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25 09:07

  1、女性:许多人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待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晶体析出,为形成胆石症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促发结石形成。服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综合症者,胆石症患病率明显增高。

  2、老年人:据统计。年龄越大患胆石症的机会越多。这是因为老年人活动量少,饮食相对减少,胆囊收缩力减弱,胆汁淤滞形成结石。

  3、肥胖者: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其胆石症患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这是因为肥胖者血中胆固醇升高,以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也升高,从而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4、长期不吃早餐者:医学专家对患有胆石症的妇女同一些于她们年龄、体重相仿的健康妇女们做了对照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患胆石症的妇女空腹时间都比健康妇女长。其原因是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成分也发生变化,其中胆汁含量减少,而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长此以往,便可形成胆固醇结石。

  5、爱吃油腻、甜食者:医学专家们曾在一次抽样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胆石症患者有吃甜食的习惯。过量的糖分会增加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石症的发生。偏食荤、油腻、嗜甜食是胆结石的重要诱因。摄入大量的油荤黏腻的脂类食物,势必增加体液中的脂肪、胆固醇含量,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6、长期素食者:饮食中脂肪过多,胆固醇过高,虽然与胆石症的形成有关,但正常人胆固醇与胆盐、磷脂酰胆碱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则呈微胶粒状态悬于胆汁中,当这一比例被破坏时,可引起胆石症。长期素食者摄入磷脂酰胆碱不足,并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胆汁酸的重新吸收而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磷脂酰胆碱于胆盐不足,导致比例失调,造成胆石症。

  7、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很容易将蛔虫卵吞入消化道,发育为成虫后逆流入胆管产卵或死亡,可形成胆石核心。据调查,我国胆石症的高发地区,70%的胆石症是以蛔虫残体或蛔虫卵为核心的。

  8、多次妊娠:据统计,胆石症患者中70%为女性,且与妊娠次数呈正比。因为女性在妊娠期间胆管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石症的机会则大大增加。

  9、餐后零食:现在我国很多家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石症患病率逐渐增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10、肝硬化者:这与肝硬化患者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低下,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使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管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石症。

  11、喜静少动者:一些中老年人往往喜静少动,缺乏运动锻炼,身体易发胖,胆固醇代谢紊乱,使胆汁淤积,形成结石。有的人饭后即坐在沙发上或边看电视边吃东西,这样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不利于胆汁排泄,胆固醇易于沉积成石。

  12、某些疾病患者:

  (1)溶血性贫血。其中有1/2~1/3的人患有胆色素结石,这是由于溶血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后,血液中胆红素较多的缘故。

  (2)糖尿病、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些患者容易罹患胆结石,可能与胆汁中胆盐合成和排除减少有关。

  (3)因小肠疾病切除过小肠或做过小肠造口术,因十二指肠溃疡疾病做过迷走神经切断术。这些患者容易患胆结石,可能与手术后胆盐代谢发生紊乱和胆囊不易排空胆汁有关。

  (4)胆囊癌、胰腺炎、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局限性肠炎等疾病。这类患者中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胆结石,其中百分比较高的是胆囊癌(70%~80%有胆结石)、胰腺炎(约30%合并有胆结石)。

  (5)胃切除术后的患者。手术将控制胆囊运动的神经切断,使胆囊运动功能降低,所以容易患胆结石。

  13、遗传因素: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石症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石症在胆固醇胆结石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美国西南部的当地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多于80%),这一点似乎包含一种遗传因素。

