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01 23:00

  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adenomyomatous endometrial polyp)是子宫内膜息肉少见的一种特殊类型, 易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常与子宫粘膜下肌瘤相混淆,需病理检查得以区分。其诊治及预后情况如何,术后是否需要药物辅助治疗,国内外少见报道,本研究进行了探讨。

  1、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发生

  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少见类型,国内外报道较少,异常子宫出血是其常见症状。陈乐真将息肉分为3型:⑴源于成熟性子宫内膜,即功能性息肉,占20%。⑵源于未成熟性子宫内膜,即非功能性息肉,占65%。⑶腺肌瘤性息肉,少见,息肉间质内含有平滑肌纤维,一般息肉较小。Van Bogaert报道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23.8%,好发于50-59岁妇女,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为6.7%。国内报道发病率5.7%,发病年龄30-60岁,6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

  同期我院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者1672例,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42例(占2.51%),其中绝经后妇女占21.43%。本研究中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多较大,最大径≥3cm者占47.62%,最大息肉长达6cm。

  2、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诊断

  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诊断可依据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计算机X线断层检查或磁共振检查等,由于其极易与子宫粘膜下肌瘤相混淆,确诊还需病理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是其最常见症状,本组发生率为88.10%,绝经后患者中占77.78%。出血可能因息肉使宫腔面积增大或息肉表面出血坏死所致。Mi等报道子宫内膜息肉阴道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71.10%,特异度为94.90%。Veeranarapanich等报道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准确度81.21%,敏感度92.59%,特异度78.98%,阳性预测值46.29%,阴性预测值1.21%,认为宫腔镜检查有很高的准确度,但阳性预测值不高,故需组织病理学证实诊断。但国内外少见关于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单独报道。

  本研究中宫腔镜和B超诊断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敏感度均不高,但宫腔镜检查优于B超。而二种方法误诊为子宫粘膜下肌瘤率均较高。

  3、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子宫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已经发现它可与子宫内膜腺癌共存或发展成子宫内膜腺癌[6]。其通常好发于绝经前妇女,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不能承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宫腔镜下肿瘤切除术,但必须术后严密随访。宁燕等分析了5例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其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局部分布分化良好的腺癌成分,术后随访到的4例患者均健在(3~60个月)。所以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需与高分化的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二者可并存。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具有低恶性潜能和潜在的复发性,其可发展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故长期随访十分必要。本研究中5例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患者,仅1例术后接受高效孕酮的治疗,全部随访2年~7年,预后均良好。

  4、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治疗

  鉴于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组织病理学的特殊性,药物治疗和刮宫术不能获得满意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最佳选择方案,其创伤小,可以直视下完全切除息肉,疗效高,复发率低。对于脱出宫口的腺肌瘤性息肉也可考虑钳夹术摘除,但难于保证息肉根蒂部的完全切除。对于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患者,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只要息肉切除完全,可保留子宫,严密随访,必要时辅以高效孕酮治疗。无生育要求或年龄较大,不能密切随诊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

