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28 08:27

  王阿姨,今58岁,患有2型糖尿病10年,去年开始注射胰岛素,一天两次,住院期间血糖控制很好,回到家后自己买了一个血糖仪,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和中餐后血糖2小时,可是就是控制不好血糖,不是低血糖就是高血糖,因此来门诊问我“我每天监测血糖,而且根据血糖调整我的胰岛素用量,可是就是调不好,血糖或高或低,这是为什么?”我详细查看了她的血糖记录,并询问了她的胰岛素调整过程,我明白了她错在哪里了。
  原来她是看到空腹血糖高,就加早餐前胰岛素的注射用量,看到中餐后血糖高就加晚餐前胰岛素的量,结果夜间常常感到饥饿或者发生低血糖反应,进食后第二天空腹又是高血糖。如果她懂得监测血糖的意义和怎样去监测血糖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了。一个好的血糖监测能够帮助医生及患者自己更好的控制血糖,也可以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糖尿病医生。
  1、       检测你的血糖仪是否准确--与生化检测比对
  在抽血检测空腹血糖的同时,用你自己的血糖仪同时检测血糖,差别不应超过20%,如果超过20%应寻找原因。试纸是否过期,试纸代码是否与血糖仪代码一致,操作方法是否正确,你是否存在贫血,水肿,脱水等情况。
  2、       检测的频率与时间―根据病情
  (1)血糖控制良好、平稳且环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周监测一次空腹一次早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 4~ 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
  (2)运动前和运动后要监测血糖,防止运动后的低血糖,如果血糖<5.6mmol/l, 运动前进食少量食物。
  (3)改变药物及药量监测频率要加大,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自我监测血糖2~ 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病人每周监测血糖2~ 4次。
  (4)有应激因素及饮食变动的情况下,监测频率加大。比如感冒、腹泻等一些急性病的发生,饮食量及频次的变动。
  3、        监测的血糖如何评价―综合分析
  (1)空腹血糖:反映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可了解夜间血糖控制情况帮助决定治疗或睡前加餐的调整。如上述患者空腹血糖高,在排除夜间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后,可考虑为晚餐前胰岛素剂量不足的原因,可晚餐前增加胰岛素剂量。
  (2)餐前血糖:利于发现低血糖,寻找原因是饮食问题还是药物剂量问题
  (3)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人体在进餐后追加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帮助调整饮食计划,调整药物种类。如上述患者早、中餐后血糖升高,在排除进餐多的因素下可考虑早餐前胰岛素剂量不足,可增加早餐前胰岛素用量,而不是加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4)睡前血糖测定预防夜间低血糖,保证夜间的安全性。判断早晨高血糖的原因,以便调整药物剂量
  4、         监测血糖的误区
  (1)监测血糖时停药:我们监测血糖有两个目的,一是全面了解未用药前的血糖状况,根据血糖合理用药;二是了解用药后的效果,以便进一步调整用药剂量,所以当患者用药后,就应该监测用药后的血糖不应停药监测。
  (2)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后测定空腹血糖:我们监测空腹血糖是观察前一天的用药效果,如果空腹服用降血糖药物会影响血糖值,判断不出前一天用药效果。因此,患者空腹测血糖前最好不要吃药。
  (3)手指血糖与静脉血糖不一致:理论上是一致的,即使相差也是很少的。静脉血血糖用静脉血浆测定,是分离掉红细胞后的。指血是毛细血管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红细胞中含葡萄糖较血浆中少,因此空腹时指血全血的血糖值应该比静脉血的血浆血糖值低,又由于采取指血时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使指血血糖更容易低于静脉血浆血糖。不过当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因此,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也相应要高,但这正好与上述由于红细胞和组织液而导致的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浆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食后,这两个因素相互抵消,使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和静脉血浆血糖大致差不多。

好的血糖监测-让你成为自己的糖尿病医生相关文章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 低血糖可见于饥饿时间过长,持续的剧烈体力活动,严
发布于 2025-01-02 10:51
0评论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标准的HbA1c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 2.自我
发布于 2023-05-01 20:18
0评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严重时可发生溃疡、坏疽,甚至需要截肢。据国外最新统计,50%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会发生。为何糖尿病足部在糖尿病患者中多见?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糖尿病所致末梢神经病变,使足部失去感觉,觉不出冷、热或疼痛。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痛,例如鞋里有颗小石子,因觉察不到而继续受它的伤害;此外神经病变使出汗减少,足部有鳞屑而容易干裂。二是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局部血液
发布于 2023-03-26 04:11
0评论
乳房不仅仅是哺乳器官,更是体现女性曲线美的重要部分。圆润挺拔的胸型,配上纤细的腰腹曲线,再加上精致的容颜,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美女的形象。可是因为体质的原因,许多女性成年后依然胸部平平,或者哺乳后没有妥善的保养,造成乳房的萎缩,以致形成“飞机场”的尴尬。通过隆胸手术进行丰胸,是完美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隆胸手术的奥秘何在。常见的隆胸方式有假体隆胸和自体脂肪移植隆胸,假体隆胸就是将
发布于 2022-12-29 07:10
0评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血糖水平过高而引起组织、器官功能及结构异常的疾病。疾病状态应该是组织、器官出现损害再做出诊断,如此则为时过晚。利用血糖引发的特征性病变诊断是合理的。但是血糖是一种连续的变量,用一点血糖的水平作为疾病的诊断切割点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糖尿病血糖诊断标准的确立是一种相对水平,即此点以上的血糖状态引发的高血糖特征性病变开始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在群体中,血糖水平的切割点可因种群、年龄
发布于 2022-09-29 17:59
0评论
首先要表扬一下你的观点:和孩子成为好朋友。这样的父母并不多,这样做父母才是正确的。孩子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在学前期,孩子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并且对父母很依赖,这就需要做父母给孩子充分的呵护,让他知道父母是爱他的,给他充分的重视,但切忌溺爱,要给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他知道虽然父母很爱他,但也是有原则的,最好赏罚分明,以鼓励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其次,在这个时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尤其是独生子女会
发布于 2023-07-21 01:32
0评论
大汗腺是一种简单的管状腺体,分布于腋窝﹑乳晕﹑阴部及肛门附近。腺泡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外周有一种梭形扁平细胞(肌上皮细胞)围绕。肌上皮细胞能收缩﹐有助于汗液的排出。在排汗过程中,汗腺肌上皮细胞扩张,从而使水份、盐份等小分子物质渗透至腺泡中从导管排出,形成汗液。医学界普遍认为大汗腺是皮肤中的一种特别的腺体,产生特殊的分泌物,如脂肪酸、蛋白质等,这些有机物质跟汗水混和后被排出体外成为腋臭产生的根源。
发布于 2023-02-14 20:01
0评论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学作用降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不全和衰竭。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控制是否
发布于 2023-03-22 05:31
0评论
指尖血糖测试是种重要的血糖测量方式,因为它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但是再频繁的指尖测量也无法提供您24小时连续的血糖信息。指尖血糖测量是在一个个时间点上完成的,它无法显示出血糖水平的变化趋势。因此,即使最积极的频繁血糖测量者,也无法发现那些时而出现的高血糖或低血糖,尤其是在夜间的时候。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血糖监测领域的一项创新型技术突破。通过持续监测皮下细胞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反映血
发布于 2022-11-24 15:56
0评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人体活动量的减少造就了大量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者常常狼狈为奸,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主要危险因素,往往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常成人理想血压值应<120/80mmHg,血压值<1
发布于 2023-03-27 00: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