛蒡子60 g,南沙参60 g,陈皮30 g,酸枣仁120 g,柏子仁120 g,浮小麦200 g,地骨皮60 g,钩藤60 g,防风90 g,川贝(打粉)30 g,冬虫夏草(打粉)10 g,大枣100 g, 阿胶100 g,蜂蜜100 g,饴糖200 g。上方成膏服用4个月,小儿诸症转好。

  病例分析 哮喘缓解期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可有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等证。从肺、脾、肾三脏虚损着手,兼理气清痰、引邪外出。益肺者选玉屏风散;健脾用有茯苓、白术、陈皮、山药等; 平补肾气用冬虫夏草;清痰用苏子、莱菔子、川贝;引邪用炙麻黄、杏仁、桔梗、钩藤、牛蒡子;地骨皮、南沙参滋阴润燥以平虚劳盗汗、肺热咳喘。用于制膏的三味收膏药品均可调理肺、脾、肾:阿胶味甘平,入肺、心、肝、肾经,可升可降,可补血凉血、止血,滋阴润肺,理气清痰而不会滋腻留邪,在慢性肺系疾病的缓解期经常应用;饴糖有润肺止咳之功效;蜂蜜可“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诸药配合,调补三脏、补益气血、扶助正气,使肺卫固,脾气健,肾气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厌食患儿女性,11岁,胃脘时隐痛,喜温喜揉,无反酸嗳气,形瘦体倦,不饥不纳,眠不安,磨牙,易烦躁,善哭泣,时胸闷,鼻塞,自汗,大便一日一行,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中医辨证考虑脾胃气虚,升降失常。

  膏方 给予黄芪建中汤合以疏肝安神之品,炙黄芪 150 g,党参100 g,桂枝 100 g,白芍 200 g,炙甘草 60 g,大枣100 g,饴糖 300 g,茯苓 150 g,陈皮60 g,苏叶120 g,佛手100 g,玫瑰花90 g,酸枣仁200 g,柏子仁200 g,生白术200 g,竹叶90 g,菊花90 g,石斛90 g,白豆蔻60 g,火麻仁200 g,桃仁150 g,枸杞子120 g。上方炼膏,服用3个月余,体重增加,腹痛减少。

  病例分析 厌食是常见的小儿脾胃病之一,排除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质性疾病,以食欲长期不振、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为临床表现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患儿多以脾胃运化功能失健轻症为主,但长期不愈则会使气血生化乏源,易感外邪,合并血虚证,转化为疳证。部分患儿或素体不足, 或病程较长, 则为虚 证。本方综合健脾、运脾、和胃、疏肝、养阴、燥湿、益肾之法,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重在温养脾胃以治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等证。蔻仁、苏叶、茯苓燥湿和胃,陈皮、佛手、玫瑰疏肝理气,石斛滋阴并避免运脾之药过于辛燥,酸枣仁、柏子仁养肝安神,火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枸杞子平补肝肾。这里还要着重强调饴糖这个可用来调膏的药食同源之品,其具有缓中、止痛、补虚、润燥的作用,所有建中汤方剂皆用饴糖溶于汤中。饴糖以麦芽糖为主,易于消化吸收直接转化为糖原,从而营养肝脏、骨骼肌,是调理因脾胃虚弱而营养发育不良的重要中药。

  发育迟缓患儿女性,8岁,身高110 cm,易咽痛,易疲乏,纳少腹胀,语言少,手足冷,眠多,大便时干时溏,小便可。舌淡红,苔少,脉沉细。西医诊短为甲状腺功能低下,予以左旋甲状腺素100 μg/d治疗。

  膏方 中医辨证考虑肝、脾、肾三脏不足,予以六味地黄饮合四君子汤、二仙汤为主,具体如下:党参100 g,茯苓300 g,炒白术300 g,山药300 g,生甘草60 g,生地黄300 g,泽泻120 g,山萸肉150 g,丹皮90 g,桔梗120 g,连翘90 g,桂枝60 g,仙茅90 g,仙灵脾90 g,阿胶100 g,鹿角胶100 g。上方成膏,持续服用,3个月后左旋甲状腺素片减至50 μg/d。

  病例分析 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在中医学临床中归属于瘿瘤、五迟等范畴。该病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 ,兼以心肝血虚,当以温肾助阳、益气养血为治则。中药的使用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慢性并发症进程、减少甲状腺素替代疗法药物用量。患儿非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而是近两年发育迟缓,不除外营养因素和免疫因素,嘱其父母带其进一步系统检查。中医考虑寒冷、劳累、情绪不舒、外感后调护不当,都有可能损伤肾阳,涉及心、肝、脾多脏,在阳虚基础上产生郁热、 瘀血、痰浊、水湿等病理产物。用二仙汤合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温补肾阳;四君子合六味地黄以益气健脾、平补肝肾;桔梗、连翘以利气、引郁热外出。诸药配合,调和阴阳。

