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阵挛又称面肌抽动,表现为半边脸肌肉的阵发性不自主抽动。
流行病学
大多数病人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多在万分之几。男性的发病率为7.4/10万,女性为14.5/10万。
病因
硬化或异位的脑内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引起面神经根脱髓鞘,是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
发病机制
有两种主要理论:
1.外周理论,认为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神经纤维受到挤压,造成相邻的
1.外周理论认为,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使神经纤维受到挤压,造成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形成假突触,出现 "短路",引起面肌痉挛。
2.中心理论认为,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是面神经核的兴奋性增加,正常的传入冲动通过面神经核变成传出冲动,引起面肌痉挛。
临床表现
面肌痉挛位于面神经的支配区,可影响所有五个分支
典型的面肌痉挛症状始于眼轮匝肌的抽动,逐渐累及面部其他肌肉,严重时可累及同侧颈部肌肉-颈阔肌。
面部痉挛的痉挛程度不一,可因疲劳、紧张和自主运动而加剧,入睡后痉挛停止。有些病人有轻微的面部疼痛、头痛和/或与痉挛发作有关的耳鸣,一些病程较长的病人可能有轻度面部肌肉麻痹。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如卡马西平和Toltea对三叉神经痛效果不佳
保守治疗方案如按摩、物理治疗和针灸效果不佳,不推荐使用。
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A型肉毒杆菌毒素由一条多肽链组成,通过酶的作用抑制乙酰胆碱的定量释放,使肌肉收缩减弱,减少面部肌肉痉挛。
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是有效期短,缺乏对病因的针对性,以及需要反复治疗。后者甚至以牺牲面神经的功能为代价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病史超过1年,保守治疗无效,身体能耐受手术麻醉的患者。
2.常用的手术方法
上述治疗方法只能达到短期效果,而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持久的效果。
(1)面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这种手术破坏了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以面神经麻痹代替痉挛。由于神经再生、面肌瘫痪的恢复和术后3至5个月的痉挛复发,临床上很少使用这种手术。
(2)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因为面神经根的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通过手术将血管与神经分离,可以阻止面肌痉挛的发生。术前检查可以明确面肌痉挛的原因。该手术为微创开颅手术,手术切口长度约为4厘米,手术出血量仅为几十毫升,手术时间约为2小时。
术后1年内,90-95%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复发率很低,手术并发症很少,约3%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等。
由于效率高、复发率低,目前已成为面肌痉挛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专家团队有数百例此类手术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