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12 16:17

  1.整体思维,平衡脏腑阴阳

  心衰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减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与心脏、肺、肝脏、肾脏、内分泌、免疫等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相互影响,而这些关系往往表现得相当复杂,如何协调心脏与其他器官及系统的关系,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难题,此时便常常需要运用整体观念。而在运用整体思维方面,中医药有一定优势。全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根据其“五脏相关”的学术思想,认为心衰病位在心,但“五脏相关”,他脏与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既可成为心衰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反之又可因心衰致他脏功能失调或损害。邓老认为治疗心衰必须调补五脏之气血阴阳,不可局限于治心。我们前期研究初步表明,对心衰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采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对心衰合并低血压、肾脏灌注不佳者,采用温肾健脾法,有一定作用;对容易外感的心衰患者,采用补肺益卫法调理,有一定帮助;对心衰缓解期适当运用补肾护心法,对促进组织修复,减少心衰复发初显成效。

  2. 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差异

  心衰成因及诱因多样,个体差异非常大,常需要评估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即便是同一个患者,在不同时期,其治疗方案也常常需要改变。这种趋势,实质上正朝着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向靠拢。然而,由于西医一贯强调事物的一般性,略于事物的特殊性,故而,在临床实际中,往往忽略了个体差异的存在。并且,在评估患者状态时,西医往往须借助各种检查,一方面造成费用上升,另一方面也存在诸多不便。况且,在我国基层地区,设备配置及人员技术条件又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更使得定期评估患者的存在困难。而中医采用望闻问切,结合天时地气,动态地对每个心衰患者进行评估,因人制宜,采用汤、膏、丸、散等不同剂型进行治疗,还可指导患者采用食疗、外治、艾疗等方法减轻症状、改善体质,存在一定优势。

  3.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西医和中医在缓解心衰患者气促、水肿等主要症状效果都很明显。但心衰常常伴有诸多其他症状,如口干口苦、头晕、心悸、乏力、胸闷、腹胀、腰膝酸软等,西药根本无能为力;同时许多心衰患者因忧虑病情而导致抑郁焦虑,出现失眠、精神压抑、出汗等,这些又严重影响了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若以中医药辨治处置,往往更为有效。

  4.增强体质,预防心衰复发

  感染是心衰复发的最常见诱因,如何预防感染发生,是一个困难而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心衰患者多数年龄较大,生病后容易情绪低落,不敢进行身体锻炼,消化功能减退等等原因,体质弱,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中医历来在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心病日久,脏腑之气渐衰。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受邪侵。肺主皮毛,而皮毛又是防御外邪的主要屏障。肺气虚,不能宣发卫气外达以卫外,则抵抗差,每易招致外邪而致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健运脾气,扶正气,能抗御和清除外邪,同时也可调节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以清除内邪,从而消除心衰发作的诱因,调整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各脏器之功能恢复,预防心衰复发,减少再住院率。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常规的汤药外,中医还可根据不同的季节,教导患者采用食疗、导引、艾灸等多种方法来改善机体的状态。从目前文献来看,补肺益卫、健脾实卫、培元固本等等治法,均有改善人体体质的作用。

  5.减少药毒,降低患者死亡

  心衰合并利尿剂抵抗、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肺部感染等,由于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增加死亡率、抗生素滥用增加细菌耐药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导致西医治疗效果较差。通过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可减少或不用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6.讲究配伍,化解西药困惑

