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西方一种常见病,但近十年,中日韩等东方国家发病率明显上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国内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约12%,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明显的食管损害即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本原因是位于食管交界的屏障功能薄弱导致胃酸反流进入食道甚至口腔和呼吸道引起烧心、反流、胸痛以及肺炎哮喘等一系列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状,甚至可能最终发展到食道癌。质子泵抑制剂PPI(就是各种拉唑类药物)的出现给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PPI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明显地抑制胃酸生成,从而大大降低酸的腐蚀作用,能够显著地缓解烧心等不适感觉,有利于食管炎的缓解。PPI一出现,立刻改变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案,给众多的病人带来福音。
尽管拉唑类药物应用越来越多,但很多医生发现高达30%的病人用了PPI后也没有明显地改善反流症状,也就是说,经过正规的PPI治疗8周后烧心反流的症状如果仍然没有缓解,就定义为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此外,长期应用PPI所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如抑制胃排空引起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胃底腺息肉及肝功能损害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那么用PPI也不能控制反流症状,或者一停药就复发,或者因为药物的毒副作用不愿长期用药的病人是否就对反流病无计可施了吗?
其实早在上世纪初就有外科医生探索用手术的方式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改进和经验总结,外科治疗已成为反流病的一个治疗选择,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引进,手术创伤进一步减小,更使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治疗。
这种手术就叫做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也可以通俗地称之为抗反流手术。抗反流手术与PPI药物治疗的最大区别在于PPI是针对反流病的标―胃酸,即降低酸度;而抗反流术针对的是反流病的根本―抗反流屏障薄弱,即通过手术在胃食管交界的薄弱处构建一个“围脖”,从而在根本上堵住了反流的通路。手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同时修补胃食管反流病的“帮凶”食管裂孔疝,实现“一箭双雕”。
这样看来,手术的最大优势就是从解剖上恢复反流病的薄弱点,进而在病因上治疗反流病。而且手术能使胃容积略为缩小,能够加快胃排空,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此外,手术能够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让病人摆脱长期困扰的“药罐子”。当然,手术治疗的优势是基于临床治疗结果的分析,国外基于数万例手术病人的大数据分析表明,长期使用PPI和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总体效果基本相当,而手术对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面略优。
因此,在诊断了胃食管反流病后,病人先应该接受消化内科医生的建议接受规范的PPI治疗。同时,病人也应该了解到除了拉唑类药物,还有一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利器”―抗反流手术可以选择,而对于存在食管裂孔疝、食道括约肌明显薄弱的病人、或是使用PPI效果不佳的病人,手术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经过充分的病情评估,接受手术治疗,有望使您重拾健康,摆脱反流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