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脓毒症是继发于感染的急性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心动过速、神志改变以及白细胞增高等。这些变化并非感染所特有,也可见于严重创伤、胰腺炎等情况,实质是炎性介质引起的全身效应。上述临床征象又被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告征(SIRS)。当严重脓毒症发展为经过液体复苏都难以逆转的低血压或多器官功能不全时,即为感染性休克,又称为中毒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
常见病因
外科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穿孔、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及结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急性重症胰腺炎、肛周脓肿、气性坏疽、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脓肿、伴尿路梗阻的化脓性肾盂脓肿、大面积烧伤等。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增多,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也更为复杂多变。
不同病因的感染性休克都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有病原微生物与宿主防御机制的参与。大多数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或整个过程中,出现高动力型或低动力型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其中尤以革兰氏染色阴性菌感染引起的低动力型多见。将近5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心肌抑制、DIC及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围手术期处理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包括早期液体复苏,病原学诊断和抗感染药物治疗,手术处理原发灶,对循环、呼吸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支持措施,针对炎症介质的抑制或调理治疗。
有近50%的感染性休克需要紧急外科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真正做到积极有效。
1、手术时机的选择:外科感染性休克必需争取时间尽早手术,但麻醉本身会加重休克,手术创伤与毒素吸收又会加重病情,因此在休克的基础上手术,易形成恶性循环,引起不可逆转的中毒性休克,并最终使病人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而过分强调待休克稳定后再进行手术,也有可能丧失最佳手术时机而导致抢救失败。目前认为必须手术清除病灶者,即使病情危急,也应创造条件,尽快手术,术前准备应尽量快,争取在2~3h内手术。
2、手术前准备:主要是液体复苏,迅速扩容,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大剂量抗生素和激素。在严重脓毒症者应尽早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在进行抗生素应用之前留取合适的标本,但是不能为留取标本而延误抗生素的使用。同时留置导尿,监测心肺功能和循环功能(包括CVP)。
3、术中注意事项:麻醉、抗休克同时进行。原则上当收缩压达到90mmHg;脉压30mmHg;心率≤100次/min,呼吸≤32次/min;指甲和唇色泽改善,尿量增多30ml/h时即可开始手术。但是,如病灶不处理休克状态不能改善时,应果断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尽可能短,以简单、有效为原则,不强求彻底处理病灶的确定性手术,术中手术医师应与麻醉师积极配合,手术方案需根据病人术中的生命体征做相应调整,一旦病人循环不稳定,则应尽快结束手术。
病因治疗原则
近年来,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的理念逐渐为大家所接受。DC的核心内容是:对于严重创伤的病人,改变以往在早期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策略,采取分期救治的原则。首先采用简单、有效而损伤小的手术快速解决出血和污染的问题,然后进入ICU进行二期复苏治疗,调整机体内环境以维持生理功能稳定,提高病人承受二次手术打击的能力,待情况好转后再实施完整、合理的确定性手术。DC在外科感染性休克的处理中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在许多感染性休克的处理中,我们已经在实践“损伤控制”的理念。
1、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最常见的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外科急腹症。病变特点是胆管完全梗阻且伴有脓性胆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压胆管,引流胆汁。因此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ectomy,EST)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等治疗解除胆道梗阻会立即减轻休克症状。可在手术室内进行EST或ENBD,一旦失败,立即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减压,减压必须到达梗阻的近端。如情况许可则清除结石,去除病灶。
2、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以阑尾穿孔和溃疡穿孔最多见,其次为小肠、结肠、胆囊穿孔等。手术原则是按病变作局部切除或缝合修补,以及有效的腹腔冲洗引流。
结肠穿孔治疗方式的选择可根据穿孔的原因、穿孔的时间、腹腔污染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综合判断。老年性的自发结肠穿孔,多位于乙结肠中段,由于病变部位往往炎症反应严重,腹腔内污染重,可直接将穿孔部位外置,无法拖出的,可将穿孔修补,近端拖出袢式造瘘。肿瘤性穿孔,多见于老年病人,往往没有机会行根治性手术,在腹腔污染严重,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手术力求简单有效,以抢救生命为主,可直接将穿孔部位外置或近端造瘘,肿瘤留待循环稳定后二期手术处理。如术中循环稳定,右半结肠肿瘤穿孔处理时,可将病灶切除后争取做一期吻合,应用吻合器可增加吻合口安全性。左半结肠或直肠肿瘤穿孔则可将病灶切除,远端关闭,近端造瘘。