实例解析小儿膏方的应用相关文章
冬季膏方是中医传统的调补方式。它是根据个人体质、证候,辨证组方后,将药物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辅料收膏做成的内服中药制剂。能改善人体阴阳平衡、调整脏腑气血,具有一人一方一膏的特点。适用于患有慢性病、体质虚弱的患儿,尤其是需要长期中药调理的孩子。小儿的膏方的特色在哪里?膏方通常治病兼补,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滥用补药会导致消化不良、性早熟等副反应,因此小儿的膏方主要是益气固表、健脾和胃、平补阴阳
发布于 2023-03-16 01:26
0评论
春秋时期中医“膏”的相关制作和使用已有记载,最早发现但已失存的古医籍《五十二病方》记载膏剂30余方,因制作时加用膏糊剂而称为“膏之”。战国时期的《养生方》和《杂疗方》则记载了用煮熟大枣捣烂成泥制成的枣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籍《黄帝内经》记载有两个膏,《灵枢?痈疽》所载豕膏,用以治疗猛疽化脓和米疽,为猪脂入膏的应用扩大了思路;《灵枢?经筋》“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
发布于 2023-03-10 22:36
0评论
古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认为秋冬是养生保健的最佳时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是万物收藏之季,是人体吸收营养、贮藏精华、增强体质的最佳时机。故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了冬令膏方择时施治之法。从唐宋时期开始膏方即被视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方法。冬季进食膏方,尤其对许多慢性病、体弱多病的人,可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膏方适用
发布于 2022-12-09 04:17
0评论
很多人对中医膏方不了解,下面做一些简单的介绍。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最古老的中药剂型之一。“膏”指稠黏的糊状物,含有滋润的意思。膏方俗称“膏滋药”,是将中药加水蒸煮后滤渣,再熬成膏状制剂,是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补养兼顾治疗、高效兼顾简便的膏方,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的作用。是当前医学与保健的热点,随着人们对疾病实质的深入了解、认识,以及对“进补”意义更深层次的拓
发布于 2023-03-05 04:51
0评论
膏方,有名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剂分为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科常用的药物;内服膏剂就是现在俗称的膏方,因为能起到滋补的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及大病后体虚者。膏方因其使用方便,疗效显著,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喜爱。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
发布于 2023-01-19 06:31
0评论
    膏方是传统中药剂型中的一种,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开具的个性化处方,膏方具有补虚调理和治疗防病两大功效。通常膏方由熟悉病情的医生,以治疗有良好效果的中草药处方为基础,以滋补胶和蜂蜜、冰糖等收膏而成,免去了煎药的麻烦,服用方便。膏方适用于慢性病、老年人和亚健康状态的调整。特别方便于自己无法煎中药的患者。不孕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病、反复尿路感染的病友,都是膏方调治的适宜
发布于 2023-03-22 00:06
0评论
随着以“神医”张悟本及其打造的养生幻象“悟本堂”为代表伪养生时代的终结,我们除了拍手称快外,不禁要问,养生保健还能相信什么,我们到底怎么养生?在此,我们重提传统医学的“膏方”无疑是个应时之需。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应顺应自然四时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冬有所藏,则春有所生,夏有所长。从治疗上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夏病冬治”。"冬令进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亘古不变的
发布于 2023-02-27 17:56
0评论
根据膏方性质、疾病轻重以及体质强弱决定。一般每次1匙为准(约15~20毫升)。膏方药物毒性、峻烈缓和有区别1、一般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2、凡有毒、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病情轻重不同有区别1、轻病、慢性病,膏方剂量不必过重;2、重病、急性病,膏方用量可适当增加。因为病轻药重,药力太过,反伤正气;病重药轻,药力不足,往往贻误病情。患者体质的
发布于 2023-03-25 07:21
0评论
一年一度的膏方调理时节又到来了,经常有家长问我,他们的孩子是否需要服用膏方,下面我就做个简单的介绍。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
发布于 2023-03-05 05:36
0评论
膏方,特指内服的膏剂,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普遍认为冬季是服用膏滋药的最佳时期。但是,根据膏方历史沿革、春夏季节及疾病特点、膏方组方特点,在春夏季节应用膏方是有实际意义的。1、膏方历史    沿革膏方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和《五十二病方》里,以敷贴外用为主。内服膏方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的“大乌头煎”和“猪膏发煎”,以治疗为主。补养类膏方出现于隋唐时期的《千金方》,
发布于 2022-09-30 21:3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