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群的普查有资料表明,间隔期为1.5-2年的大规模筛查有助于检测早期胃癌。如日本医学界采用放射影像学的气钡双对比方法进行普查,然后对可疑病例进行胃镜精检,结果胃癌早期手术率达到50%以上,5年存活率达90%以上。我国目前主要在胃癌高发区进行选择性局部普查,如年龄大于35岁,有食用高盐、霉变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肿瘤家族史等,然后综合分析筛选出高危个体,再行内镜及X线摄片检查。综合我国各地普查结果,普查中胃癌检出率约0.037-0.6%,在检出的胃癌中,早期胃癌占15-25%,大大提高了无症状患者胃癌的发现率。据统计,无症状胃癌患者中半数左右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绝大部分无淋巴结转移;而有症状胃癌中有57%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所以对自然人群的普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
门诊筛选凡有相关症状前来就诊者,即进入筛选,这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环节。早期胃癌表现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这也是患者就诊过晚的原因之一。所以应强调在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之目的。此外消化不良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性。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及良性胃溃疡等疾病者,更应警惕其演变为胃癌。我国门诊筛选早期胃癌检出率0.27%,低于日本(0.88%)而介于西欧(0.37%)和美国(0.1%)之间。现在普遍认为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最好的筛选方法。
高危人群随访胃癌高危人群包括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者。前者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巨大胃黏膜皱襞病等。后者主要指病理上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高危人群随访法对胃癌及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普查法和门诊筛选法。现在认为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从早期阶段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此对高危人群每6-12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较为合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3-6倍。还不清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可以预防胃癌,但有胃部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且有临床症状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开展随访研究,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
胃癌的早期信号和常见症状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正好处于进入50~60岁之际,所以是人类跨入古稀之年的“拦路虎”。那么,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胃癌呢?
胃癌悄然地混杂在许多胃病中,要早期发现并非易事。特别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与许多胃病大同小异,即使就医也未必想到是癌肿,从而延误病情,错失早期治疗的时机。据医学家们研究发现,胃癌的早期信号有:
1、莫名其妙的食欲减退或上腹部不舒服;
2、经常上腹部发胀,需反复暖气后缓解,以进食后格外明显;
3、上腹部没有规律的隐痛或短暂的绞痛;
4、进食过多后常有恶心、便秘或腹泻;
5、反常地厌恶肉食;
6、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身倦乏力;
7、找不出理由的轻度贫血。
这些信号在一定时期内一个或几个地反复交替出现。更重要的是,当发现这些信号并误以为是一般胃病采取治疗后,症状并不缓解,就应格外警惕,说不定是胃癌!
值得一提的是,倘若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可能的癌前病变恶变成胃癌时,早期信号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是原先胃病的规律或症状,有较大程度的改变。胃癌的常见症状有:胃痛、食欲减退,消瘦和体重减轻,恶心、呕吐、反酸、胃灼热感、出血、黑便、腹泻等,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