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
一、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1、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
2、病前多有鼻窦炎、开放性颅脑损伤、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史。
3、多有发热、剧烈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查体颈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阳性等。
4、血常规: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
5、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细胞数达(1000~10000)×106/L,早期中性粒细胞占85%~95%,后期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蛋白增高多为1~5g/L,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一般细菌培养均可阳性。
6、脑电图检查:无特征性改变,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早期CT或颅脑MRI检查可正常,随病情进展MRI显示蛛网膜下腔不对称,信号增高,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后期部分CT或MRI可见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及局限脑脓肿等。
二、鉴别诊断
1、病毒性脑膜炎:前驱期有类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较轻,CSF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或中度增高,糖正常,呈自限性。
2、真菌性脑膜炎:患者常有免疫缺陷史,起病隐袭,CSF淋巴细胞增高为主,糖含量明显降低,CSF墨汁染色可检出新型隐球菌。
3、结核性脑膜炎:起病较隐袭,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及局灶性神经体征,CSF典型改变为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结核菌抗酸染色阳性。
4、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在活动中起病,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和一过性意识丧失,CT可见出血,脑脊液血性可确诊,须与外伤或腰穿损伤鉴别。
三、治疗
在维持血压、纠正休克基础上,选择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有效抗生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在儿童与成人,三代头孢是治疗3 种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其中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对青霉素严重过敏者,选择氯霉素较为合适。
对于那些免疫功能受损、神经外科手术后、脑室引流或严重颅脑外伤引发的脑膜炎病例,由于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致病的可能性很大,应使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定)和万古霉素。一般为10~14 天。
对于儿童患者应加用地塞米松0.6mg/(kg?d),连用3~5 天,可以减少听力受损及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对于伴有颅内高压,也应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连用3~5 天。
对于颅内压增高者,应用20%甘露醇或速尿。出现痫性发作者应给予抗惊厥药物。
四、预后
未经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通常是致命的。早期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其预后大为改观。新生儿化脑的病死率从20 世纪70 年代的50%降至10%以下,但重症患者或诊治过晚者,其病死率及致残率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