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分析相关文章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宫内膜增生形成,宫腔内局限性的内膜肿物,蒂长短不一,长者可突出于宫颈口外,是形态学诊断。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在宫腔内的息肉样肿块,可能是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样息肉和恶性息肉(癌或肉瘤)。可用宫腔镜检查诊断并手术切除。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经期前后出血、月经不规则或绝经后出血或月经淋漓不尽。可伴有下腹坠痛、白带增多、性生活后出血等症状。子宫内膜息肉
发布于 2022-10-21 02:04
0评论
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患者通常有痛经的病史,常常在月经来前一、二天就开始痛,持续整个经期,月经结束后几天都还会痛。有些妇女合并有贫血、经血过多、性交疼痛及不孕等问题。妇科内诊:可以发现子宫弥漫性肥大,通常呈球。月经期间子宫会肿大,内诊时子宫会有压痛,月经终了时稍微会缩小,并且压痛会消失。超声检查:B超为目前最为常用和简便的辅助诊断方法。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
发布于 2023-03-20 10:11
0评论
病因 子宫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的共识是因为子宫缺乏黏膜下层,因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到子宫肌层,并伴以周围的肌层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而形成了病变。而引起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的因素现有四种理论:①与遗传有关;②子宫损伤,如刮宫和剖宫产均会增加子宫腺肌病的发生;③高雌激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④病毒感染;⑤生殖道梗阻,使月经时宫腔压力增大,导致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的肌层。 临床表现 子宫腺
发布于 2024-06-20 22:26
0评论
大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不孕查体被发现的。不孕妇女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32%,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B超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直径小于25px或怀疑息肉状子宫内膜,医生会建议患者月经后复查B超或观察,不急于手术。这部分患者的息肉可能会自然消失,患者可以自然受孕,孕期定期产检即可。无需特殊处理和治疗。 如果不孕症患者B超和宫腔镜检查均发现大的子宫内膜息肉,因影响孕卵着床,医生会建议患者手术切除。术后
发布于 2023-09-08 06:27
0评论
1、宫内妊娠在妊娠前3个月,个别孕妇仍按月有少量流血,如误认为月经正常来潮而子宫又增大,往往错诊为肌瘤。应详细追问以往月经史(包括量的多少),有无生育史,年龄多大(年青的肌瘤机会更少);还应注意有无妊娠反应。如为妊娠,子宫增大符合月经减少的月份;肌瘤者子宫较硬。此外妊娠者外阴、阴道着紫蓝色,子宫颈柔软,乳房胀感,乳晕外可出现次晕。妊娠达4个月以后,可感胎动或听到胎心音,用手探触可感到子宫收缩。除
发布于 2023-04-14 10:05
0评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数是通过B超发现,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位于宫腔内,呈高回声病灶,其周围环绕弱强回声晕,有些息肉内可见囊腔,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典型的单一供应子宫内膜息肉血管的血流信号,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本质上不是肿瘤。快来月经时子宫内膜厚,容易误诊,如果这个时期B超发现的较小的“息肉”,其实是增厚的子宫内膜,最好在月经
发布于 2023-06-16 22:35
0评论
一、.病理形态的鉴别 自从ISGP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对内膜增生的分类标准被广泛采纳后,原来内膜增生与癌的诊断中存在的混乱现象有了不少改进。但是,内膜增生及其癌变被过分诊断的情况仍时有报道。虽然都是经过病理专家诊断,原来诊断癌者,经复核诊断,其中有一些病例并非癌,而是各种类型的增生性病变。不符合率少者8.8%,多者50%,多属于过分诊断。不同专家阅片,其诊断结果互不相同,重复性差。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
发布于 2023-04-11 15:12
0评论
当子宫内膜弥漫地入侵子宫肌壁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引起该处的平滑肌细胞极度增生,形成球体时,有人称之为子宫腺肌瘤。以上两者均属于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未超出于宫的范围,故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当子宫内膜弥漫地入侵子宫肌壁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引起该处的平滑肌细胞极度增生,形成球体时,有人称之为子宫腺肌瘤
发布于 2023-09-08 11:43
0评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指具有生长能力和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子宫腔以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为生育期妇女常见的一种良性浸润性疾病,属妇科疑难病之一。子宫腺肌病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病理上见子宫肌层肥厚,肌壁间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伴平滑肌纤维增生。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疑难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月经周期量增多。 专家介绍: ①真正的子
发布于 2024-06-04 06:01
0评论
1首先,必须谨记二者均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生长所致的,并可并存。其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对激素的敏感性都是不同的,前者对激素比较敏感,而后者对激素不敏感,因此,药物治疗对前者的效果较好。 2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发生于卵巢,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性交不适以及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等,其发生与经血逆流有关,因此个人防护应注意避免经期操作、经期性活动等。 3而
发布于 2023-09-05 22:4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