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03 16:24

1 概述 类癌是一种古老而相对不常见的疾病,1808年由Merling首次描述,1907年由Oberndorfer正式命名为类癌,截至1989年,文献中共有3720例报道。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类癌是起源于胚胎原始肠道部分的肿瘤,含有分泌银的颗粒,所以也被称为亲银或嗜银细胞癌。由于类癌细胞能分泌小分子肽类物质,故又有小分子肽类或肽类结构肿瘤(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tumor. APUD TUMOR. APUDOMA),Oberndorfer将其命名为一种腺瘤,但许多学者认为类癌是一种良性小肠肿瘤,是一种生长有限、转移少的低度恶性肿瘤。综合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类癌是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的肿瘤,但涉及全身大部分器官,生长较慢,恶性程度低。

2 类癌肿瘤的部位 类癌肿瘤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也可发生在支气管、卵巢、睾丸、胰腺、胆囊、甲状腺和许多其他器官。根据胚胎起源的不同,它们可以分为:前肠类癌、中肠类癌和后肠类癌。

类癌是癌吗相关文章
类癌是一古老的而较少见的疾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类癌系起源于胚胎原始肠道部分的肿瘤,肿瘤细胞内含有亲银性分泌颗粒,故又称亲银细胞癌或嗜银细胞癌。 类癌又称类癌瘤,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银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异。此种肿瘤能分泌5-羟色胺(血清素)、激肽类、组织胺等生物学活性因子,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称为类癌综合征。 又由于类
发布于 2023-01-03 16:18
0评论
类癌是一类罕见而有特征性症状的肿瘤,早期发现有赖于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确诊则依靠基础或激发试验下血浆特异性激素的检测。应用各种影像诊断和介入性诊断手段进行肿瘤定位在本病的诊断中居重要地位。胰腺类癌均具有潜在的恶性,但恶性程度一般较低,预后较好,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应采取尽量积极的态度,包括扩大根治术、积极的全身或介入性化疗以及对症支持疗法可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发布于 2023-01-03 16:31
0评论
一、输卵管良性肿瘤 输卵管良性肿瘤种类甚多,以腺瘤样瘤相对多见,其他包括平滑肌瘤、乳头状瘤及畸胎瘤等。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很难在手术前明确诊断,往往在盆、腹腔手术时发现。治疗手段为肿瘤切除术或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二、原发性输卵管癌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2~57岁。阴道排液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盆腔或下腹部疼痛和盆腔包块。输卵管癌的生
发布于 2023-03-20 00:42
0评论
1.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术目前惟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局限性肿瘤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100%。 (2)姑息性手术如果为进展期肿瘤,以姑息治疗为目的,采用细胞减灭手术可以降低肿瘤负荷、减轻与激素分泌相关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细胞毒性药物 常用化疗药物有链脲霉素、5-Fu、阿霉素和氮烯唑胺等。常用联合方案有链脲霉素加5-Fu、
发布于 2024-12-28 23:17
0评论
1.肺部表现为哮喘和呼吸困难,在20%~30%的病人中发生,与支气管哮喘相似。 2.胃肠道腹痛、腹胀及里急后重较为常见,腹泻为小便样,每天可达10~20次,泻前可伴有腹痛或绞痛。 3.心脏可出现心跳快、血压降低或休克。晚期可有充血性右心衰竭,表现端坐呼吸,下肢水肿。 类癌瘤缺乏特殊征象,诊断颇为困难。临床上往往被忽略或误诊为阑尾炎、克隆病、肠癌等疾病。当类癌瘤出现类癌综合征时,诊断较易。典型者表
发布于 2023-01-03 16:52
0评论
(一)5-HT测定类癌综合征患者血清5-HT含量常明显升高,多为83~510μmol/24h(正常为11~51μmol/24h)。 (二)5-HIAA测定类癌综合征患者尿中5-HIAA排出增多,往往超过78.5μmol/24h,一般在156.9~3138μmol/24h(正常值<47.1μmol/24h)。 (三)皮肤潮红激发试验①将10ml乙醇加入15ml桔子汁中口服,3~5分钟后,约1
发布于 2023-01-03 16:45
0评论
患者:15号住院时急性阑尾炎,做了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肉眼所见:阑尾一根,长5CM。直径0.8CM。末端见一灰黄色肿块,!*0.8*0.6CM。质硬。病理诊断:阑尾末端基于HE形态倾向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G1,低级别)合并阑尾炎,旧称类癌。1*0.8*0.6CM。浸润浆膜层及阑尾系膜,切端未见肯定癌累犯,免疫组化的报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Kpan+,CAM5.2+.CK5/6
发布于 2023-02-03 19:17
0评论
目前肾癌分为10种类型。2004年WHO对1997年的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类进行了修改,保留了原有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4个分型,将集合管癌进一步分为Bellini集合管癌和髓样癌,此外增加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分型。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占6%,
发布于 2022-10-10 16:08
0评论
1.胃肠道类癌中发现最多的是阑尾类癌,超过阑尾肿瘤的80%,常位于阑尾尖部,瘤体小,很少引起临床症状。瘤体较大时,易发生机械性阻塞,与急性阑尾炎相似。 2.直肠类癌可发生于直肠的任何部位,前壁多于后壁,瘤体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直肠出血、疼痛等。 3.结肠类癌常位于盲肠、升结肠。瘤体比其他部位大,常发生转移,与结肠腔体较大、早期无症状而不易发现有
发布于 2024-12-28 23:03
0评论
结肠类癌若有较大表面溃疡形成,此时不易与结肠癌区别。 结肠癌病人在早期可无自觉症状,或有腹部间歇性隐痛和不适,常常不被注意,大便习惯也多无改变,有时可有轻度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腹部胀满不适,可有持续性钝痛,大便习惯明显改变,次数增多,稀便或浓血便及血便,晚期病人常表现为贫血状,消瘦,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重,大便多呈粘液血便或血便,当出现肠梗阻时,可表现为高度的腹胀
发布于 2024-12-28 23:1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