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发病与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季节,哮喘的发病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哮喘病人对此可能深有体会,每到春末(四、五月份)、秋初(九、十月份),气喘就会加重,真正到了炎炎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反而减轻,与常见的“老慢支”不同。
原因
首先是气温、湿度、气压的影响。气温骤变可能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容易引起发病。湿度过高可增加人体的呼吸频率,从而诱发哮喘。同时湿度过高能促进细菌的繁殖和尘螨的孳生;相反,湿度过低可使呼吸道粘膜干燥,气道上皮细胞受损,从而加重病情。气压过低可使各种变应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细菌、灰尘与工业性刺激物不易向高处飘逸扩散,而易于向低处散落被吸入呼吸道,激发哮喘。某些雷雨天气也会使哮喘的发病增加。
其次,春末秋初正是许多植物开花结果的季节,而植物变应原(如花粉)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春秋两季空气中漂浮的吸入性变应原种类多、密度高、数量大。已知春季开花的花草、植物有90余种,有豚草、草、车前草等花粉。季节性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接触这些变应原。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梧桐、桑树、柳树、枫杨花粉季节在春天,因而晚春初夏的5—6月间哮喘的发作次数增加。草本花粉和蒿树植物(我国北方多见)的花粉期在夏末初秋,而种子花粉晚秋为多,所以每年9—11月也为哮喘的发病高峰期。
预防季节性哮喘发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诱发哮喘的变应原并尽量避免:
通过详细回忆病史,很多情况下可明确诱发哮喘的因素。70%—80%的过敏性哮喘者对尘螨过敏。如果在霉雨季节发病,常提示可能对真菌过敏。4月中下旬发病者,则可能对梧桐花粉过敏。迸一步明确变应原可到医院进行皮肤试验或测定血清特异性IgE等检查。对已明确变应原的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接触,甚至可移地治疗。
2、避免周围环境的非特异性刺激:
如春天,在南方一般为梅雨季节,甚至常有雷雨。这时空气湿度大,除了真菌繁殖加快外,气压较低,雷雨交加时大气层的臭氧增多,秋天和初冬,气候干燥,在我国北方强冷风的刺激等都是激发哮喘发作的重要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因此哮喘患者应当养成随时收听气象台(站)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自己的衣服,如遇上述天气,最好不外出或采取预防措施(如戴干净的口罩)。如行走在街上,突然遭强风的袭击,应当背风而行,避免迎风饱受冷空气的刺激。
3、抑制气道过敏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为预防因季节性吸入某些变应原所致的气道过敏性炎症,可在发作季节前吸入色甘酸钠和/或倍氯米松或布地奈德等皮质激素,以抑制气道过敏性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具体用法是可在哮喘发作季节前2周左右开始吸入皮质激素作预防性治疗,口服或静脉用激素不宜作为季节性哮喘的预防用药。
4、在好发季节前进行脱敏治疗:
当季节性过敏原确定,尤其是花粉、真菌等,又无法避免接触者,则可于哮喘发作季节前(最适宜在发作季节前2—3个月)开始脱敏治疗,并在发作季节期间用维持剂量给药。如果脱敏治疗开始太晚,已临近发作季节或哮喘已开始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