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22 16:48

  1.房颤时胸闷、心悸等症状可引起焦虑心理。

  2.患者对于房颤认识的缺乏,可能把房颤等同于心脏猝死,从而引起恐慌。

  3.对房颤并发症(栓塞,心衰等)的忧虑。

  4.房颤可以导致自主神经重构,自主神经对情绪有调节作用。

  5.动物模型房颤犬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高,心房肌中迷走神经失支配。

  6.房颤患者和动物模型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心房肌中交感神经增多。

房颤伴发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机制相关文章
1.房颤时胸闷、心悸等症状可引起焦虑心理。 2.患者对于房颤认识的缺乏,可能把房颤等同于心脏猝死,从而引起恐慌。 3.对房颤并发症(栓塞,心衰等)的忧虑。 4.房颤可以导致自主神经重构,自主神经对情绪有调节作用。 5.动物模型房颤犬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高,心房肌中迷走神经失支配。 6.房颤患者和动物模型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心房肌中交感神经增多。 焦虑情绪对房颤的影响: 1.焦虑和抑郁可通过影响自
发布于 2023-01-30 15:15
0评论
概述 最近我跟老公都特别的纠结一个事,我婆婆以前身体很好,所以我们在生了孩子以后就把她接到我们这里来,一直帮我们带孩子了,可是现在婆婆说自己不舒服,我们带她到医院一检查,可是没想到结果下的不够详细,医生说房颤还可见室性早搏的图形,是差异性传导的可能性大,我们听的一点都不清楚,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区别,该怎么鉴别呢。 步骤/方法: 1、 早搏跟差异性传导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但也有一定的联系,心房
发布于 2024-05-08 04:47
0评论
古人言:腰带长,寿命短,一胖百病缠。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判断肥胖呢?这里推荐一个简单的方法,体重指数法。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BMI<25为正常,25≤BMI<30为超重,BMI≥30为肥胖。    有研究表明肥胖与房颤之间存在相关性。该研究共入选的5282例受试者,研究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入选者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
发布于 2022-12-16 15:54
0评论
概述 脂肪肝多是由于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多的摄入高糖分高脂肪类的食物所引起的,而糖尿病的发病也与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脂肪肝患者往往会伴随着糖尿病。两个病状结合对人体的危害是致命性的,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规律饮食远离脂肪肝及糖尿病的危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在生活中如何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步骤/方法: 1、 不良的饮食是导致脂肪肝及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
发布于 2023-05-23 16:03
0评论
一、熘洋白菜:首先,将洋白菜清洗后切块,并用手将木耳撕开,把精盐、白糖、淀粉等调料勾兑在一起。其次,在油烧差不多时,将洋白菜和木耳放入勺中同炒。待颜色转变后,随即倒入芡汁即成。 二、素白斩鸡:首先,将豆腐切成块,并用沸水烫一遍,再将玉兰片、木耳切成细丝。其次,将上述材料调拌到一起,并加入淀粉、花生油、精盐、清汤等。接着,将调拌好的馅料铺在豆皮上,再入屉蒸熟。最后,用刀将豆皮切成菱形,在从外面浇上
发布于 2024-02-01 13:20
0评论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
发布于 2024-02-01 13:06
0评论
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入CCU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情况,每30分钟测量P、R、BP,直至平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观察有无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发生。 2、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双侧腹股沟穿刺处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肢体制动12h,密切观察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饮食护理。房颤射频消融术部位与食
发布于 2024-02-01 13:13
0评论
1、心悸、房颤发生时常会伴有不规则的快速心跳,患者多有明显心慌、气急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房颤患者极易发生脑中风,不仅发生比例增加5倍以上,而且中风后遗症的疗难度更大。此外,房颤患者的痴呆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增高。3、脑梗塞,由于房颤持久使心房内有血液淤滞,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的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最为常见。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发布于 2022-10-21 21:54
0评论
遗传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生物化学因素 证据表明,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
发布于 2024-11-26 14:20
0评论
在现实社会里,抑郁或焦虑症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感情绪,是人之常情。任何人在工作或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压力,不得不面对这些不可能不面对的问题或压力,当感到自己无力应付这些问题或压力时,会产生的一些心烦、紧张、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焦虑抑郁症状,人们常常通过自我调整自己的心态、放松心情就可以缓解,然后振作起来,一般来说,不超过2周;如果这些焦虑抑郁症状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或时好时坏,或引起
发布于 2022-11-27 02: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