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周围感染一直是关节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尽管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过去20年里已经明显下降,但假体周围感染仍然是关节置换术后仅次于假体松动的第二大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至4%,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约为1%。相比之下,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要高得多,据报道,髋关节翻修后的感染率为3.2%,膝关节翻修后为5.6%。据报道,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又在增加。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与无菌性松动的治疗有很大不同。因此,术前明确区分假体周围感染和假体无菌性松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测试可以绝对准确地做出明确的诊断。因此,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仍然依赖于临床表现和一系列的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术中假体周围组织的微生物学分离仍然是最终诊断的 "黄金标准"。
血清学检查,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经常被用来筛查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周围感染和无菌性松动,如果结合起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然而,它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随所选择的截断值而变化。尽管临床上经常使用关节液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析,但其作用仍不明确;基于关节液分析的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指标目前也不清楚。
影像学或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的使用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X光片可以提供有关关节置换失败原因的重要信息。感染可以导致骨与骨水泥之间或骨与假体之间的成像变化,包括骨膜反应、骨质疏松和骨溶解。在没有任何机械原因的情况下,快速和进行性的假体松动表明有感染的可能。然而,假体周围感染和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影像表现没有明显区别。因此,影像学平片对感染的诊断既不敏感也不特异,其主要作用是排除无菌性松动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