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经历3阶段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子宫内膜功能层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的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基底层在月经后再生并修复子宫内膜创面。根据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3个阶段。
1、增殖期
月经周期第5~14日,与卵巢周期中的卵泡期相对应,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表面上皮、腺体、间质、血管均呈增殖性变化,称增殖期。这段时期子宫内膜逐渐增厚,增殖早期子宫内膜厚3~6毫米,卵泡达成熟时,子宫内膜厚度一般可达10~14毫米。
2、分泌期
月经周期第15~28日,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黄体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使增殖期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称分泌期。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可达10毫米。
3、月经期
月经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底层崩解脱落期。经前24小时,内膜螺旋动脉节律性收缩及舒张,导致远端血管壁及组织缺血坏死、剥脱,脱落的内膜碎片及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即月经来潮。月经干净后2~3天,子宫内膜厚度一般为5~6毫米。
内膜增厚、回声不均有3种可能
1、子宫内膜增生症
包括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可因月经期内膜脱落不全而致。正常月经前子宫内膜各部脱落同步、完全、快速,而无排卵时子宫内膜由于雌激素的波动,脱落不规则和不完整,缺乏足够的功能层组织丢失而难以有效刺激内膜的再生和修复,超声图像上可以表现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
2、很小的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因炎症等因素作用而形成,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肿块,常有蒂突向宫腔。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的改变,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等,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与子宫内膜分界清晰。但如果息肉较小时,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病理检查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存在。
3、子宫内膜癌
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腺癌最为常见。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宫腔内有实质不均质回声,内膜不均。子宫内膜癌患者极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疼痛等症状。
超声是妇科疾病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段,但超声检查仅仅是一种影像学检查,不可能代替病理检查。在某些疾病的早期,超声表现不典型时,超声诊断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诊断。可以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