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妇女最常见的盆腔肿瘤,好发于生育年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约为5 %。约占妊娠的0.3%~7.2%,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及超声诊断的普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通常没有临床症状,其体征主要是在子宫肌壁上触及突起的肿块。妊娠期间子宫肌瘤虽可增大,易于触及,但同时也可变软、变平,使得触诊时失去肌瘤所固有的感觉。因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漏诊很常见。
目前超声诊断简便易行,在诊断子宫肌瘤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还可动态观察妊娠过程中子宫肌瘤的变化,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凡有下列情况者,均应进行B 超检查,以避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漏诊:
①子宫不对称性增大;②一侧盆腔包块;③子宫增大超过停经月份;④有异常的阴道出血史或是不良产科病史。
B 超检查时应注意肌瘤的大小、部位、数量及其与胎盘的关系。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
①浆膜下子宫肌瘤注意与卵巢肿瘤、子宫畸形、宫角妊娠等鉴别。
②子宫的局部收缩:收缩缓解后肿块即消失;③胎儿肢体:肌瘤的特点是位置固定,子宫收缩时,触诊更明确,而胎儿肢体可活动,子宫收缩时触不清。
④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时,注意与卵巢肿瘤蒂扭转、急性阑尾炎等鉴别。
妊娠对子宫肌瘤的影响(一)子宫肌瘤位置改变:随着妊娠子宫的增大,肌瘤位置亦发生相应的变化,它可随宫壁的伸展发生上下或左右移位。
(二)肌瘤体积增大:由于妊娠期高水平雌、孕激素的影响及子宫血液供应的增多,子宫肌瘤细胞肥大、水肿,使得子宫肌瘤变大变软,有时变得扁平。
(三)肌瘤退行性变、坏死: 由于激素水平增高、机械性压迫及增大的肌瘤内血循环不良, 可引起肌瘤玻璃样变、粘液变性、脂肪变性、退行性变甚至出血坏死, 但以表现为出血坏死的红色变性较多见。
(四)蒂扭转: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并不常见,但妊娠期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时期。
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一)不孕:肌瘤是否影响受孕与其生长部位有关,如宫角部肌瘤可压迫输卵管间质部,阻碍精子与卵子相遇,导致不孕。
(二)流产、早产: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自然流产的发生率较无肌瘤者高2~3倍,达20%~30%,尤其是粘膜下子宫肌瘤,它使宫腔变形,子宫内膜感染,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即使着床也因内膜血供不足而发生流产;较大的肌壁间肌瘤,由于机械性压迫及宫腔变形,也易引起流产或早产。
(三)胎位异常、胎儿变形及FGR: 由于肌瘤机械性阻碍,胎儿活动受限可引起胎位异常。此外, 偶可因肌瘤的压迫而导致胎儿变形和FGR。
(四)胎盘异常: 肌瘤可使相邻部位蜕膜发育不良, 影响孕卵着床而出现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 分娩时胎盘粘连, 以致不能自行排出。
(五)对分娩的影响 如果肌瘤发生在子宫体部,随着子宫增大,肌瘤可被挤出盆腔,不会影响分娩; 子宫下段或宫颈部肌瘤则停留在盆腔中,影响先露衔接和入盆,导致先露高浮及胎位异常,阻碍正常分娩。分娩过程中, 肌瘤使子宫收缩功能失常, 引起原发或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以致产程延长。
(六)产后出血: 由于肌瘤的存在, 妨碍子宫收缩, 特别是存在着粘膜下子宫肌瘤时,或当胎盘附着在子宫肌瘤表面时,容易发生胎盘粘连甚至植入,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
(七)子宫扭转: 子宫体部一侧如有肌瘤时, 随妊娠宫颈软化有可能发生子宫扭转,产妇突发剧烈腹痛, 严重者可能发生休克。
(八)产褥感染: 子宫复旧不良、恶露排出不畅或粘膜下肌瘤脱出等均易诱发产褥感染。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一)非妊娠期:如有以下情况,建议孕前手术。
1、黏膜下子宫肌瘤可能阻碍胚胎着床,也可能导致早期流产 。所以如果孕前确诊为黏膜下肌瘤,即使很小也建议先切除。
2、凡年龄40 岁以下, 以往有多次流产史或长期不孕合并肌瘤者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后可望改善生育功能, 并可预防妊娠后肌瘤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术后避孕半年即可怀孕。
3、大的肌壁间肌瘤 ( 直径大于4 厘米 )尤其是向宫腔凸起者,可能使宫腔变形,也建议在怀孕前作子宫肌瘤剔除术。
(二)妊娠期无症状者不需特别处理,定期产前检查即可。如出现肌瘤红色变性,给予相应处理。
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术: 19 世纪初,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通常行子宫切除术, 由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 以后逐渐采用肌瘤剔除术替代子宫切除, 但因:
