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一种综合症,又称颈椎综合症。它常见于中老年。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也就说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脊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候群,这类患者轻则常常感到头、颈、肩及臂麻木,重则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
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2、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
3、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4、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对于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相应的临床表现者,应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1、神经根型:常有外伤、长时间从事伏案工作和睡眠姿势不当的病史。主要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上颈椎病变以颈椎疼痛,向枕部放射,枕部感觉障碍或皮肤麻木。下颈椎病变颈肩部疼痛并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和疼痛。并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表现症状,检查可见颈部活动受限,棘突、棘突旁或沿肩肿骨内缘有压痛点。
2、脊髓型:是由颈椎的突出物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纤维,反射性地引起脊髓血管痉挛,缺血而产生脊髓损害的症状。表现为颈肩痛伴有四肢麻木、力量减弱或行走困难。严重者发展至四肢瘫痪、小便潴留、卧床不起。体检可见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肢体远端常有不规则的感觉障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和病理反射
3、椎动脉型:主要是头痛、头晕、眩晕,甚至淬倒。有时可有恶心、耳鸣、耳聋和视物不清。
4、交感型:多数有轻微的颈肩痛等神经梢刺激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头沉、偏头痛、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心律失常;肢体或面部区域性麻木、出汗异常等表现。
5、混合型: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时称为混合型。
颈椎病常见症状
颈椎病症状错综复杂,主要症状是颈肩痛,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少数有眩晕、摔倒,或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严重者双下肢活动受影响,甚至截瘫。具体来说,病人可以有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等表现;有些病人出现下肢僵凝,似乎不听指挥,或下肢绵软,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异常感觉;更有少数病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当然不是所有的表现都会在每一个颈椎病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往往是仅仅出现部分症状,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现轻微,病程也比较长,所以完全没有必要闻颈椎病而色变,更不要随意对号入座。颈椎病症状的复杂性与颈部解剖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了解颈椎病就必须先从了解其解剖的大致情况入手。
当第6颈椎以上有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时,累及椎动脉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机械性压迫与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和血管腔狭窄,导致颅内供血不足的系列症状。此外,患部邻近组织可发生如后方小关节早期松动、移位、骨质增生,周围韧带松弛、变性、硬化及钙化等随病程发展而加剧的病理改变。
其实颈椎病的病症不单包括颈椎错位、颈椎骨质增生、软组织损伤、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低头症"、颈肩背手的痛疼和麻木无力等;还有其引起的脑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昏、眩晕、晕车、晕船、体位性低血压、眼前异物感、耳鸣、扭头或蹲位起立头晕眼花、脑血流图检查显示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2、脑机能失调(兴奋):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易怒、心态变异等;
3、脑损害: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柏金森氏征、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脑神经损害、脑组织充血出血水肿、脑溢血中风、脑血栓形成、脑软化、脑梗塞等。人是个整体,病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个问题引起许多问题,解决主要问题,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如颈椎病及其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就损害大脑,影响智力,还导致全身多病。
颈椎病诊治误区
1、单纯依靠影像学检查做诊断: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是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对于了解颈椎骨骼结构的基本状况是必不可少的检查。单纯赖CT、MRI检查而忽视临床体检是应当避免的一种诊断误区。有些患者虽然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或神经根已经存在很严重的压迫,但是临床检查却没有任何相应的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就不能诊断为颈椎病,更不能不论临床表现如何就进行手术。也有的病人临床症状明显,而影像学检查没有任何反映而不作颈椎病处理的。
2、治疗不分颈椎病类型:通常情况下,在椎管内的脊髓周围有较大的储备间隙。当椎管狭窄时,储备间隙就变得很小,一旦出现椎间盘突出、骨刺生成,脊髓就容易受到压迫。在我国,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0%。而68%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说明脊髓型颈椎病好发于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人群中。如果病人被确诊患有脊髓型颈椎病,就应当积极手术,否则越是拖延,脊髓损害越重,疗效越差。
目前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根据入路分为前路和后路。前路减压属于直接减压,即直接去除致压物;后路减压是间接减压,即通过扩大椎管,使脊髓后移,从而避开致压物。实践证明,对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如果采取前路减压,往往出现减压范围不够、减压不彻底、容易复发或甚至无效等现象。因此,对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选择后路减压术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方法。
3、对于其他各型颈椎病患者则应尽量采取保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