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0 01:06

  一个健康的人,很少去想死神将何时何地到来,因为那一刻尚属遥远。而对于临终病人,死亡几乎伸手可及。当躯体越来越不受自己支配,药物和仪器已无能为力,生命的末日不可避免地来了。这是一段艰难的路,每个人只有一次,伴随躯体的痛苦和心理的煎熬:愤怒、恐惧、绝望、抑郁,无可奈何……如何让晚期病人面对死亡?这一直是临终心理关怀的一大难题。

  走近死亡者的心理一般难以平静。临终者需要特别的心理护理。临终者常见的心理:一是愤怒,拒绝承认自己的病无药可医,觉得不公平,为什么要死的是自己不是别人?老叨念“我一直都是好好的,怎么会这样”?忍不住要发泄内心的怒火,对家人发脾气,赶走医生和护士,怀疑医生是不是搞错了。愤怒期会持续一个星期左右,这段时间,病人气量很小,脾气暴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像全世界人都跟他过不去。二是挣扎,当愤怒渐渐平息,求生的欲望让他的内心不停地挣扎,巴巴地看着医生,祈求亲人,述说“你们一定要想想办法救我”,要求最好的治疗方案,用最好的药,无论怎样都好,只要让他活着,他还有很多没了的事。这个阶段长的达几个月,短的只有几天。 三是绝望,看见谁都不理不睬。亲人来看他,他把背转过去,医生、护士问他,他不说话,再问他,他说,反正我都这样了。眼神带着绝望,头颅已自低埋,好像已经认命,但又心不甘情不愿。四是认死,彻底绝望后,一般高烧不退,浑身疼痛,吞咽障碍,这时便想快点结束生命,“医生,你一针把我打死吧”、“你们有什么药,让我喝了一觉睡过去”,哪怕很开朗的病人也都会这样说。最后,身体的磨难让他精疲力竭,便趋于平静,不可避免地独自上路了。

  什么是临终心理?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当人身患绝症,并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心理的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

  1、怀疑和否定期

  “我不会死的!“正是此期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表现出对医生的不满和怀疑,这种否定情绪可暂时免除其对死亡的忧郁感。

  2、忿恨期

  一旦病人得知死亡已不可避免时,烦躁不安、无端生气,攻击和敌意是此期突出的行为表现。此时,应耐心帮助病人,疏导其情绪。

  3、自责期

  随着对死亡不可避免的承认,病人情绪反复,喜怒无常。喜欢回顾往事,责怪或追悔早年的错误,感到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希望看到子女完婚、孙子出世等。

  4、抑郁期

  病人的感觉和反应迟钝,抑郁寡言,长吁短叹,对任何事物麻木不仁。这时若极力劝慰病人,往往适得其反,引起逆反心理,甚至导致精神病发作。

  5、绝望期

  病人静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惧怕孤独但不愿吵闹,情绪趋于平和甚至有欣快感。多数人不愿死在异乡或医院里,希望回到家中与亲人厮守在一起。

  肿瘤病人的4种常见心理问题

  1、角色紊乱

  一个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个常态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的角色。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病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角色,使自己担负的角色发生冲突。对事业的责任感,对家庭的眷恋,对所患疾病的担心,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

  2、退化和依赖

  出于对疾病的担心,病人在行为上产生退化。自己能做的也要让家人做,过分依赖其家属。

  3、焦虑

  焦虑是对恐惧的自然反应,是多数病人在疾病过程的体验。“恐惧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除,会发展为无法克制的焦虑,如心悸出汗、失眠、头痛、眩晕等。病人往往对行为失去控制,容易激动,缺乏耐心,发脾气,自责和谴责他人。”于保法指出,焦虑的程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

  4、抑郁

  “抑郁可导致食欲降低,睡眠障碍,抑郁反应的强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对外界反应不敏感的个体比较容易产生抑郁。”于保法介绍说,“如果焦虑、恐惧得不到及时解除,持续时间过长,易造成抑郁。家庭负担重、长时间得不到家人的关怀,缺乏良好的社会人际交往关系,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地宣泄也能加重抑郁程度。”