胃癌穿孔是否有机会做病灶切除,还是取决于术中循环稳定与否,由于切除手术比较复杂,即使切除肿瘤也不强求根治。否则可先用大网膜填塞修补,2周后再考虑是否行进一步手术。
急性腹膜炎病人的发病过程中交织着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过度释放。因此,及时清除腹腔内的炎性因子,对治疗急性腹膜炎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内脏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在关腹前用大量温生理盐水(10000ml-20000ml)行腹腔冲洗,以减少腹腔内的细菌和炎症因子,清除“腹腔脓毒症”,切忌用冷水冲洗,以免体温骤降,引起心律失常和加剧休克。
3、绞窄性肠梗阻:小肠梗阻的手术原则是解除梗阻,切除坏死的肠管,恢复肠道通畅,腹腔引流。结肠绞窄性肠梗阻,原则上是坏死肠管切除,近端造瘘。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肠坏死,有时为了避免大量小肠切除后短肠综合征而尽可能多地保留肠管,术中病情不稳定时,对保留肠管和吻合口的血运不需作过多时间的观察,可将吻合口外置或关腹,48―72小时后再开腹(second look laparotomy)观察保留肠管的生机,在此期间密切观察休克纠正情况及腹部体征。
4、急性重症胰腺炎(SAP):SAP以保守治疗为主, 2002年国际胰腺病学会(IAP)制定的《急性胰腺炎外科处理指南》建议:除非有特定指证,在发病后14天内对坏死性胰腺炎病人不推荐施行早期手术。除针对胆源性胰腺炎采取的EST或ENBD外,我们认为,在保守治疗无效,尤其是休克难以纠正的情况下,简单、适度的手术治疗还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
SAP分为早期的急性反应期和后期的坏死感染期,其病程往往呈双峰型变化,死亡率达到20%。但早期和后期引起休克的原因不同,因此对于手术的选择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也不同。急性反应期机体处于严重的内环境紊乱期,SAP引起的SIRS并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此时手术反而容易加重病情。但当出现腹腔大量炎性渗液,尤其是暴发性胰腺炎(FAP),常伴有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时,不及时手术则很快会出现ARDS或肾衰竭甚至MODS。此时手术可以减轻腹腔和腹膜后压力,引流腹腔渗液,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这些都是其他保守治疗无法做到的。后期胰腺坏死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此时手术是绝对指征,关键是手术时机的把握,早期坏死组织范围边界不够清楚,当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充分分界,此时利于手术清创,可降低再手术率。手术尽量清除坏死组织,但也不强求彻底切除,以免增加手术难度和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可通过CT等检查决定是否作再次清创手术。
近年来,一些微创概念的手术方式不断应用于SAP的治疗,腹腔镜手术、腹膜后入路手术、CT、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经胃或十二指肠内镜引流等,这些手术方式可以反复、协同应用于SAP的治疗,从而达到简单、有效的目的。
5、体表脓肿、肛周脓肿、肾盂脓肿及部分腹腔脓肿:浅表脓肿可直接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肾盂脓肿及部分腹腔脓肿可先在CT、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脓液,为休克复苏争取时间,可反复进行,待休克好转后行确定性手术。
6、严重烧伤:烧伤后肌体丧失天然屏障,创面和皮下大量细菌繁殖和释放毒素,足以致命。治疗原则是及时切除脓痂,引流坏死组织,覆盖肉芽创面。反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化验,保持抗生素在血内的有效浓度。
大量经验证明在感染性休克发生的第一时间内所采取的治疗及时程度以及采取的措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仔细评估患者的休克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配合其他抗休克治疗是提高外科感染性休克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3-01-09 15:21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有哪些相关文章
概述
尿路感染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可能会导致有的患者出现了紧张焦虑和出现了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如果出现了尿路感染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也可能会引起其他方面并发症的产生,有的男性如果出现尿路感染,也可以选择使用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女性也可能会诱发尿路感染的产生,如果出现急性尿路感染,应该根据病因不同进行合理的调整。
步骤/方法:
1、
尿路感染这个疾病是不分年龄和性别的,有的患
发布于 2023-04-11 20:48
0评论
概述
我今年已经有四十六岁了,平时一直都有游泳的习惯,所以身体状况一直也还算可以,但是最近这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问我耳朵感觉总是闷闷的,听力的状况也受到了影响,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睡眠不足的关系,可是休息了一段时间发现状况还是没有改善,后来到医院检查后才治疗是患有了中耳炎的疾病,那到底中耳炎额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步骤/方法:
1、
