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NSAID伤胃!
NSAID?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是提起阿司匹林、消炎痛几乎人人知晓。NSAID(读如“恩德”)就是这一类非甾体抗炎药的英文缩写。这类药物应用非常广泛,轻到头痛感冒重到风湿病心血管病人都要用到它。NSAID用处大,但对胃肠道的损伤也引起了严重关注。研究表明,服用NSAID的病人中有8%~16%发生与其相关的胃肠道疾病;其中既往有胃溃疡病史的病人则发生率高达33%,可见NSAID对胃肠损害之大。NSAID对于胃肠道的损伤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胃痛、出血、梗阻、穿孔、死亡。胃镜下的表现是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狭窄、穿孔等。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李继强
常用的NSAID种类繁多。有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双氯灭痛,扶他林,凯扶兰)、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异丁苯丙酸,异丁洛芬,拔怒风,芬必得)、芬布芬(联苯丁酮酸)、萘普生(甲氧萘丙酸,消痛灵)、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美洛昔康(莫比可)、塞来昔布(西乐葆)、罗非昔布(万络)、尼美舒利(美舒宁,尼蒙舒)安乃近、氨基比林、保泰松(布他唑立丁,布他酮)等。
NSAID怎么会对胃肠道损伤这样大?可以简要介绍如下:
1、抑制胃粘膜细胞分泌粘蛋白和表面磷脂,破坏胃粘液保护层;
2、抑制胃上皮细胞分泌重碳酸盐,使胃酸得以侵入粘膜内层损伤胃粘膜;
3、抑制胃上皮细胞再生,减弱胃粘膜修复能力;
4、抑制胃粘膜新毛细血管形成,使胃粘膜血流减少,延缓了肉芽组织生长。
NSAID就是通过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破坏了胃粘膜屏障并且抑制了胃粘膜修复过程,导致用药期间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
但是NSAID确实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效果,是临床必不可少的药物。因此也必须寻找减少或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途径。
研究发现,NSAID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治疗作用,与它能抑制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有关,而它对胃肠道粘膜的伤害也恰恰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前列腺素在维护胃粘膜屏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看来似乎矛盾难以解决,NSAID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就像一对双胞胎形影不离。
但是科学家深入研究发现,NSAI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必须通过抑制一种叫环氧酶来实现,而环氧酶有两种异构酶-----环氧酶-1和环氧酶-2。环氧酶-1出现在胃肠壁、肾、血小板,而环氧酶-2出现在炎症组织。这真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能找到只会选择性地抑制环氧酶-2而不抑制环氧酶-1的NSAID,不就可以既起到抗炎解痛的治疗作用又不至于损伤胃肠黏膜了吗?
于是NSAID又被分为非选择性的和选择性的两类。昔康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和昔布类(塞莱昔布、罗非昔布)NSAID和尼美舒利就是目前已在使用的制剂。
但由于选择性NSAID还没有普及,价格也比较贵,目前非选择性NSAID还在广泛使用。怎么办呢?医生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使用非选择性NSAID时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和减轻它的胃肠道副作用:
1、使用最小有效剂量的NSAID,以使其对胃肠黏膜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2、对必需使用较大剂量药物的病人,从小剂量用起,使胃肠黏膜对NSAID产生适应性,也有利于减少胃肠黏膜损害;
3、避免两种NSAID一起使用;
4、避免NSAID与皮质激素一起使用;
5、在使用NSAID时同时使用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例如米索前列醇、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爱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拉索拉唑、枸橼酸铋钾、硫糖铝等;
6、对有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病人、60岁以上老人要谨慎使用、密切观察,一旦有胃肠症状出现应及时停药;
7、禁止用于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
8、可能条件下选用选择性NSAID例如美洛昔康、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但要注意其对肝肾的副作用,临床应用发现还是会有较轻的胃肠道反应,对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仍不宜使用。顺便提一下,选择性NSAD还可能成为预防结肠癌的药物呢。
9、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停药,并按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处理。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警惕NSAID损伤胃粘膜的副作用,在使用这类药的同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且密切注意有没有胃出血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