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0 22:26

       粥,从米,从二弓。“米”指米粒,“弓”意为“张开”、“扯大”。“米”与“二弓”联合起来表示“把米粒从左右两边同时扯大”。本义为:用火和水把米粒体积增加到最大时候的米饭。粥在古时又称糜,指的是一种以米为主要原料所熬成的稀饭。粥在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成为了民众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实惠的主食。四千年前,中国始有文字记载时,粥就出现在册。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事物起源》:黄帝始烹谷为粥。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1、粥与中药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开始作药用,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古人将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配料与米合在一起煮成粥,使粥不仅仅具有饱腹的作用,更具有了一定的养生、食疗功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的痹症;其谓粥可实五脏六腑之气,且能逐热,一饮汗尽,二饮热去,三饮病已,仅仅一碗热粥就医治了齐王缠绵难愈的疾患,可谓神奇。最为出名的粥药关系当属汉代医圣张仲景的桂枝汤,《伤寒论》中述:“服已须臾,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染染微似有汗者益佳”。
  用适当的中药和具有药用作用的食物与适当的米同煮为粥,叫做“药粥”。药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它是以药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食疗的好方法。宋代有《粥品》一书问世,官方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共载药粥 129 种;明代高濂的《饮馔服食笺?粥糜类》中共收粥品 38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共收粥品 50 多种;清代曹慈山的《养生随笔》则收载了 100 多种,可谓洋洋大观。
  另外很多粥料,本身也是方剂中的一味药,例如北秫米,北秫米为禾植物粟(一说为高粱)的干燥种子。甘,微寒。入肺、大肠经。北秫米有和胃安眠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引起的夜寐不安,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症,常配半夏同用。如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距今已有两千余年。临床疗效确切,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本方由半夏、秫米组成,用于湿痰内盛、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失眠症,有祛痰和胃,化浊宁神之功。据《内经》述,本方服用,“新发病者,覆杯则卧,汗出而愈”,“久病者,三次饮服而愈”,可见疗效迅捷。
  再如粳米,粳米是大米的一种,其粥有“世间第一补”之美称。粳米的糙米比精白米更有营养,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概率。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临床主要用于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阴伤、胃气不足,口干渴、诸虚百损等。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粳米可防过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故能防止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粳米也有忌用:如糖尿病、干燥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属阴虚火旺和痈肿疔疮热毒炽盛者不宜食用,否则易伤阴助火。粳米方药举例:如粳米竹沥饮:粳米100g,炒香,加水适量研磨成浆,每次用一半,兑入竹沥2匙服用。源于《圣济总录》。本方取粳米益脾胃,竹沥清热、除烦渴。用于胃热口渴、烦闷。此外,粳米在《伤寒论》等书的古方中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的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用本品益脾胃而补虚;治“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的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用本品滋养胃液;治阳明经热盛的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用本品益胃、保护胃气。
  2、粥与养生
  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谈到粥与养生,首先就要说说喝粥的益处:增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能够让人的脸容丰满有光泽。增力,吃粥能够滋补羸弱的身体,增长气力。益寿,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增加寿命。安乐,吃粥能够促朝进身体清净柔软,这是让人能够体会安乐的饮食。辩说,吃粥有利于滋润喉吻,对人论法议经有帮助。除风,吃粥能够调和身体,上下通利,并且消除风寒。消宿食,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辞清,吃粥的人,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说话的声音清晰,昂扬。除饥,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让饥饿感马上消除。消渴,吃粥能够让人喉吻沾润,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容易消化,白米熬煮温度超过60摄氏度就会产生糊化作用,熬煮软熟的稀饭入口即化,下肚后非常容易消化,很适合肠胃不适的人食用。增强食欲,补充体力。生病时食欲不振,清粥搭配一些色泽鲜艳又开胃的事物,既能促进食欲,又为虚弱的病人补充体力。防止便秘。稀饭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粥,除能果腹止饥之外,还能为身体补充水分,有效防止便秘。预防感冒。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调养肠胃。胃功能较弱或溃疡患者,平日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很适合喝稀饭调养肠胃。
  由于药食同源,诸如山药、黄精、桂圆、胡桃、芝麻、绿豆、红豆、芡实、栗子等本身既是药物,又是食物,与米煮粥,香甜可口,无论男女老少皆喜食。再如人参、黄芪、枸杞、天冬、茯苓、苁蓉、山楂等补益之品,一旦入粥,其功效更佳。况且粥是日常食物,药味加减灵活,服食简便易行,长久服用亦可调补养生。民间常有春食荠菜粥,夏食绿豆粥,秋食藕粥,冬食羊肉粥、腊八粥,颇得四时食养之宜。其他如荷叶粥、红豆粥、牛乳粥、鸡肉粥、肉粥、鱼片粥等,亦各有其不同功效。需要注意的是食粥养生中,要因人、因病选粥,适量为宜,不可过度。
  3、喝粥养生误区
  粥可养生,亦可食疗,故许多人,不论男女老少,每餐总是喜欢吃一碗,更有各种所谓养生专家花样百出,教导百姓乱吃随喝。殊不知喝粥有好多误区,有些人并不适合喝粥。
  首先糖尿病人不适合喝粥,粥含水分多,比米饭和馒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粥熬的时间越长,越黏糊,越好喝,升高餐后血糖就越快。这是因为食物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则血糖指数越高。粥熬的时间长,大米中的淀粉就部分分解成了短链的碳水化合物,如糊精。糊精比淀粉更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直接升高血糖浓度,即升高餐后血糖。研究发现,大米粥血糖生成指数为69.4,牛奶血糖生成指数为27.6,远远低于粥。所以早餐最好吃牛奶、豆浆或酸奶。当糖尿病患者发烧、胃肠不适或有感染、手术等其他情况,不能吃普通饭时,也可喝些粥、面片汤、鸡蛋羹或烂面条。但是,粥不要熬的时间太长、太黏。必要时可适当增加降糖药和胰岛素的剂量,这样会更稳妥。
