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患者到医院主动要求进行“脑卒中筛查”。一方面反映了老百姓健康意识的提高普及,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日常的一线临床工作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些老百姓认识的误区,列举如下,以进一步提高您的科学的保健常识。
误区一,不了解卒中筛查包括哪些内容?目前临床上的卒中筛查大致包括以下部分,筛查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久坐缺乏锻炼、饮食不均衡、大量饮酒等;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等;筛查脑血管情况,主要进行无创、相对便宜的血管超声检查,包括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极个别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头CT或MRI检查,但不是卒中筛查的常规内容,无症状人群不需要进行CT或MRI。
误区二,忽视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危险因素。其实这部分完全不需要到医院筛查,您自己就可以知道,关键是知道后有没有下决心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切实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三,不了解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这部分常规健康体检完全就可以做到,很多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体检就足以涵盖这部分了,包括测血压、抽血化验、心电图等。常规健康体检的最大意义在于,及时发现慢性病(很多也就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及时发现肿瘤性疾病。而脑卒中筛查是不涵盖肿瘤筛查这部分的。所以针对筛查疾病危险因素这部分内容,建议中老年朋友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就足够了,这部分内容其实完全不必到卒中筛查那里“扎推”进行。
误区四,卒中筛查就只是作脑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发现斑块就惶惶不安过度焦虑,没有问题的就万事大吉继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继续抽烟、继续不运动。其实颈动脉彩超只是一个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动脉硬化的程度,和是否发生脑卒中并没有百分之百的对应关系。我们筛查血管超声的目的在于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现血管狭窄,选择进一步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比如发现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术治疗,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卒中。但是血管重度狭窄者毕竟占极少数。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用疾病链来比喻脑卒中的发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酗酒、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血管硬化、斑块、狭窄→心脑血管病(脑卒中、冠心病)。上医医未病,不管有没有狭窄,有没有斑块,都要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和疾病危险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脑卒中筛查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