哪些人易患胆石症?相关文章
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囊结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胆结石,是指结石生成并存在于胆囊里的。而胆管结石是指存在于胆囊以外的胆道中的结石,它可以是自胆道中生成的,也可以是胆囊结石落入胆道的。成因:胆石症的成因至今还未明确,可能和胆汁的代谢成分异常,解剖结构异常或是细菌作用有关。胆石的成分也多种多样,包括胆固醇、胆色素、钙盐、黏蛋白等,不同成分的胆石,其形态和质地也各不相同。
发布于 2023-02-28 21:51
0评论
对于结石,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但对于胆结石,重视的人就少了很多。近年来,由于不良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等,胆结石发病率明显上升,达到10%左右,且出现了低龄化趋势。胆结石按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另有统计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胆结石的几率要高出许多。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性激素会影响胆汁的化学成分,以及胆囊的收缩功能,进而促进了结石的形成。按照胆结石的成因,生活中有
发布于 2023-03-24 18:21
0评论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急性患者占70%以上,且13岁以下的儿童更是白血病高发人群。各型白血病在50岁以后人群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在近年国内恶性肿瘤死亡率抽样调查中,白血病死亡率占第6位,儿童则占第1位。目前认为白血病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结果。一、白血病的易患因素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有研究资料表明,
发布于 2022-10-08 12:13
0评论
胆石症简短地说就是胆囊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由于肝脏代谢障碍或胆道运动功能失常,导致胆汁中的固体成分沉淀,在胆汁流速缓慢、胆汁浓度较高的胆囊里,形成结石。胆结石小的如米粒,大的甚至如核桃,可以是一粒、两粒,也可达数千粒。结石的种类和成分不完全相同,临床表现取决与结石是否引起但到感染、胆道梗阻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全世界患胆结石的人数至少有几千万,不论哪个国家
发布于 2023-01-19 18:36
0评论
什么是胆石症?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胆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西方饮食和遗传素质。据统计,在75岁时,有35%的女性和20%的男性都将患胆石症。每一年,大约超过50万的人作外科手术取石,其中大多数因为出现症状而行手术。虽然此病是西方社会的主要问题,但其患病率在一些饮食西方化的固定人群和发展中国家中却在不断上升。       胆石症的形成机理:多数胆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尽管部分是由
发布于 2023-03-17 17:06
0评论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代谢障碍疾病,我国发病率约为1/16500,属隐性遗传,即父母携带了这种病的基因,但并不发病。患儿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无法将食物中摄入的苯丙氨酸代谢成酪氨酸,致使苯丙氨酸和一系列异常代谢产物在血中堆积,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导致脑细胞受损,使孩子智力发育障碍,成为弱智甚至白痴。 苯丙酮尿症的主要危害为脑损害,患儿出生时并无异常,未经特殊的膳食治疗,通
发布于 2024-05-24 22:17
0评论
的主要危害为脑损害,患儿出生时并无异常,未经特殊的膳食治疗,通常在3~6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1岁时最为明显。该症以智力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抽搐,肌张力增高等症状,最终将造成中度至极重度智力低下,成为家庭与社会的沉重负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致黑色素合成不足,所以患儿的毛发较黄、皮肤和眼虹膜色泽变浅。由于血中蓄积的异常代谢产物经尿排出,因此常有一种令人极不愉快的鼠尿味。此外,患儿常合并湿疹
发布于 2024-07-11 20:52
0评论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40岁以上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在,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约递增1倍。(2)性别: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期后冠心病患病率和男性相当。(3)血脂异常:长期高脂饮食,会引起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4)吸烟: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肌应激性增加,增高胆同醇和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5)缺乏体力活动:体力活动较少者,患病率高2.5-4倍,锻炼
发布于 2022-09-24 15:48
0评论
概述 在临床上一般认为乳腺炎这种疾病的话,在临床上一般认为这种疾病是多见于女性的,所以在临床上又把这种疾病归类于是女性。同时在临床上一般认为乳腺炎这种疾病的话,是多见于产后的女性。所以适当的增加对于乳腺炎这种疾病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恢复身体方面的健康,在不管是谁都是需要重视。为身体健康人人有责。 步骤/方法: 1、 同时在临床上一般认为乳腺炎这种疾病的治疗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
发布于 2023-07-19 03:33
0评论
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
发布于 2024-02-26 18:5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