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12 14:20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的意思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即将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今天本市出伏,市民依然要注意“秋老虎”发威。

  暑热天气让人难以抵挡凉茶、凉面和冷饮的诱惑,而专家提醒,处暑节气之后要少吃“凉”了。专家认为,“以热治热”利于解暑,因为温热的食物摄入后可刺激体内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热量的散发。

  白天还热,早晚渐凉,昼夜温差变大,降水少,是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这时,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干咳无痰,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医学专家提醒,要有效防治“秋燥”,可多喝水,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多吃蔬菜和水果;相应调整起居作息,尽量早睡早起;在保持室内通风的基础上,可在室内养些绿色植物。

处暑节气少吃凉食防秋燥相关文章
处暑之后的气候特征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常使某些疾病在这时候复发或加重,如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过敏性鼻炎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极易感冒,年老体弱者往往来不及适应。 处暑节气中,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容易产生亏虚的情形,可能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少寐现象。 处暑时节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而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
发布于 2023-02-12 14:26
0评论
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眠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
发布于 2023-02-12 14:33
0评论
燥邪温凉有区分 “燥邪”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燥胜则干”,即燥邪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临床根据其寒热性质不同,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多发生在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时,除上述干燥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头痛身热、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红苔燥、脉数等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时,除干燥症状外,还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脉弦等类似
发布于 2023-12-18 17:42
0评论
年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礼记》中写到:“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是表明天气已经转凉的节气。 白露过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此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
发布于 2023-04-25 01:03
0评论
雨水多惹人乐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谚语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之说,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谚语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因此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 人们喜欢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之说。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就下降一些,即“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民间
发布于 2023-08-04 05:10
0评论
秋天一到,很多人身体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比如:眼干,皮肤干,口干舌燥,等等。中医称之为“秋燥症”。秋季养生贵在“养阴润燥”。饮食上来讲,“少辛增酸”是秋季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即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一些酸味果蔬,选择具有养阴润燥功效的食物。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应多吃白色食品。如:梨味甘、微酸,性凉,有润肺清心、止咳化痰、生津润燥、滋阴降火等功效,可解疮毒、
发布于 2022-12-04 21:06
0评论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二种类型 凉燥 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
发布于 2023-12-18 17:56
0评论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又到了云淡天高的秋季。三伏天的潮湿闷热好象一下子就没影了,然而秋风不只是给人们带来了阵阵凉爽,同时也使人们皮肤干燥,口干,鼻腔干燥,感冒咳嗽的人也多了起来,那么秋季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祖国医学认为秋季在五行属金,五方属西,五味属辛,五脏属肺,就四季而言,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必须顺应天时,才能无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故阴阳
发布于 2022-11-27 00:51
0评论
1、西瓜 立秋,按照传统习俗都要吃西瓜,不但能消除夏天的暑热,而且还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相传明代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瘌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立秋之后吃西瓜
发布于 2023-12-18 17:36
0评论
1、滋阴润燥食物 处暑后的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因此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除此之外饮食还应该以清淡为主,随着水果的大量上市,不妨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类的水果,以此来滋阴润燥。 2、酸性食物 进入秋季后肺经当值,我国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在秋季应该适量的多吃些酸性食物。过一段时间后橘子和山楂将要成熟,这个时候不妨多吃这两种食物,以此
发布于 2023-02-12 14: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