①妊娠期血供丰富,肌瘤剔除时出血活跃, 且止血困难;②妊娠期子宫肌瘤充血变软, 边界不清, 手术时亦难以辨识肌瘤的确切位置;③有发生流产、早产的可能;④产后肌瘤多逐渐缩小,不一定需要手术。
故除下列情况以外,目前均不主张在妊娠期行肌瘤剔除术。
(1) 肌瘤增长迅速, 其存在已成为继续妊娠的障碍;(2) 肌瘤是既往多次流产的原因;(3) 肌瘤蒂扭转、肌瘤嵌顿或子宫扭转以致出现急性腹痛时。此外, 如肌瘤红色变性, 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亦应考虑手术治疗;(4)肌瘤压迫临近器官出现严重症状。
(三)分娩期:
所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均应入院分娩。不论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均应积极准备,如备血、合理安排手术人员和手术时间、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要依据肿瘤大小,是否阻碍产道而决定。在妊娠晚期通过B 超检查、腹部触诊等手段即可预测有无难产可能性,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1)阴道分娩:肿瘤直径小于6cm ,不阻碍胎儿经阴道分娩,无其他产科合并症及高危因素存在,可阴道试产。
(2)剖宫产:存在以下情况,考虑行剖宫产:①胎盘附着在子宫肌瘤表面,容易发生胎盘粘连甚至植入,有可能引起产后大出血或需作子宫切除者;②肌瘤位于子宫下段或宫颈者,可阻碍产道或并发前置胎盘及胎位不正者;③曾行肌瘤剔除或合并多年不孕史、珍贵胎儿者。
(3)剖宫产时子宫肌瘤的处理:目前对于剖宫产时是否行肌瘤手术治疗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主张手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除带蒂浆膜下肌瘤、靠近剖宫产子宫切口容易剔除的肌瘤或不太大的浆膜下肌瘤外,一般不要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如有必要切除者,待产后月经复潮后进行。其理由是:
①妊娠时子宫肌壁血供丰富,术时易出血,且增加产后出血和感染的可能性;②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变形,肌瘤位置改变且与周围界限不清,增加手术难度;③产后肌瘤可缩小。
另一种观点认为,与单行剖宫产比较,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出血量增加不多,手术难度也无明显增加,如留下子宫肌瘤不处理,可影响子宫缩复,盆腔感染机会也有所增加。该观点认为即使直径> 5cm 的大型子宫肌瘤也可做肌瘤剔除手术,并认为这样可使90 %的单发肌瘤患者及半数的多发肌瘤患者避免术后再次手术。
什么下情况可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①带蒂或大部分突向浆膜下的子宫肌瘤;②直径>4cm且靠近子宫切口的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
以下情况应该避免同时行肌瘤剔除术:
①已经发生产后出血者;②产妇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者;③肌瘤位于宫角和宫旁,周围血供丰富者,剖宫产术中同时作肌瘤剔除术比单纯剖宫产出血量明显增多,少数病例因失血过多不得不行子宫切除;④直径<4cm的肌瘤产后多逐渐缩小,不必行剔除术,以免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创面。
凡拟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者,应作如下术前准备:
①准备充足血源供应,以备应急;②施术者必须技术娴熟,能承担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术以及子宫全切术。
术中注意事项:
①一般先作剖宫产,除粘膜下肌瘤经宫腔内切除外,余均应先缝合剖宫产切口,然后再剔除肌瘤;②采用催产素在将剔除的肌瘤四周及基底部封闭注射,然后再作肌瘤剔除术;③在找到肌瘤与宫壁的分界后予以分离,可采取边分离边结扎包膜血管的方法,逐步将肌瘤剥出,以减少创面出血。
(四)妊娠或产褥期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肌瘤红色变性, 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或产褥期, 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发热、肌瘤增大有压痛, 伴白细胞升高等。切记需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急性阑尾炎等其他急腹症相鉴别。确诊后, 应首先给予保守治疗, 包括:
①卧床休息;②充分静脉补液及一般支持治疗;③适当给予镇静剂、止痛剂;④下腹部放置冰袋;⑤有宫缩者予以保胎治疗;⑥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绝大多数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一周左右即可恢复, 得以继续妊娠。但若保守治疗失败, 可考虑对变性的肌瘤予以剔除。若术中出血不多, 妊娠仍可继续至足月。如术中发现子宫出血过多, 应考虑终止妊娠或行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