  基于这种复杂心理,如何让临终病人坦然面对?病人临终前如果医生说,这个病没得治了,会造成病人的心理崩溃,严重的会自杀;如果善意地哄着他,骗他病会好起来,等到他有一天明白过来,他就要面对死亡了,心理也会崩溃,死亡来得更快。因此,面对临终病人,临终心理关怀是根据临终病人不同心理分期和不同的个体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呵护,陪伴逝者上路,是对临终者的最好慰藉。首先是要倾听病人心声,帮他们渡过心理难关。如有个老阿婆肠癌广泛转移,大小便失禁,去世前半个月,就沉默不语,问她不理睬,喂药不肯吃。护士守着她聊天,终于知道了她的心理症结,原来好几天没人来看她,觉得自己太孤单。次日早上,护士送来一大束鲜花,并告诉阿婆是一个朋友送来的。心电监护仪即显示阿婆的心跳顿时加快,脸上露出了笑容。此后她不再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平静中度过了最后的日子。 其次是要适时终止抢救,把时间留给亲人。有个晚期肺癌老人处于临终状态,呼吸已没有规律,只有点出气了。这时他大儿子从外地赶来,进门就叫“爸爸!爸爸!”,儿子的手抓住父亲的手,老人突然全身抽搐。按惯例医生该做抢救了!但医生说老人全身抽搐的反射,是因为大儿子回来了心里激动,如果按常规抢救来折腾,即使按断胸肋骨,最后还是不行,就不如把时间留给亲人,他需要的是跟儿子最后一刻的交流。儿子出来时说,老人家不带一丝遗憾,最后平静地走了。三是要 临终抚触,不让他孤独无助。人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名字最敏感,应一遍又一遍的呼唤他(她);用手按摩眼眶上神经,若皱了眉,说明他(她)内心是清楚的;轻轻地拍拍肩膀,把他(她)的手放在手心里,不停地抚触;不管能否讲话,还是要问些“是哪里不舒服?”“想吃点什么”之类的话。哪怕是嘴角动一下,眼角滚一滴泪,都是对亲情的回报。当知道有亲人的始终陪伴,其表情开始趋于平静,眼眶神经不再有反应,瞳孔开始放大并固定。最后安然而去,没有孤独和遗憾。

  临终病人在临终前的心理要求

  除了在初闻临终讯息时所提到的心理支持外,临终病人在临终前大致还会有下述的心理需求:

  1、希望维持自己形象的完整,认为自己的形象如果不能像往常一样,就会影响到自己被对待的方式,也会影响到病人对自己的肯定,因此维持自己形象的完整不但是自己自尊的来源,也是让他人尊重的依据;

  2、强烈的失落感导致强烈的需求感,病人会认为自己过去所拥有的财富、事业、家庭、朋友,都会因着死亡的来临而消失不见,这种强烈的被剥夺的体会,让病人觉得人生在世最后终究一场空,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在失落的同时,病人对人间一切便产生难以割舍的执着与爱恋,所以有时会让家人感到过度的感情压力;

  3、孤独产生的关怀需求,虽然病人有时会有静一静的想法,不过基本上病人并不希望这种静一静被误解为喜欢孤独的反应,事实上病人十分担心陷入孤独当中被家人遗弃,只是心中又不想因为害怕孤独而造成家人情感上的负担与不舍,这种又想又怕的反应是家人在提供爱心的支持与关怀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4、不希望生病而成为家人的负担,因为病人本身原先有他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也有他自己的贡献价值所在,当然不希望由于生病就成为家人的负担,完全失去自己的自主能力,这时家人就必须从照顾的想法、方式到行动,想办法让病人产生参与感并介入其中,这样病人才能重新自我肯定,积极实践自己的生活。

  临终患者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1)否认期 患者表现不承认自己患了绝症或病情已恶化,认为可能是医生错误诊断,企图逃避现实。患者焦虑急躁、心神不定、要求复查、少数者有自杀行为。对策:不将病情全部揭穿,以保持患者心中一点"希望",逐步适应现存事实。争取家属的合作,密切观察以防不幸事件发生。

  (2)愤怒期 患者表现为已知病情,但不能理解,气愤命运捉弄自己和将失去的健康与生命。他痛苦、怨恨、常以谩驾或破坏性行为向家属或照顾者发泄内心之不满。对策:提供时间和空间让患者自由表达或发泄内心之痛苦和不满,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剂,制止和防卫患者的破坏性行为。

  (3)协议期 患者表现为:承认已存在事实,不再怨天尤人,而是不断提出要求、期待好的治疗效果。他对过去错误行为表示悔恨,请求宽恕。对策:对患者的种种"协议"或"乞求",可采取适度的"欺骗"方法,做出积极治疗与护理的恣态,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与体贴。

  (4)抑郁期 患者表现为忆认识自己的病治疗无望,身体日益衰弱、痛苦日渐增长,并消沉、低落和绝望,急于向家人交代后事,愿亲人守候。对策:鼓励和关心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尽量带去快乐,增加其希望感。

  (5)接受期 患者表现为感到已完成人生一切,重要事情已安排妥当。他对死亡不再恐惧和悲伤,情绪变得平静和安详。对策: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和气氛,帮助患者了却未竟的心愿和事情,让家属多陪伴患者和参与护理,使患者心灵得到慰藉。

