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发热,表现不同伴随的症状也不同,原因有各种各样,但究竟怎样才算发热呢?
正常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维持人的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之内。正常口腔温度范围为36.3℃-37.2℃,直肠内温度一般比口腔约高0.3℃-0.5℃,腋窝温度一般比口腔低0.2℃-0.4℃。
在生理状态下,不同的个体,同一个体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其体温会有所不同:
1、不同个体:儿童由于代谢率高,体温可比成人高;老年人代谢率低,体温可比成人低,个别人的基础体温可比正常范围略高或略低0.5℃。
2、同一个体不同时间: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在排卵期和妊娠期体温较高,月经期较低。
3、不同环境:运动、进餐、情绪激动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体温较高,低温环境下体温较低。
在病理状体下,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产热增多或(及)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时,就称为发热。
所谓发热(fever)是指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一般来说口温高于37.3℃,或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可以认为有发热。
发热分级:1、低热:口温>37.3℃,肛温>38.0℃,一日间体温变动>1.0~1.2℃;2、中等度热:38.1 ℃ ~39.0 ℃;3、高热:39.1 ℃~41.0℃;4、超高热:>41 ℃。
按热程发热分为:1、急性发热:热程在2-3周内;2、长期发热:体温>38℃,热程>2~3周;3、长期低热:体温在37~38℃,热程>4周。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按有无病原体侵入人体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如出现发热,特别是长期发热,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