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不一定都是热证
口苦的常规治疗
在临床上,口苦作为一种症状还是比较常见。在中医教科书中,口苦被认为属于热证,常见于火邪为患或胆热所致。在治疗上,真火上炎,常用黄连、黄芩、栀子、黄柏等苦寒清热火药治疗。若为虚火,即为阴虚火旺所致,常用生地、麦冬、玄参、龟板等滋阴清热潜阳之品口服,此为治疗口苦的规律和准则。
阳虚口苦的病机
口苦在《黄帝内经》中称为 "胆病",认为口苦与胆汁密切相关,如《素问-瘘论》有";肝热则胆泄口苦";《灵枢-四时气》有";胆液泄,则口苦"。"《灵枢-胀论》有 "胆胀肋下痛胀口苦好太息";又说 "胆病好太息,口苦吐汁";《素问-奇病论》也首次提出胆虚可导致口苦,如"此人,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溢而口为苦"。后世医家对此有进一步的论述,如《圣济总录-胆经》说:"论曰:足少阳虚,胆气虚。虚则生寒,寒则其病畏而不惧,不能独卧,口苦善太息,吐出之汁......,盖胆虚则神不守舍,其气外溢,循其位而病也"。
阳虚口苦的治疗
阳虚口苦,余常以姜、桂治疗;若认为少阳为寒湿之邪所滞,桂枝合二陈汤或苓桂术甘汤加减。若无明显热象,方中可不加黄芩等阴药,用阳药祛滞后,口苦自然消失。如果认为坎阳不足,真阳上浮,则需加杜仲,甚至用四逆汤治疗,以引阳气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