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06 10:37

  李先生今年53岁,是一家国企职工,平时应酬多,生活不规律,吸烟几十年了。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但一天在繁忙的工作中突发心前区闷痛难忍,伴大汗淋漓。同事将他及时送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医院及时抢救并开通了梗塞的血管放了心脏支架。一周后,李先生顺利出院。
  但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李先生心有余悸,出院后患了“运动恐惧症”。他想自己是心肌梗死的病人,虽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但毕竟心脏已经梗塞过了,受伤的心脏能经受得住运动的考验吗?于是李先生出院后过得相当的小心,服药规律,还特意办理了大病提前退休,平时在家卧床休息,静养为主。一个月后,李先生常常感到胸闷,心前区刺痛感,对身体上的任何不适焦虑不已,并出现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动则气促的表现。为此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我的专家门诊就诊。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血清学检查心功能都在正常范围,不考虑血管再梗及心力衰竭导致的症状。以我多年从事心脏重症监护工作及对大量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随访的经验,其实像李先生这样的病人在我的专家门诊上非常常见,很多病人对心肌梗死后如何运动的理解存在误区。
  那么心肌梗塞后可以运动吗?多大的运动量是适合的呢?为了防治心血管疾病,2013年美国ACC/AHA联合NHLBI组织专家组,根据近年来的多项临床证据,制定了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南,目的在于评估心血管事件风险,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脂和肥胖等,体育锻炼成为预防冠心病及心梗后再梗塞及心脏不良事件的重要环节。大量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减少冠心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得益于其对血脂、脂蛋白、血压和血糖控制的获益。大型观测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较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可降低许多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的发生率和延长寿命。并且体力活动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最近一项分析估计,积极体力活动可使冠心病发生率降低6%,平均寿命增加0.68岁。其机制是体力活动可以通过调节血脂和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研究发现体力活动可降低冠心病发生,其作用机制约有27%与它的降压作用有关,19%与其降低传统血脂水平有关,16%与它降低新型血脂水平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冠心病患者有氧运动建议是每周3到4次,平均每次持续4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力活动。研究发现约消耗12个代谢当量的运动量才能影响血脂和血压水平,对健康形成有利的影响,即需要至少每周150分钟(2小时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如快步走等,更多的运动量会带来更多的获益。
  但对于心肌梗死后的患者是否应该达到这个运动量呢?研究表明,心梗后的患者适量的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同样可以促进心脏的康复,使心梗患者发生再梗塞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下降28%。同时,运动还有助于情绪调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明显减少,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由于情绪因素导致的非特异性症状,比如心前区刺痛感、胸部烦闷不适等。但对于心梗后患者的运动锻炼应掌握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过量过早的运动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适度合理、循序渐进地运动,可增加心血管储备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运动后机体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室颤阈值升高,降低心律失常和猝死危险。运动量以不引起气喘、心悸、头晕等为指标。如果运动后脉搏大于休息时20次/min,收缩压降低大于15mmHg,运动应减量,如果脉搏增加不大,运动量可适当增加。适合心梗患者的一些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如无严重并发症的心梗患者运动后无不良反应,心梗1-3个月后推荐逐渐达到上述ACC/AHA指南所要求的运动量。
  李先生在我门诊随访多次后,我对他的运动锻炼做了详细的指导,建议他适度活动,放松心情,老李听从了建议,学习了太极拳,并坚持每天早晨去公园里散步,循序渐进,运动量逐渐增加,3个月后,李先生的种种不适症状完全消失。

心梗后,受伤的心脏需要静养吗?相关文章
概述 心绞痛和心梗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心绞痛的发病通常是急性的,伴随心脏部位的剧烈疼痛,同时还会出现心脏痉挛,心跳频率失调等反应,心绞痛可以适当的通过药物实现控制,并且获得基本的康复,但是心梗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脏疾病,还会伴随患者出现心脏和脑部的停滞供血,对健康的损害是非常大的,需要患者加强注意防范,有生命危险。 步骤/方法: 1、 心绞痛和心梗疾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因此严重程度也就不
发布于 2024-05-05 19:11
0评论
