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是大部分风湿性疾病特点,常出现持续性症状,其病理生理特性随时间而变化。比如与RA相关疼痛,可能由于伤害感受的,当关节出现炎症,它可逐渐变成中枢性,向全身扩散。这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可能同时是伤害感受的和中枢性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疼痛的程度变化很大。骨关节炎(O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在 75 岁以上人群中,有 8/10 的男性和女性会受到该病的影响。OA 主要影响软骨,损害负重关节功能。OA 的发生可能由于关节的过度或重复负载而导致,包括与工作相关的活动、外伤、炎症及由慢性肥胖引发的关节持续性压力。
1、疼痛治疗的挑战
因为疼痛是许多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症状,在治疗基础疾病时,应首先被治疗。RA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当实现临床缓解时,常常可见外周/伤害感受的疼痛的消失。但是在部分病例中,明显地疼痛是中枢的,因此即使当炎症已被抑制,疼痛仍然持续。目前疼痛治疗的挑战有:提供给患者的绝大多数治疗都缺乏疗效证据;患者对镇痛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认识的缺乏;基层医生的疼痛诊疗知识相关不足;多学科治疗路径不畅。
尽量区分伤害感受性、神经病理性、中枢性和混合性疼痛,因为中枢性疼痛可能以其中任何一种为特征。医生必须了解疼痛类型对患者个体的影响,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但是,在任何一种疾病,出现混合性疼痛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十分困难。例如,RA患者可能出现“中枢性疼痛”综合征,如FM、头痛、肠易激综合征、颞下颌关节紊乱和间质性膀胱炎,这些有家族/遗传特点。
目前证据提示遗传的和免疫的因素可能有助于增加疼痛的敏感性,因此也更可能使慢性疼痛发展。最广为接受的致病理论,解释了中枢性疼痛状态与一系列共现的躯体化症状,以及高于预期的心境障碍发生率之间相关性,已知中枢性的神经递质参与引起疼痛(低去甲肾上腺素、GABA、5-羟色胺、高谷氨酸水平和P物质)同时在控制睡眠、情绪、警觉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
少数患者疼痛不是一个问题,当风湿性疾病被恰当地治疗,疼痛可完全消失。许多RA患者实现临床的缓解后,疼痛评分极低。但在下肢疼痛和纤维肌痛症FM的情况却相反,疼痛成为他们特殊的难题,其生活方式也围绕着疼痛。
有时强烈的、持续性和致残疼痛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脊柱关节炎相关,常为多因素、同时有中枢和外周起源,它可能由于当前活动的炎症、关节损害,或由之前炎症状况引起的组织破坏导致。
2、炎性、非炎性疼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炎性痛的主要特征是正常的无害刺激亦引起疼痛。医生与患者都需要识别疼痛的各种不同类型,风湿性疾病相关的慢性非癌性疼痛与早期使用非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和生物的DMARDs在炎性疼痛的情况不重复有关。
炎性疼痛状况可部分通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生物的及非生物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缓解。但许多患者仍然遭受中度疼痛,因为中枢疼痛调节机制的改变,如慢性广泛性疼痛(CWP)情况,其特征为纤维肌痛症。
非炎性疼痛也可混淆对疾病活动的评估,所以治疗的目标应为缓解疼痛症状,同时防治炎性疾病。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或脊柱关节炎(SpA)患者,区分中枢性和炎性疼痛的重要性在于这些疾病当前使用昂贵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或其它生物制剂,而伴有CWP的患者直接花费高于那些不伴有者。
RA和SpA最佳的治疗必须包括那些如CWP和生活综合质量在内的症状。所以要求一种联合方案,包括药物镇痛、生物与非生物治疗。因为虽然关节置换术可显著的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疼痛,它可能仅建议用于那些及其严重进展期疾病的患者。
虽然一般没有神经系统上的表面损伤,累积的证据建议,神经病理性疼痛NP症状也可能出现在风湿性疾病患者中,例如纤维肌痛症或骨关节炎。据估计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样的特征,患病率在骨关节炎为30%,而FM为50%-75%。近年,有作者证实强直性脊柱炎AS的NP成分,为混合性疼痛,不同的疼痛机制在其中起作用,可能也适用于RA。目前认为炎性痛是机械、热、化学转导调控下的复杂机制,通过受体、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或调节蛋白实现。伤害感受神经元的敏感性变化,可能是炎症组织高敏性反应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