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08 21:22

  由于甲状腺癌在我国没有统一的手术标准,因此,有些地区或医院对于甲状腺癌一般不清扫中央组淋巴结。但由于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有比较高的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所以,术后一段时间,有的病人会在复查时发现中央组淋巴结出现转移。出现这种情况,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再次手术,切除转移的中央组淋巴结,这样可以避免癌症的进一步远处转移,影响病人的长期生存率。但再次手术清扫中央组淋巴结确实存在很大风险,主要是怕损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引起再次术后出现永久性声音嘶哑和手足麻木等并发症,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对大量甲状腺病人进行手术的基础上,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解剖部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已为数十位病人施行了再次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没有出现永久性的声音嘶哑和手足麻木等情况。因此,我们认为,虽然甲状腺癌术后对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施行再次的淋巴结清扫术确实存在风险,但只要熟悉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解剖位置,一般可以把再次手术的风险降至最低,并可为病人彻底清除病灶,提供病人的长期生存率。

甲状腺癌术后中央组淋巴结复发治疗相关文章
根据1991年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协会的颈淋巴结分区标准:I区包括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II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III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IV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V区为枕后三角区或副神经链淋巴结;VI区也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及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中央组淋巴结在颈淋巴结分区标准中所处位置也恰恰是颈淋巴结分区的VI区。而中央组颈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该区域
发布于 2023-02-08 22:32
0评论
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手术处理中,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十分重要的,有些病人在第一次手术完后不久就出现淋巴结肿大,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积极手术治疗即改良颈根手术,单纯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往往是不够的,可避免进一步的远处转移,影响长期生存率。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第一次手术3个月后,这样不易损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一旦损伤可出现声音嘶哑和手足麻木等并发症,即使出现声音嘶哑和手足麻木,只要手术医生对喉返神经和
发布于 2023-01-29 13:42
0评论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没有颈静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都主张行双侧甲状腺的全切除术+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央组淋巴结包括双侧气管食管沟淋巴结和气管前淋巴结)。术后行同位素(碘131)治疗。这一术式的好处在于通过手术清除了乳头状癌容易转移的中央组淋巴结(文献报道,中央组淋巴结的转移率高达50%,同时中央组淋巴结由于靠近气管,因此术前的B超很难发现到底淋巴结有无转移),同时切除双侧甲状
发布于 2023-02-08 21:42
0评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以后,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目前,已是占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的常见肿瘤。甲状腺癌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饮食因素(高碘或缺碘饮食),发射线接触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遗传因素,或其它由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特别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演变而来。甲状腺癌一般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
发布于 2023-02-08 21:12
0评论
甲状腺癌如果肿瘤转移至中央组淋巴结以外的颈血管周围淋巴结时就必须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就是俗称的“颈清”术,这是甲状腺手术中范围最大的手术。最早的颈淋巴结清扫术由于除了切除颈部淋巴脂肪组织外还要一并切除颈内静脉、胸锁乳头肌和副神经,对病人的创伤和功能影响太大,目前已逐步弃用。如今,多采用的保留颈内静脉、胸锁乳头肌和副神经的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可采用“Y”形、”X“或”7“形切口,但
发布于 2023-02-08 21:07
0评论
    甲状腺肿瘤的评估依据甲状腺和区域淋巴结的视诊和触诊。间接喉镜下评价声带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能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信息,包括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扫描、超声显像、电子计算机辅助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当利用断面成像时,推荐使用MRI以避免CT检查时全身应用碘造影剂对机体的污染,碘造影剂会推迟手术后放射性131I使用的时间。甲状腺癌的诊断必须经肿瘤的针刺活检或手术活检
发布于 2023-01-29 08:22
0评论
甲状腺癌一般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如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还有一些少见的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转移癌及甲状腺鳞癌等。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例约为90%,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比例约为5%,甲状腺髓样癌的比例约为4%,其余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一、症状:通常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女:男比例约为3:1,且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发布于 2022-12-28 12:20
0评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在所有甲状腺肿瘤中约占90%。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稳步上升,在30年里增加了240%,其中约75%发生在女性[1]。在DTC的诊断治疗方面仍存在争议,如原发癌灶的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及清扫的范围、术后放射碘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内分泌治疗的必要性、复发或者转移后的治疗等,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最新发表的分化
发布于 2023-02-28 23:01
0评论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乳头状微癌;在亚太地区,甲状腺癌已列入女性最常见十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争议体现在原发病灶处理范围和颈淋巴结清扫适应证。原发病灶处理范围:欧美和部分国内学者主张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应当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对于活检结果不能诊断的甲状腺单发结节或活检结果为恶性病变,但
发布于 2023-02-03 10:52
0评论
甲状腺癌是外科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是治愈甲状腺癌的唯一的治疗手段。尽管绝大多数甲状腺癌经过规范化的手术后治疗效果很好,生存期很长甚至不影响生命,但是与全身其他恶性肿瘤一样,仍然存在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因此,术后要积极和密切地配合医生随访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随访间隔原则上应当终生随访,一般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年内每三个月随访一次,第二年至第五年至少每六个
发布于 2022-11-24 22: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