  其次,胃不好的人要少喝粥,不少人认为粥养胃。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因为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可以帮助消化的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 偏高的粥在进入胃里后,会起到稀释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这同样不利于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宜老喝粥,而应选择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三餐不能总喝粥,这个错误老人常犯。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不可顿顿喝。粥属于流食,在营养上与同体积的米饭比要差。且粥“不顶饱”, 吃时觉得饱了,但很快又饿了。长此以往,老年人会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将粥煮得稠一些,配个肉菜,或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等,都能补充能量。冰粥并不可取,冰粥是夏天的热卖食品,但它不适合体质寒凉、虚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粥喝多了不仅会使人体的汗毛孔闭塞,导致代谢废物不易排泄,还有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中医之言,粥道发微相关文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加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很容易被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所侵扰。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的特色也随之显现出来。“不治已病治未病”,如何通过养生保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茶道,作为传统中医文化之一,长期备受各阶层的关注和喜爱,它的清静恬淡使之成为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
发布于 2023-03-27 08:11
0评论
中医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本品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人们熟知的补气药,《本草纲目》言“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之”。 黄芪为临床重要的补气药,早在《本经》中已被列为“上品”药材,言其“补虚,小儿百病”。《别录》言其“补丈夫虚损,益气,利阴气”。《日华子本草》言其“助气长筋骨,长肉补血”。 《本草备要》言其“益元气,壮脾胃”,凡
发布于 2024-01-04 16:36
0评论
粥义解说 燕麦,又名雀麦、野小麦、野大麦,为禾本科植物雀麦的种子,生长于山坡、荒野、道旁,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 燕麦是我国古老的粮食作物,是在2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中医认为,燕麦性味甘、平,归脾、胃、肝经,有益肝和胃之功,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食少纳差,大便不畅等。营养研究表明,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每百克燕麦蛋白质的含量为14.72克,脂肪7.14克,粗纤维1.2
发布于 2023-10-20 22:36
0评论
颈椎病和腰突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脑电视等家庭办公用品的频繁使用,颈椎病和腰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学习工作的压力,不正确的坐姿导致颈椎病和腰突症的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变”,在现代养生保健的观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导引术则是治疗颈椎病和腰突症的最佳选择。导引是我国传统祛病健身方法,是人类最古老的医术之一,是通过呼吸
发布于 2023-03-27 08:16
0评论
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治疗疾病的医学体系: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医疗方法各有优势。目前西医占医学的主流。现在,人们受现代科学思维的影响,对疾病等发生、诊断、治疗,常有“必究其源,务求其效”的想法。但临床上有些症状却不容易明确诊断;西医的临床疗效不佳。而中医对此常有不俗的疗效。中医的诊断之症状性诊断,根据主诉,应用中医的辩证思维,来确定病位、病势、寒热虚实;据证而用药。其诊断有一定的模糊性,对
发布于 2023-02-23 00:56
0评论
大凡形容女性,总是听到“痘痘女”、“黄脸婆”、“弱不禁风”、“不可理喻”、“当青春期遇见更年期”等等之言,有谁知晓女性一生,何以至此?女性的一生由七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生理阶段组成,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过渡期)、老年期,前四期若无特殊病症,可以顺其自然待瓜熟蒂落。青春期后期很快进入性成熟期,此后从18岁-49岁左右持续近30年是女性一生鼎盛之时,期间大
发布于 2023-03-10 22:06
0评论
概述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为了生活工作不得不努力工作身体随之超负荷很容易出现问题,长时间的办公室工作很容易使得人们患上治动脉粥样硬化这类疾病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且比较重要的类型。这种病不知道怎么进行医治,因为我邻居就得了这个病但是到现在还是没有治愈,但是听别人说用中医可以治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们如果患有此类疾病就要要及时去接受治疗,那么我们不禁会问中医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步骤/方法:
发布于 2023-04-15 15:04
0评论
青少年学习比较紧张,加之电脑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近视眼教育缺乏,导致青少年近视眼患者的不断增多,更令人担忧的是,配戴眼镜已经成为解决近视眼的主要方式,结果导致视力只能不断下降。对不断出现的各种治疗方式和仪器,青少年和家长都显得茫然不知所从,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结果视力仍然不断下降。其实,近视眼的防治并不复杂,中医治疗近视眼可以很简单,也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效果也是非常确切的,与五花八门直接作用于
发布于 2023-03-29 05:06
0评论
肺痹病名肇始于《内经》。《内经》中共有五篇论及本病,有病因病机研究,有诊断探讨,有脉证罗列,侧重各有不同。《素问・痹论》曰:“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又云:“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淫气喘息,痹聚在肺。”《素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
发布于 2022-11-29 05:01
0评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时期,现代医学一般定义为45-55岁,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平均年龄为49.5岁。现代中医将本病命名为“绝经前后诸症”或“经断前后诸症”,其病因病机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因此,“七七之年”与现代医学报道的更年期综合征平均年龄49.5岁相符。围绝经期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
发布于 2023-03-10 21: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