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28 06:52

  张老先生今年72岁,患糖尿病已经将近15年了,平常一直口服降糖药治疗,来医院配药时就顺便查一下早餐前空腹血糖,医生经常建议张老先生最好查查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能定期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但张老先生认为自己空腹血糖每次都在8mmol/l左右,控制还算不错,而且自我感觉良好,没有什么特殊不适,故一直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最近,张老先生不小心将右脚划伤,本以为过几天就可以好了,谁知右脚伤口不仅没有愈合,而且还并发了感染,右脚明显红肿,张老先生这才着急起来,赶紧到门诊治疗,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张老先生糖化血红蛋白达到8.8%,不仅双侧下肢血管有狭窄,而且还并发了神经病变和肾病,张老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平常按时吃药,空腹血糖也不是很高,怎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并发症?
  其实,早餐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并不代表餐后血糖一定控制良好,更不能代表整个一天的血糖控制情况。虽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如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但血糖控制不好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张老先生虽然早餐前空腹血糖不是很高,但是反映前3个月整体血糖控制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却很不理想,因此血糖控制不理想是张老先生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糖尿病患者有没有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能知道自己的血糖是否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呢?自我血糖监测便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再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便可以基本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在实际运用中,自我血糖监测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
  1、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选择。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包括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夜间3点血糖以及其他点的血糖监测(如发生低血糖时的即刻血糖监测)。一般说来,血糖比较高的患者首先要关注餐前血糖的监测,另外,容易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人最好监测三餐前血糖以排除低血糖的可能;对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没有达标的患者就要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的自我监测;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一定要监测睡前血糖,特别是注射中长效的胰岛素患者;一个早餐前血糖很高的患者,一定要排除夜间低血糖的可能性,这时候就要监测夜间3点钟的血糖。
  2、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的选择。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或者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监测4-7次,必要时可以增加次数,直到血糖得到控制;对于血糖控制达到标准的患者可以每周监测1-2天;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应该适当增加,开始可以每天监测5次甚至8次以利于血糖的控制,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可以减少次数,每天2-4次;而对于口服降糖药或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监测2-4次即可。
  3、自我血糖监测的灵活应用。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及频率。例如,平常工作很忙的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多次血糖显然是不实际的,这样的患者可以监测早餐前血糖,在休息天可以监测四次血糖包括早餐前血糖以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这样对其一天的血糖水平也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的定期监测,基本就可以达到对自己血糖控制情况的了解。

您知道如何合理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吗?相关文章
很多糖友常常需要进行自我血糖检测(指尖血糖)以评估用药后(包括注射胰岛素)的疗效。然而,在门诊中发现,有从来不测血糖者;有天天测血糖者;也有固定测早上空腹血糖者;有的则是不知道该测哪些点的血糖为好。本文尝试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且适用的血糖检测方法。在饮食量和运动量相对固定的基础上,以下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用:(一)多点血糖监测法(适用血糖波动较大者)(1)第1天——监测早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
发布于 2022-09-29 22:59
0评论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学作用降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不全和衰竭。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控制是否
发布于 2023-03-22 05:31
0评论
指尖血糖测试是种重要的血糖测量方式,因为它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但是再频繁的指尖测量也无法提供您24小时连续的血糖信息。指尖血糖测量是在一个个时间点上完成的,它无法显示出血糖水平的变化趋势。因此,即使最积极的频繁血糖测量者,也无法发现那些时而出现的高血糖或低血糖,尤其是在夜间的时候。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血糖监测领域的一项创新型技术突破。通过持续监测皮下细胞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反映血
发布于 2022-11-24 15:56
0评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血糖水平过高而引起组织、器官功能及结构异常的疾病。疾病状态应该是组织、器官出现损害再做出诊断,如此则为时过晚。利用血糖引发的特征性病变诊断是合理的。但是血糖是一种连续的变量,用一点血糖的水平作为疾病的诊断切割点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糖尿病血糖诊断标准的确立是一种相对水平,即此点以上的血糖状态引发的高血糖特征性病变开始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在群体中,血糖水平的切割点可因种群、年龄
发布于 2022-09-29 17:59
0评论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标准的HbA1c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 2.自我
发布于 2023-05-01 20:18
0评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血糖水平过高而引起组织、器官功能及结构异常的疾病。疾病状态应该是组织、器官出现损害再做出诊断,如此则为时过晚。利用血糖引发的特征性病变诊断是合理的。但是血糖是一种连续的变量,用一点血糖的水平作为疾病的诊断切割点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糖尿病血糖诊断标准的确立是一种相对水平,即此点以上的血糖状态引发的高血糖特征性病变开始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在群体中,血糖水平的切割点可因种群、年龄
发布于 2022-12-16 13:24
0评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人体活动量的减少造就了大量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者常常狼狈为奸,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主要危险因素,往往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常成人理想血压值应<120/80mmHg,血压值<1
发布于 2023-03-27 00:46
0评论
1、治疗高血糖,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很重要:每位患者都知道适当运动和饮食控制。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准确掌握自己的运动量和饮食热量规范,同时不能坚持下来。 2、治疗高血糖血糖监测同样重要:因为血糖监测有利于糖尿病控制,尤其餐后2小时血糖,而且血糖较尿糖测试更准确。尿糖检测影响因较多,误差大,不如血糖精确,而且对低血糖无任何价值。认真记录下日常的血糖值的变化情况,可以更简捷地防止血糖过高、过低,
发布于 2023-03-08 06:54
0评论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血糖过高引起的,糖尿病可以说是现在人的通病,是一生中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的疾病,虽然说糖尿病不会直接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但是糖尿病却是引起很多并发症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有高糖过高的患者来说必须严格控制血糖。 生活中控制血糖的方法有很多,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缓解高血糖的方法,当然了除了利用药物控制血糖外,日常的合理饮食运动也都是很重要的。 1、药物治疗 分为口服
发布于 2023-03-21 06:03
0评论
王阿姨,今58岁,患有2型糖尿病10年,去年开始注射胰岛素,一天两次,住院期间血糖控制很好,回到家后自己买了一个血糖仪,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和中餐后血糖2小时,可是就是控制不好血糖,不是低血糖就是高血糖,因此来门诊问我“我每天监测血糖,而且根据血糖调整我的胰岛素用量,可是就是调不好,血糖或高或低,这是为什么?”我详细查看了她的血糖记录,并询问了她的胰岛素调整过程,我明白了她错在哪里了。原来她是看到空
发布于 2023-01-28 08:2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