中耳炎疾病的发生和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也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发布于 2023-08-28 09:57
0评论
癫病的病因很多,通常将其归为特发性和症状性(继发性)两类。一、特发牲特发性癫痫指无脑部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表现、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的一类癫病,又称真性或原发性癫痫。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引起癫痫的原因不断被发现,原发性癫痫的比例日渐缩小,故有学者将此类癫痫又称为隐原性癫痫。一部分脑部未见显著的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但和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性出现的倾向,起病多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亦有称此类癫癫为遗传
发布于 2022-12-13 10:08
0评论
眼睛直接接触了某种刺激物后也会发红。最常见的是有些孩子在游泳后出现两眼发红,且伴有眼睛酸疼的感觉,这就是因为游泳池水中的氯刺激了眼睛。洗个淋浴或者流些眼泪后,让氯从眼睛中流出来,红眼就会消失。有时,眼睛发红也可能是睫毛、灰沙,甚至小飞虫进入眼睛中引起的。眼睛被抓伤也会出现红眼。
眼睛黏滞现象在刚出生的婴儿中非常多见,有时也伴随有红眼。眼睛整夜分泌黄色黏稠的脓液,甚至可能导致第二天眼睑粘在一起。这
发布于 2023-01-04 12:40
0评论
湿疹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在病因的确诊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根据临床上的观察,以及研究,一些比较常见的高危病因已经有所总结,下面就这些可能性高危病因进行介绍,以便人们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做到预防:
湿疹病因1、饮食因素:日常的饮食一般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上我们经常食用的某些食物内含有大量的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化工成分。长期进食此类食物,不仅影响患者的内部机制,同时也会引
发布于 2023-02-12 16:27
0评论
①EB病毒感染
研究表明,EBV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大部分角化鳞状细胞癌和几乎所有未分化的鳞状细胞癌都有EBV的存在。全世界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均感染过EBV,但只有少部分人成年后有鼻咽癌的发生。EBV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机体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及EBV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是研究的重点。
机体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来实现,近几年研究表明,EBV不仅
发布于 2024-06-02 23:58
0评论
一、专家介绍,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能会带来食道癌疾病的发生。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喝酒、吸烟的习惯,有的甚至习惯吃粗糙、坚硬、刺激以及辛辣的食物,而食管长期受到这样的刺激,就很容易会发生疾病病变。
二、人们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导致食道癌发生,也是主要的病因之一。研究发现,腌制的食物中含有亚硝胺以及霉菌等致癌物质,可能会导致食道癌的出现。因此建议大家在平时不要吃酸菜、咸菜或者霉变的食物。
三、要讲食道癌的
发布于 2024-09-07 01:08
0评论
1、饮食不当:长期、大量饮酒、吸烟,或经常偏食、挑食、食用辛辣有刺激、过于油腻的食物,都可接种胃肠负担,间接诱使肝炎发作。
2、日常生活不合理:如经常熬夜、或房事过于频繁、或工作较繁重等等,因为不管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使机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剧而导致乙肝的发病。
3、乱用或滥用药物:因药物都是经肝脏代谢、解毒的,如过量服用会大大增加肝脏代谢
发布于 2024-10-29 14:43
0评论
1、饮酒
饮酒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病因,饮酒致脂肪肝可能是酒精对肝内甘油三酯的代谢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饮酒可造成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而慢性嗜酒者约60%可出现脂肪肝,20%~30%的人群可发展为肝硬化。
2、肥胖
相关报道称,约50%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这是由于脂肪组织增加,游离脂肪酸释出增多所致。
3、饥饿和营养不良
饥饿时,由于血糖降低,脂肪肝组织中的脂肪酸被动员入血,使血中游
发布于 2024-05-10 06:19
0评论
1、补充血容量
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性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扩容所用液体应包括胶体和晶体。各种液体的合理组合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胶体液有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和全血等。晶体液中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液较好。休克早期有高血糖症,加之机体对糖的利用率较差,且高血糖症能导致糖尿和渗透性利尿带出钠和水,故此时宜少用葡萄糖液。
2、控制感染
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可根据原发
发布于 2024-01-19 02:3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