心梗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急性的、严重的、有生命危险的医学紧急状态,对人体危害巨大,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形成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致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发生坏死的病症。一提到心梗,大家可能就会想到这样的画面――患者手捂胸部疼痛难忍、虚弱出汗、眩晕、呕吐,甚至丧失知觉,这些都是典型的心梗症状,但据临床统计,约有四分之一的心梗发生时没有任何症状而耽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因此
发布于 2023-01-11 01:26
0评论
患者:患者男,54岁,第二次心梗。主因“间断性心前区憋痛3年,加重5天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年前活动中出现胸痛、向后背放射痛,伴头晕、眼花、干咳,就诊诊断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行保守治疗,缓解后出院。2012年1月22日下午,上班途中自觉胸闷、气短,不伴恶心、呕吐,服用速效救心丸后20分钟缓解;1月26日再次出现此类症状,服救心丸不能缓解,遂入院治疗。本次入院时,肌钙蛋白21.4/L,
发布于 2022-10-08 05:08
0评论
胸痛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特征,但老年患者这一症状并不突出,无胸痛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因为,无胸痛是老年人特别是高龄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无痛多见于老年糖尿病、吸烟、脑循环障碍、心脏并发症(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右冠状动脉阻塞等患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虽无胸痛,但可有其他部位疼痛(腹痛、牙痛、肩痛等)或其他症状(胸闷、憋气、恶心、呕吐、休克等)。老年人如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发布于 2023-01-25 17:52
0评论
概述 通常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一般来说心梗发病的时间快,而且死亡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医治的话,就会使人死亡。现在社会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许多工作人群经常的熬夜、紧张,还会吸烟酗酒等,就大大提高了心梗的病发,而且许多人群都是突然就发病了,防不胜防,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哪些原因会突然导致心梗。 步骤/方法: 1、 首先,过劳、情绪激动可诱发。绝
发布于 2024-05-11 06:47
0评论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心血管死亡的头号杀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为45~55/10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年患者(40-50岁左右)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生本病后,急性期死亡比例达到30%以上。心梗患者的饮食也需要多加注意,那么平时他们的饮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总的原则:少量多餐,减轻心脏负担,容易消化,保证大便通畅。 心梗后1~2天内,或严重并发症急性抢救期,可流质饮食。 患者病
发布于 2023-11-03 10:08
0评论
本报讯“心跳停了18分钟能给救过来,是大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天上午10时许,即将出院的赵勇特别激动。半个月前,45岁的他在东直门医院为母亲买药时突发急性心梗,幸亏得到医生们的全力抢救,奇迹般地转危为安。8月23日中午11时,赵勇来到东直门医院为母亲购买感冒药。途经急诊科时,他突然晕倒在地。“当时,我身上也没带身份证,但医院马上对我进行了抢救。”当时,医院心脏科的李玉峰医生正好路过这里,听说有
发布于 2023-01-05 12:01
0评论
心梗高危人群急需补课 心肌梗死高危人群对心梗症状知晓率较低。心梗高危人群是指中年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的人。遗憾的是这部分最需要了解更多预防心梗知识的人,其关于心梗症状的知晓率却不高。这是因为他们主动或被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很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所患的疾病极易导致心梗的发生。 这部分人群首先要会区分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症状有: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骨下、心前区,或
发布于 2023-02-05 11:56
0评论
冠心病是由于心脏的营养血管――冠状动脉的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管腔狭窄所致。有些附着在血管壁上的硬化斑块不稳定,在受到某些刺激时,可从管壁上脱落,随血液流动。如果恰逢冠脉痉挛,使管腔进一步变窄,则会发生相关冠脉的闭塞,局部心肌因完全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发生心梗。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全身动脉硬化,因此属于全身性慢性疾病。很多因素都可加速人体动脉的硬化,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
发布于 2022-09-24 21:39
0评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年轻化已经成了一个趋势,临床上常见不少30-50多岁看似身体健康的中青年男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他们可能平时并胸闷胸痛的症状,常规体检心电图也没有异常,但平时无症状并不代表健康。这类中青年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高脂和高热量饮食、精神压力大等,这些都促使血管提前老化,甚至心脏血管内早早地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时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心脏血管狭窄的问
发布于 2023-01-25 17:5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