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性:许多人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待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晶体析出,为形成胆石症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促发结石形成。服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综合症者,胆石症患病率明显增高。
2、老年人:据统计。年龄越大患胆石症的机会越多。这是因为老年人活动量少,饮食相对减少,胆囊收缩力减弱,胆汁淤滞形成结石。
3、肥胖者: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其胆石症患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这是因为肥胖者血中胆固醇升高,以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也升高,从而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4、长期不吃早餐者:医学专家对患有胆石症的妇女同一些于她们年龄、体重相仿的健康妇女们做了对照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患胆石症的妇女空腹时间都比健康妇女长。其原因是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成分也发生变化,其中胆汁含量减少,而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长此以往,便可形成胆固醇结石。
5、爱吃油腻、甜食者:医学专家们曾在一次抽样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胆石症患者有吃甜食的习惯。过量的糖分会增加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石症的发生。偏食荤、油腻、嗜甜食是胆结石的重要诱因。摄入大量的油荤黏腻的脂类食物,势必增加体液中的脂肪、胆固醇含量,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6、长期素食者:饮食中脂肪过多,胆固醇过高,虽然与胆石症的形成有关,但正常人胆固醇与胆盐、磷脂酰胆碱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则呈微胶粒状态悬于胆汁中,当这一比例被破坏时,可引起胆石症。长期素食者摄入磷脂酰胆碱不足,并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胆汁酸的重新吸收而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磷脂酰胆碱于胆盐不足,导致比例失调,造成胆石症。
7、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很容易将蛔虫卵吞入消化道,发育为成虫后逆流入胆管产卵或死亡,可形成胆石核心。据调查,我国胆石症的高发地区,70%的胆石症是以蛔虫残体或蛔虫卵为核心的。
8、多次妊娠:据统计,胆石症患者中70%为女性,且与妊娠次数呈正比。因为女性在妊娠期间胆管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石症的机会则大大增加。
9、餐后零食:现在我国很多家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石症患病率逐渐增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10、肝硬化者:这与肝硬化患者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低下,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使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管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石症。
11、喜静少动者:一些中老年人往往喜静少动,缺乏运动锻炼,身体易发胖,胆固醇代谢紊乱,使胆汁淤积,形成结石。有的人饭后即坐在沙发上或边看电视边吃东西,这样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不利于胆汁排泄,胆固醇易于沉积成石。
12、某些疾病患者:
(1)溶血性贫血。其中有1/2~1/3的人患有胆色素结石,这是由于溶血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后,血液中胆红素较多的缘故。
(2)糖尿病、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些患者容易罹患胆结石,可能与胆汁中胆盐合成和排除减少有关。
(3)因小肠疾病切除过小肠或做过小肠造口术,因十二指肠溃疡疾病做过迷走神经切断术。这些患者容易患胆结石,可能与手术后胆盐代谢发生紊乱和胆囊不易排空胆汁有关。
(4)胆囊癌、胰腺炎、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局限性肠炎等疾病。这类患者中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胆结石,其中百分比较高的是胆囊癌(70%~80%有胆结石)、胰腺炎(约30%合并有胆结石)。
(5)胃切除术后的患者。手术将控制胆囊运动的神经切断,使胆囊运动功能降低,所以容易患胆结石。
13、遗传因素: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石症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石症在胆固醇胆结石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美国西南部的当地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多于80%),这一点似乎包含一种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