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17 00:21

   甲状腺癌重女轻男

        甲状腺癌即甲状腺组织的癌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以后,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某家广告公司的王经理做了个体检,B超发现甲状腺有肿块,医生让其找专业的头颈部肿瘤医生看病去。后来又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早期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经过手术切除,现在恢复状况良好。上海德济医院普外科赵百秋阿根廷的美女总统克里斯蒂娜在2011年底被确诊患上甲状腺癌,在确诊后的首次公开露面上,她向来自各方的支持和问候表示了深深感谢,对自己战胜甲状腺癌充满了信心。克里斯蒂娜已于2012年1月接受了手术及后续治疗。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城市男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5.83人,女性发病率高达10万分之21.2人。女性发病率较2008年之前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目前,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升至女性易发肿瘤的第五位。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出3 ~4倍。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好发于21~40岁。一般从发病到就诊从10月到30年不等,故一般就诊较晚。为此,妇女们应该每年定期进行一次超声甲状腺检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为什么会发生甲状腺癌对于直接导致甲状腺癌的病因,医学界仍不确定,但大致和以下这些因素有关:碘的摄取异常、遗传、环境。
  碘和甲状腺的关系十分密切。甲状腺激素对人体很重要,缺乏会引起“呆小症”,智力和身体发育不完全,而甲状腺激素靠甲状腺吸收碘元素合成。一般人身体需要碘的量是每天150~200微克。国际上关于碘的研究显示,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成U字形,碘摄入量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当碘过量时,甲状腺把自己调节成对碘不敏感的状态,多余的碘随着尿液排出,一段时间后,即使摄入正常的碘量,甲状腺也吸收不了碘,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于是甲状腺又把自己调成“高敏感”状态,功能亢进,激动时间过长,甲状腺体力透支,变肿。同样,当碘量不够时,甲状腺直接变成“高敏”状,工作得很累,时间长了容易出问题。
  癌症简单来说是人体内的细胞变异,自己人变成敌人打自己人。促使细胞变异有两个方面,内部和外部:内部是遗传到了不好的体质,细胞本性不稳定,容易变坏;外部是环境刺激,外界有诱惑唆使细胞变坏,倒戈相向。比如有些家族,从曾祖父、祖父、爸爸到儿子都患有同一种癌症,那就是遗传;比如日本广岛遭遇原子弹,那里的人们比日本其他地方癌症的发生率都要高。一个人长期在放射线的照射下工作生活,也容易得甲状腺癌。
  头颈部有肿块,不痛更危险调查发现,很多人头颈部附近会出现小肿块,但只要不疼不痒,大部分人都会自行吃药解决或干脆置之不理。然而专家指出,在头颈部出现有症状的肿物应引起重视,无症状的肿块更不能掉以轻心,不疼不痒也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征兆。
  为什么颈部无痛性肿块更应引起注意呢?

