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05 14:55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 )属于人格障碍的范畴,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异常心理,成年以后,更加突显。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紊乱、自我形象极具变化,行为冲动,常有或轻或重的以下表现:自杀、自残、吸毒、药物滥用、打人、网瘾、多个性伙伴等,治疗相对困难。
  然而,罹患BPD后,也不可一味悲观失望,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药物治疗等医学帮助,是可以逐渐好起来的。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BPD的某些症状,如冲动性也会逐渐减弱。如果患者本人抱着开放的态度,主动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发病的可能心理因素,进行积极的自我调理,再配合专业的心理帮助,就会早日摆脱该病的困扰。提高以下四种心理能力是自我调理的关键:
  一、  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对自己的身份、思想、情感有一个清晰而丰富的认识,并能够把它们与来自外界他人的身份、思想、情感分开。BPD患者经常把把自己的想法误以为是他人的,比如一位女士给男友打电话,对方没有接。她会习惯性地想到:对我太不重视了,竟然连我的电话都不接;也许他又有了新欢,把我给抛弃了。其实,关于男友为什么没有接电话的解释都来自她自己的猜测,可她却把这猜测当作了男友真实的想法,从而引发她强烈的愤怒或者冲动行为。
  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BPD患者通常缺乏合适的自我反省能力,比如一位女士很害怕自己的丈夫抛弃自己,于是要求丈夫24小时陪着自己,一时看不到丈夫便非常焦虑,一定要知道他去了哪里,和谁在一起,对丈夫看管的严严实实,结果丈夫忍受不了她的控制,提出与她分手。这位女士此时依然认为是丈夫不喜欢自己,却无法理解是自己对丈夫牢牢的限制把丈夫推开了。
  从整体上和现实的角度看待自己以及他人,而不是非黑即白、或者以偏概全、随便臆断。BPD患者通常难以忍受对方的拒绝、忽视和要求。当得到满足和重视时,他们会把对方非常的理想化,认为对方无与伦比的好,但如果遭到一次拒绝或者忽视,则会很容易把对方从天堂打入地狱,极度贬低对方。不能从整体上把对方看成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他们也不能从整体上感受自己。
  二、  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对内在的冲动和欲望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既能在冲动和欲望的推动下积极建树,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忍受愤怒、孤独、恐惧等负性情感。BPD患者往往把内在的愿望和情绪付诸行动,比如当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关心或者抛弃时,他们会发了疯似的不顾一切的找到对方,要么打闹谩骂一番,要么以伤害自己来威胁对方不要离开自己。其实BPD患者需要提升的就是对这些负面欲望和情绪的包涵能力,需要思考怎样做才能赢得对方对自己的接纳,这样才不会对已有的关系起到破坏作用。
  自体价值受到威胁时能进行及时调节并恢复自尊。BPD患者很容易感受到自己毫无价值,尤其是处于他们敏感的“被忽视”、“被抛弃”的情境下。此时需要调动自己的资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所谓的“毫无用处”和“不可爱”其实来自早期养育环境中不合适的对待,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三、  培养丰富的情感能力
  BPD患者主导的情绪体验是恐惧、愤怒、空虚、缺乏安全感和愉悦感。BPD患者不仅要经历这些负面情绪,更要觉察到自己正处于这些情绪之中,需要主动加以引导。
  需要具备积极的想象能力,比如对于对方不能及时回复自己的短信或接电话时,除了想到对方忽视自己,还要想到其他积极的可能因素,比如正在开会、手机没有在身边等情况,可以变成语言与对方进行情感的交流,并能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人的境遇和情绪。积极培养愉快、安全的情感体验,尝试着从对方对自己关心爱护的角度理解对方的言行。
  四、  形成依恋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内化的客体,它来自生命早年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特别经历。已有研究显示BPD患者的早年往往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包括精神和躯体的虐待、性虐待、父母过多的控制、否定、指责、拒绝而较少有温暖情感的照顾。积极的修通内在客体,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好的、积极的、正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在客体,藉此对自己进行充分的照顾、安慰和勉励,让内心平静,对己负责。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关系中不过度依赖,也不过度回避,这是一个平等互尊的关系。即保持亲密的关系,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双方都有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性。不会一味地为了对方而完全的委曲求全、失去自我,也不要求对方完全放弃他/她自己。在关系中能够考虑他人利益并力促达到双赢或多赢。
  BPD患者最大的挑战就是面对一个关系的中断,他们的愤怒和悲伤也会达到极点。在不得已与所依恋的客体分离时,尝试忍受痛苦并表达足够的悲伤,随着时间的推移,争取将情感投注从丧失的客体身上撤回并发展新的依恋关系。
  以上四种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只是BPD患者显得更弱一些而已。既然是能力,就有强有弱,通过训练和时间的推移,随着个体心理的成长,会逐渐提高,这也就是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怎样自我调理?相关文章