  中药处方历来讲究君臣佐使,药分四性五味,重视七情和合。一方面,可按照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提高疗效;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药性之间的制衡关系,减少药物毒副反应。对某些服用地高辛容易中毒出现恶心呕吐、服用ACEI容易出现咳嗽、使用利尿剂容易出现低钾低钠等副反应严重的患者,实践证明,有时候应用中医药可有效解决此类难题。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优势和切入点相关文章
当各种原因导致我们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心室射血或充盈能力受损时,就可能出现慢性心衰。此时作为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心脏的功能就会减弱或丧失,既无法将新鲜的血液挤压到全身各个器官,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吸纳回流的血液,于是患者就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液体潴留等各种症状。在心衰的治疗中,合理选择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慢性心衰是一个随着时间进展不断恶化的过程,而服用药物有助于延缓、遏止其进展。学
发布于 2023-10-30 02:29
0评论
当各种原因导致我们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心室射血或充盈能力受损时,就可能出现慢性心衰。此时作为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心脏的功能就会减弱或丧失,既无法将新鲜的血液挤压到全身各个器官,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吸纳回流的血液,于是患者就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液体潴留等各种症状。在心衰的治疗中,合理选择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慢性心衰是一个随着时间进展不断恶化的过程,而服用药物有助于延缓、遏止其进展。学者
发布于 2023-03-22 12:46
0评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65岁以上的人群心衰的患病率高达4%-6%。心衰患者大多数在家休养,因此,除了对症治疗外,更应做好家庭护理。 避免诱因 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所以慢性心衰病人无论何种感染,均需早期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有些体弱病人感染时症状不典型,体温不一定很高,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倦怠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心衰发生。 合理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
发布于 2023-10-29 18:54
0评论
一定要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慢性心衰的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也要适量的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饮食宜清淡少盐,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
发布于 2023-10-29 19:20
0评论
十多年前慢性心力衰竭还是让医学界束手无策的疾病之一,如今,随着医学的进步,慢性心力衰竭已不再是让人生畏的不治之症,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和医疗手段,使慢性心力衰竭可防、可控,且能完全治好。这里结合我本人治疗两例心衰患者的过程简要谈谈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发展,最后导致心脏扩大、心脏收缩乏力,不能正常承担输送血液满足机体需要的一种病理综合征,也称为心功能不全。目前
发布于 2023-01-08 00:06
0评论
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及糖尿病状态而发生的涉及全身的急性或慢性病变,它们是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整体病变的组成部分,病变可涉及一个脏器、也可涉及多个脏器、多个系统、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及血糖控制好坏有关。如果糖尿病病程较长,特别是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者,易于合并有多种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多由长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粘、内分泌失调,特别是高胰岛素血症,尤其是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引起
发布于 2022-09-29 20:59
0评论
心衰对人的危害很大,是由心脏病变或长期心室负荷过重导致的心脏疾病,患上疾病后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治疗,因此掌握心衰的治疗方法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1、整体思维,平衡脏腑阴阳:心衰病位在心,“五脏相关”,它脏与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既可成为心衰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反之又可因心衰致他脏功能失调或损害。治疗心衰必须调补五脏之气血阴阳,不可局限于治心。我对心衰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采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对心衰合并低血
发布于 2023-10-29 19:00
0评论
安定药物等镇静药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慢性心衰病人即使用了常人能耐受的小剂量安定药也会使处于逐渐衰竭的心肺呼吸中枢雪上加霜,使呼吸更趋衰竭,甚至呼吸停止。所以患有慢性心衰.肺心病、慢性肺气肿的病人千万不要随便服用安定、氯丙嗪等镇静安眠药来治疗烦躁不安、失眠症状,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监护使用。 指导意见: 建议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制剂的安神药帮助睡眠,比如柏子养心丸.安神片之类的,这些不会对心肺有
发布于 2023-01-12 16:10
0评论
实验室检查 1.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低钾血症或缺钾;低镁血症、低钠血症。 2.心钠素(ANF)的血浆浓度增高但在心衰晚期其浓度可降低。 3.尿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红细胞、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等。 4.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可略有增高。显著增高者多见于急性右心衰竭,偶见于慢性右心衰竭。 5.可有轻度氮质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6.心力衰竭最有
发布于 2023-10-29 20:27
0评论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虽然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治疗手段不断进展,但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CHF的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
发布于 2023-01-18 22: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