  以上5个阶段不一定按顺序发展,有时交错、有时缺如。各个阶段时间长短也不同。我国学者临床观察发现,由于中国传统文件影响,临终患者否认期前存在回避期,即患者和家属均知真情,却彼此隐瞒、故意回避。对策:采取相应的回避态度,不急于真实病情告诉患者,可寻找机会用暗示方法慢慢渗透,甚至有的患者需要一直回避至最后。 

临终心理关怀相关文章
临终关怀并非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对临终患者来讲,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患者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生活质量是对临终患者的最有效的安慰。通常进入临终状态后,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以对症处理为主,
发布于 2023-07-16 10:16
0评论
“救死扶伤”耳熟能详,是医学界永恒的命题,“救死”实际上就包括临终关怀。临终关怀舍弃了对晚期患者无益又无效的治疗,代之以符合人文关怀的照顾和宁养,让患者走得更有尊严。但是,目前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对临终关怀还普遍缺少关注,这就使得医生面对临终患者,常常处在“既不会说也不会做”的尴尬之中。临终关怀在中国的医学教育中常年缺位,医护人员面临死亡不知如何妥善处理,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医患矛盾
发布于 2023-01-05 00:36
0评论
就目前我国的医疗状况而言,大部分老年肿瘤患者发现时既已处于晚期。晚期肿瘤的概念大致包括以下内容:肿瘤发展范围较大,有广泛的转移;(2)肿瘤治疗后局部复发或转移,而肿瘤的病理类型不适合放疗或化疗,也不宜手术治疗;(3)肿瘤有复发或转移,但经过强烈的化疗或放疗后,机体状况衰弱,白细胞或血小板长期低下,消瘦贫血,或伴有感染并长期不能以抗生素控制,甚至发生恶病质,免疫功能低下,多个脏器功能低下;(4)也
发布于 2022-09-28 09:14
0评论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承认和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未来医学发展的模式是社会心理模式,这就要求在诊疗过程中充满人文的关怀,以期达到全身心的治疗效果,传统中医虽是一种经验医学,但临床治疗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很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治疗,已经给我们了很多有益的提示。一、中医的问诊充满了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尊重、生命平等的认识一直贯穿于中医的问诊当中,问的用心,这是中医问诊的最大特点,因为用药的缘故,中医总
发布于 2022-12-24 23:45
0评论
概述 艾滋病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并且每年的发病率还逐渐上升在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患者朋友很多的器官都会受到感染,很容易引发一些疾病给我们造成的身体伤害是很大的,艾滋病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重视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治疗,千万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艾滋病的临终前症状有哪些呢?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吧,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 1、 首先需要告诉
发布于 2023-02-24 05:41
0评论
恶性肿瘤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疾病。作为人类疾病的“第一杀手”,恶性肿瘤给社会、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家属造成的躯体重创和心灵伤害,是有目共睹的。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12万例,肿瘤发病率在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只有20%~30%,带瘤生存引起的疼痛、乏力、恶心、呕吐、营养不良、水肿
发布于 2022-09-24 18:51
0评论
舒缓医疗(PalliativeCare),是1960年基督教人发起的与临终关怀有关的医学分支学科。这种医疗理念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专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的家庭一起面对这个时期的困难和问题,它主要通过预防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尤其是控制疼痛和其他疾病相关的症状,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身体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与舒缓医疗紧密相连的是临终关怀(Hospice),临终关怀指对于预期生命
发布于 2022-11-24 22:01
0评论
导读2012年,男性5种最常见癌症分别为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和肝癌;女性5种最常见癌症分别为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肺癌、子宫颈癌和胃癌。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归因于以下5种主要行为和饮食风险:身高体重指数、低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缺乏体育活动、吸烟和饮酒。烟草的使用造成全球大约20%癌症死亡和大约70%肺癌死亡,是最重要的致癌危险因素。低、中等收入国家高达20%的癌症死亡归因于病毒感染如HB
发布于 2023-03-20 03:11
0评论
概述 肺癌患者到了晚期的时候,想要治愈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时候往往只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所以也是必须要坚持治疗的,只有坚持治疗病情才会慢慢好转,很多人都想知道肺癌晚期临终前有什么症状,那么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本来患者晚期的时候临终前症状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每一个人的症状都不尽相同,那么大家就一起来看一下吧!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步骤/方法: 1、 肺癌患者临终前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吐血的症状,有
发布于 2023-12-07 23:41
0评论
世卫组织最新癌症报告,如何解读?烟草是人类癌症的首要危险因素,是全球大约20%癌症全因死亡和大约70%肺癌死亡的最重要的直接危险因素。而近日引发热议的城市空气污染仅列在WHO本期报告所有癌症十大危险因素的第九位。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发布了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籍此我们可以增强关于癌症的一些概貌性认识。 关键事实癌症是影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012年全世界大约有1,400万新发癌症病例,
发布于 2023-02-14 01:1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