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03 17:37

  1、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与平滑肌肉瘤的区别何在?

  答:传统上,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几乎都归属为平滑肌肿瘤,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以及它们的各种亚型,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不同于典型的平滑肌肿瘤,而是一类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肿瘤,称为胃肠道间质瘤,英文简称GIST。其原因在于免疫组化标记研究显示,绝大多数GIST中的瘤细胞不表达平滑肌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如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肌特异性抗原(MSA),电镜检测也显示GIST的瘤细胞不具有平滑肌细胞分化的特征。

  在病理学上,GIST有着自己的形态学特点,但有时与平滑肌肉瘤十分相似,甚至是难以区分,这时往往需要依靠免疫组化标记。GIST最具特征性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是c-kit基因的产物CD117和CD34,而这两个标记物对于平滑肌肿瘤来讲,均为阴性,因此CD117和CD34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GIST肿瘤较小时通常无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出现上腹胀痛不适、腹部肿块,可伴有便血等症状。患者的年龄多在30-70岁之间,平均为54岁。男女均可发病。好发于胃、小肠、直肠,食管和结肠极为罕见,发生于胃肠道外如腹腔、肠系膜或腹膜后及其他脏器的约占5%。

  GIST的生物学行为可从良性→交界性→显著的恶性,组织学上往往缺乏明确的界线。研究显示,下列一些参数提示为恶性的GIST:1、肿瘤的直径超过5cm;2、肿瘤境界不清,侵犯周围组织;3、可见肿瘤性坏死;4、核分裂计数 > 10个/50个 光镜高倍视野;5、细胞密集且具有明显的异型性。需要指出的事,上述的任何一个参数均不能作为单独的指标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必须结合起来,如满足3个或3个以上,可以明确为恶性。以上指标可以作为危险度分级的依据,高危险度的需要术后辅助治疗。

  良性和交界性GIST经手术切除以后,多能长期生存,恶性GIST的局部复发率为30%,病死率可高达41%,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其次为腹腔,肺。

  2、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怎么样?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患者首选手术切除,术后根据病理报告,高危险度的患者需服用格列卫治疗3年,若经济条件不允许,起码服用1年

  评估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需要病理报告明确诊断后,kit,PDGFR基因突变检测后,才可以考虑格列卫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临床医生决定。

  根据已有的资料显示,格列卫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能够使临床80%的患者获益,能够大大延长间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Imatinib的安全性 不良反应多数轻至中度,主要有水肿(体液潴留)、消化道症状、肌肉、骨骼疼痛、头痛、皮疹、潮红等。III~Ⅳ度不良反应约21.1%,发生在较大肿瘤坏死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约5%,水肿多出现在眼眶周围,严重者(<5%< font="">)出现胸腔、腹腔、心包积液及肺水肿,停药并用利尿剂可缓解。消化道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均不严重。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有1%~3%肝功能异常、ALT升高、胆红素升高,减量或停药可恢复正常。


胃肠道间质瘤常见问题相关文章
众所周知,疾病越早被发现,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会比较好!很多患者检查出胃肠道间质瘤很多都已经非常大了,或者已经到了晚期转移了。那么如何能够更早的检查出疾病呢?一般而言,胃肠道间质瘤都是由消化道起源的,继而向消化道或腹腔内生长,早期很少有症状,所以一旦出现腹痛,腹胀或者摸到肿块,往往肿块都已比较大。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胃部的其他疾病或胃镜体检时,偶尔发现小的粘膜下占位。但是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粘膜下
发布于 2023-02-03 17:12
0评论
胃肠道间质瘤: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s)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近10年来随着临床病理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GISTs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现就其诊治进展进行综述。1组织来源在20世纪80年代初,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被认为是一种平滑肌起源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
发布于 2022-10-09 01:08
0评论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
发布于 2025-02-12 23:14
0评论
一、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切缘要广,不能仅限于肿瘤局部,但不必进行常规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必须长期随访,如果肿瘤复发可进行再次手术。必要时可辅助化疗、放疗。 二、治疗方法 (一)开放性手术 对于GISTs的外科治疗日前国内外均主张采用单纯手术切除,一般无须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一旦发现病灶应尽快手术切除,不能因瘤体小或无明显症状就不予处理。手术时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区别对待,力求按无瘤原则施
发布于 2025-02-12 22:53
0评论
大体标本上,胃部小的病灶表现为粘膜下、胃壁内和浆膜小结节;部分表现为胃溃疡。稍大的肿瘤可突出于胃腔内,20-30%出现胃溃疡,胃粘膜多完整;位于浆膜外的大肿块直接浸润胰腺或肝脏。切面质地从稍硬到柔软,伴出血时病变中心呈褐色。大肿块伴有出血性坏死和囊性改变,外周有一薄边;恶性gist常呈囊性肿块[6]。 尽管消化道间叶肿瘤少见,但种类繁多,形态复杂,以前由于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许多混杂有平滑肌纤维或
发布于 2025-02-12 22:47
0评论
由于癌症命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常老百姓所说的胃癌、肺癌都是依据癌症发病的组织器官不同来分类,然而,当一些名字具有病理特征时,老百姓就会疑惑不解,如胃肠道间质瘤,既然带有瘤应该就是肿瘤的一类,但是根据危害程度不同,肿瘤又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症),这个瘤是属于哪一类呢?这样的问题困扰了许多患者,有些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没弄清事实前就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对治疗不利的影响。昨日我
发布于 2022-12-14 14:59
0评论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这一疾病从真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到如今成为实体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经典模型,只经历了短短的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得益于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在GIST中获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功,GIST的诊断得以标准化,其发病机制得到不断深入研究,国内外大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截止2010年7月,在Pubmed搜索“G
发布于 2023-01-09 16:51
0评论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肉瘤。1983年Mazur等首先提出GIST这一概念,10年前Hirota等发现了其分子特征。目前GIST被定义为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巢蛋白(nestin)以
发布于 2023-01-14 07:31
0评论
胃肠间质瘤,手术有哪些风险?胃肠间质瘤的手术风险,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和肿瘤的部位都有关系。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后可能会有胰瘘、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胃间质瘤如果接受了胃大部切除术,也会存在吻合口漏,腹腔出血等并发症,但是如果只是胃的楔形切除,它的瘘的发生率就比较低。总之,只要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都可能面临各种并发症,包括出血、手术感染等。手术可以治愈胃肠间质瘤吗?手术是治愈胃肠间质瘤唯一的方式
发布于 2023-02-03 16:52
0评论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间质瘤的概念,起初人们对其认识不清楚,认为它是起源于间叶结缔组织的肿瘤,将其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视为一类,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独立作为一种疾病确立,并统一命名为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哪些人群?GIST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
发布于 2022-12-01 16:2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