案例:克莱尔的生活经常混乱而不稳定。她把头发剪得短短的而且很不整齐。她说,不顺心时,就会狠命地剪自己的头发,这样可以帮她填补空虚。后来我发现,她经常弄伤自己。后来,她因出现了自杀倾向而被送进精神病院。有研究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大约占普通人群的1%―3%,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它起病于成年早期,突出的表现是:明显的情绪不稳定,极其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冲动及自毁、自杀行为,自我认知混乱,同
发布于 2022-10-05 11:35
0评论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
发布于 2024-01-27 12:42
0评论
1、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处。因而不会感到自己有缺点需要改正,而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谬的、不应该如此。 2、认为自己对别人无任何责任。如对不道德行为没有罪恶感、伤害别人而不觉后悔,并对自己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辨护。他们总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不管他人的心情和状态。 3、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各类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行为特征。不论是被动
发布于 2023-01-10 07:47
0评论
概述 自恋型人格障碍属于现在人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这跟患者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是在童年期受到的家庭和社会的各方面的关注又或者带给其毫无原则的赞美,使其很少的承担责任,很少受到相关人的批评和挫折,这个成长过程是很容易造成此人格的产生的。而且此病的患者在日常中或者工作中稍不如意就会比一般人感到更多的挫败感,此种人格很不利于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 步骤/方法: 1、 首先应该解除以自我为中心的生
发布于 2022-10-11 01:36
0评论
1、易受伤害。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缺少朋友。除了至亲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不涉他人事。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喜欢卷入他人的事物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惧怕困难。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
发布于 2024-01-27 13:02
0评论
要克服回避型人格障碍,首先要正视自己的问题,如实地把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焦虑告诉父母,获得父母的鼓励、支持和帮助。 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我很好,我很优秀,经过努力我一定会成功。” 另外,要注意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最后,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辅导,改变对一些事情的不合理想法、看法和态度,建立
发布于 2024-01-27 12:55
0评论
生物学因素: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出生时就表现了难以抚慰的脾气或人格特征;对社会中的负面情感刺激高度敏感的儿童易于患上这种障碍。家庭教养环境因素: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认为其父母对自己更加厌恶,使自己有更多的罪恶感,对自己缺乏适当的感情。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
发布于 2024-01-27 12:35
0评论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突出表现为性格内向、重视自我、妄自夸大、对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分敏感、渴望得到持久的关注和赞美、忌妒心强等以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他们一听到夸奖之词,就会得意洋洋、沾沾自喜;若听到批评之言,便会暴跳如雷、愤愤不平。在和别人相处时,他们很少能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由于忌妒心强、缺乏同情心,他们人际关系紧张,也容易产生孤独、失望、抑郁的心情,加上自我欣赏、目标过高,
发布于 2023-01-10 08:07
0评论
概述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很多人会出现自恋无感觉型人格障碍,其实自恋型人格障碍,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果自恋无感觉型人格障碍一旦严重的话,是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的,如果是以往下去也会给我们的精神和整体状态带来许多的困扰,所以如果我们一旦出现这类现象发生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精神科进行治疗和就诊,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自恋无感觉型人格障碍。 步骤/方法: 1、 其实如果
发布于 2022-10-11 00:56
0评论
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
发布于 2024-01-27 12:4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