  这是因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也就是说肿瘤的可能性较大;相反,越是具有一些症状的颈部肿块,非肿瘤的可能性大。
  许多颈部肿瘤多为无意中发现,临床仅仅表现为颈部肿块,而无其他症状,尤其是肿瘤发现的早期。如颈部肿瘤常见的甲状腺癌、甲状腺瘤,发生于颈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和各种转移癌(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颈淋巴结转移),以及涎腺肿瘤(腮腺或颌下腺的良、恶性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等,多无疼痛、皮肤红肿等症状体征。此时,患者常常因为没有其他症状而忽略肿瘤的可能性,从而造成治疗的延误。一些恶性肿瘤一旦失去早期诊治的机会,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再去就医时,往往已属晚期,很难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另外,颈部一些需要外科治疗的类瘤样病变,如腮腺囊肿、甲状腺囊肿,也多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易为患者所忽视。而颈部一些具有红肿、疼痛等症状的肿块,应当更多地考虑化脓性炎症、淋巴结核等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性肿物。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肿瘤的晚期表现。
  超声普查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由于甲状腺位于颈部皮肤下面,一旦增大容易被发现并可触及,虽然人类历史上几千年来就已经不断认识和深入,但过去诊断甲状腺疾病仅靠医生手感触摸,因为受到结节在甲状腺内的位置、大小、患者颈部粗短、肥胖和检查者的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真正发现并检出甲状腺病变的几率不高。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超声和彩色超声技术的出现,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得到革命性的改观。过去无法触摸到的1厘米以下的结节以及甲状腺周围的血流改变都清晰可见。尤其是近年来采用的甲状腺高频超声技术,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甲状腺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灌注等表现,更能够发现2~3毫米的微小结节,同时能够准确区别甲状腺胶质潴留和实质性肿块,以及判断实质性肿块是否发生坏死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显示,1996年90%以上的甲状腺癌患者因颈部肿块就诊,仅3%为超声普查发现。而2006年约60%的甲状腺癌患者因颈部肿块就诊,有30%的病人为超声普查发现。这表明,超声普查已经在甲状腺癌原发灶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吴毅教授说,这些年来肿瘤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超声普查准确率接近90%,发现最小的甲状腺癌直径仅0.2厘米。而且在发现早期甲状腺癌方面尤见成效:2006年有185例无其他任何临床状态体征的甲状腺癌通过超声普查发现,占全部首诊病例的32%。
  碘盐对甲状腺来说是功还是过“我们现在还要不要吃碘盐呢?”由于过去一年有些“碘盐增加甲状腺疾病”的报道,使不少人对碘盐产生了顾虑,更有不少人担心食碘盐增加罹患甲状腺肿瘤的风险。其实,摄入碘,应该做到因人而异与合理摄入两点。正常人还要避免完全不摄入碘和大量摄入碘两个极端。
  碘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碘是甲状腺素的原料。缺了碘,就会造成甲状腺素低下,变成甲减,甲减的患者可以造成人体基础代谢的低下,使人体感觉乏力、畏寒,严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胎儿、婴幼儿及青少年会产生脑发育迟缓。所以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但碘摄入过度,的确会增加甲亢的患病风险。因此,碘既不能摄入过少,也不能摄入过量。
  美国曾有过报道,上世纪美国进行西部大开发,原先西部是缺碘的,那个时候美国人甲状腺癌的构成比例,20%是低分化癌,低分化癌是人类最恶性的肿瘤之一,几乎无人被查出后能活过一年。上世纪30年代后,美国强制盐里加碘后,甲状腺癌中的未分化癌发病率逐渐降低,到现在是1%,而甲状腺癌里的乳头状腺癌发病率增高了,但是我们都知道乳头状腺癌只要及时规范治疗,绝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在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碘既有功也有过,不能简单地说其是好是坏。碘的多少和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是否有关,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所以说,盐里加碘,并非是坏事,是否选择碘盐完全应该从自身出发。建议对于已经患有甲亢的人来说,应该食无碘盐;而对于没有甲亢的正常人来说,不应该排斥碘盐。理论上讲,看自己的摄入碘量是多还是少,要查尿碘。一般来说一个人一天摄入150微克碘就足够了,超过300微克就多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否选择碘盐,可参考两种这些情况来选择:1、沿海地区,平常较多食用海鲜、紫菜等富含碘食物的人,可以选择无碘盐;2、甲亢患者应选择无碘盐。
  走出甲状腺癌治疗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相信药物能够完全治好甲状腺肿瘤。

  由目前医学条件看,尚无某一种或某一类药能够治愈甲状腺肿瘤。临床上除了少数已完全确诊、并具备严密随访条件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可试行甲状腺素制剂治疗外,其余均是外科治疗的适应症,也就是说,外科手术才是治愈甲状腺肿瘤的唯一方法。盲从非专业医生的劝告或迷信某些所谓“特效良方”去进行药物治疗,只会无功而返,甚至造成病情延误。
  误区二:讳疾忌医,害怕手术。

  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技巧,经过上百年的研究与发展,已成为外科治疗的成功典范。其操作技巧规范,在现代麻醉条件下,痛苦轻微,并具有疗效极佳、并发症少等优点,完全可以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误区三:认为甲状腺癌是恶性疾病,不能被治愈。

  除了临床罕见(仅占甲状腺癌总数的5%~10%),多发生于老年人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疗效较差外,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均完全有机会得到治愈。在分化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最常见,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75%,滤泡状癌次之,髓样癌最少见;乳头状癌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病情发展缓慢,治疗后其20年生存率可高达75%以上,即使出现远处转移,也可长期带瘤生存。滤泡状癌和髓样癌,在病情的早期及时接受治疗,其治愈率可高达70%以上。

不容忽视的甲状腺癌相关文章
甲状腺癌的治疗【治疗手段】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通常是治疗甲状腺癌的第一步。放射性碘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许多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或补充治疗:切除全部或部分甲状腺的患者需要进行。外放射治疗:少数患者需要进行。化学治疗,包括新型靶向药物和临床药物试验:少数患者需要进行。其它治疗:特殊情况下,需要行射频消融、经皮酒精注射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包括甲状腺癌类型、是
发布于 2023-03-25 05:21
0评论
甲状腺癌会转移。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患者到了中晚期大多数都会发生扩散转移,甲状腺癌转移远端症状:脑部转移引起头痛及呕吐、肺部或纵隔腔转移引起咳嗽、喀血及胸部不适、骨头转移造成病理性骨折引起疼痛、脊髓转移引起手脚酸麻或无力等。建议定期去医院复查。 甲状腺癌转移局部症状: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尤以乳突癌及髓质癌较易出现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肿大。
发布于 2022-12-11 17:32
0评论
甲状腺癌一般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如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还有一些少见的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转移癌及甲状腺鳞癌等。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例约为90%,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比例约为5%,甲状腺髓样癌的比例约为4%,其余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一、症状:通常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女:男比例约为3:1,且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发布于 2022-12-28 12:20
0评论
CASTLE(carcinomashowingthymus-likeelement)甲状腺癌,中文叫“伴有胸腺样成分甲状腺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甲状腺癌,其发病率极低,目前文献报道的病例不超过100例。组织发生比较复杂,多数认为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胚细胞(干细胞)及残留的甲状舌管,由于局部微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组织化生,进一步癌变。第四版WHO肿瘤学分类已将CASTLE做为甲状腺独立肿瘤纳入分类
发布于 2023-01-29 04:57
0评论
概述 甲状腺癌是极其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癌细胞主要是来源于甲状腺的上皮细胞。这种病早期表现根本就不明显,而且很多患者根本就感觉不出来症状,只有到颈部出现肿块之后患者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甲状腺可能出现问题,此时到医院检查就有可能被确诊为甲状腺癌。甲状腺癌产生的肿块能够使得患者感觉到压迫感,而且还会使得声音变得嘶哑,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 步骤/方法: 1、 如果非要说甲状腺癌早期有症状那么就是在产生
发布于 2024-06-02 08:49
0评论
      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       手术前,美国甲状腺学会和欧洲甲状腺学会的指南均建议进行颈部超声,仔细检查颈部中央区和侧方的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成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均需如此。有的医生也会采用其它影像学手段,如 CT 检查。      非微小甲状腺癌的治疗常常需要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或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患癌侧腺叶切除术可能已经足够。上
发布于 2023-03-25 05:16
0评论
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最快的实体癌1、发病率每年增加6.2%(美国数据);2、重视:5~15%的甲状腺结节是癌;3、提示有恶性可能的特殊病史;4、童年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5、甲状腺癌家族史;6、一级亲属患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Cowden综合征、家族性肠息肉病、Carney综合征、MEN2、Werner综合征等);7、儿童或青春期有放射性尘埃接触史;8、结节快速增大;9、声嘶或声带麻痹;11、结节同
发布于 2023-01-29 06:27
0评论
甲状腺低分化癌是介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未分化癌之间的一种甲状腺恶性肿瘤。其细胞学来源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预后较分化型家装下癌差,但好于未分化癌。目前,甲状腺低分化癌的病理学定义尚不统一,但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方可确诊:1、生长方式为实性、梁状或岛状;2、缺乏乳头状癌的常见核特征;3、至少具有卷曲核、每10个高倍镜视野下核分裂象超过3个或坏死这三个特征中的一种。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相比,甲状腺低分化癌
发布于 2023-01-30 12:12
0评论
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触诊获得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高分辨率B超检查获得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甲状腺结节中的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为5%~15%。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非必要的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率也显着升高。甲状腺癌的术式、放射性碘治疗、TSH抑制疗法和甲状腺癌复发的监测等方面都缺乏共识和规范。
发布于 2023-03-22 16:11
0评论
过去数年中,世界各地均证实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我国也是如此,男性及女性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在女性中更为明显。甲状腺癌发病高峰以青壮年为主,在年龄上有两个高峰段:7-20岁和45-50岁,而且以后者居多,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状腺癌手术后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但由于甲状腺生理结构比较特殊,肿瘤往往呈浸润性或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使得根治手术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部分患者即使明确诊断了
发布于 2023-03-26 18:5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