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2 14:21

       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从最初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到现在逐渐公认的慢性低度炎症,精神、饮食,菌群失调等因素的多方位调控,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的调控网络,而环境内分泌与该网络的任一环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空气污染物颗粒、二酚A、精神压力、光污染等方面阐述大气污染、食品添加剂、神经精神因素和生物周期改变对代谢紊乱的影响。
  1、空气污染物颗粒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空气中污染物颗粒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已被公认,空气颗粒物质(PM) 是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按其粒径大小, 可分为粗分散系( 粒径> 10Lm) 和胶体分散系( 0. 01~10Lm) 。其中, 粒径0. 1~ 10Lm 为可吸入颗粒物, 也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居民生活废气的排放和建筑的大兴土木,大气中一些污染物浓度明显上升,如:PM2.5,PM10,NO2,SO2,CO等,其中PM2. 5对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日渐受到关注。PM2. 5为空气中直径小于2. 5Lm 的颗粒物质, 又称为细颗粒物。因为PM 2.5 可以富集、携带多种致癌和有毒物质, 如PAHs、重金属元素等, 所以, 近年来有关可吸入颗粒物研究的热点正逐渐从研究粗颗粒( PM10 ) 转向研究细颗粒(PM215 ) 甚至超细颗粒。大部分有害元素和化合物都富集在细颗粒物上, 而随着其粒径的减小, 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和在呼吸系统的吸收率以及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也随之增加, 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也越大。有研究提示[1]当大气PM10 、PM2.5浓度上升10ug/m3 时, 总死亡数分别上升0.53%( 0.22%- 0.85%) 和0.85% (0.32%-1.39%)。
  PM2.5对呼吸系统损伤尤甚,Churg等人用电镜对10 例温哥华居民的肺脏解剖标本分析发现,沉积在肺实质内的粒子96% 为PM2. 5 , 提示肺脏对此粒径范围的颗粒物具有较高的滞留选择性。
  上海市阴霾期间PM2. 5 、PM10污染与呼吸科、小儿呼吸科门诊人数的相关分析[3]显示在霾发生当日,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50 μg /m3 ,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 和0. 5% ; PM 2.5日均浓度每增加 34 μg /m3 ,呼吸科、儿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2% 和1.9% ;同时PM 2.5、PM10污染对门诊人数影响的滞后累积效应大于当日效应,且在霾污染暴发第6天d 时累积效应达到最大化. PM2.5的浓度在一年当中并非恒定不变,有学者对巴西6座城市 PM 2.5的监测发现,PM 2.5的浓度在南半球夏季(11月到2月)较低。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糖尿病患者是颗粒物污染的易感人群。Alexandra Schneider研究发现 ,暴露在PM2.5颗粒中,可对心血管及血液系统造成损害,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研究取22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1岁)作为研究对象,以全身炎症、血凝、自主心律作为指标来研究短期暴露在PM2.5对人体的影响,结果显示:肥胖的糖尿病人群,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低脂联素,高铁蛋白或者谷胱甘肽转移酶M1无效基因型的人群有更高的IL-6水平,在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情况下,暴露天数在4天后,复极化出现了变化。这提示暴露在较高的PM2.5环境中,会改变血管细胞的复极化,由此可能提高心力衰竭的风险,并导致心律失常。暴露在PM2.5环境中也会提高全身炎症反应的水平,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会加强二者之间的效应。现在大部分对污染物的流行病学研究有赖于地面上建立的检测网络,但地面上对PM2.5的检测,经常受到限制,例如污染物在空间的不均匀分布等,  卫星连续性分析陆地表面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与PM2.5的关系也显示冠心病和PM2.5的暴露相关。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短期内暴露于PM2.5环境中,并不会增加缺血性卒中的概率 。
  2、双酚A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质 ( Endocrine D isruptors, EDs)是一类能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进而对生物体整体、后代及种群造成负面影响的外源性化合物或混合物。
  以双酚a为代表的内分泌干扰物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病的作用不容忽视。 肥胖与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是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的诱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环境因素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统计显示目前全球约有10亿成年人超重, 肥胖人口约有3亿。 在世界上20-79岁成年人口中, 糖尿病患者比例约占6.4% ,
  双酚A(BPA)作为一种化工材料,广泛用于塑料包装、奶瓶,塑料容器等,它是一种能影响人内分泌和代谢的干扰物,宁光教授等人研究显示,上海宝山区3423名40岁以上的居民尿BPA与OGTT、体重、BMI的关系,发现中老年人群中,尿BPA 水平与超重、全身性肥胖、腹型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该结果提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对BPA的暴露。 2008年4月18日, 加拿大卫生部门宣布禁止使用含双酚A的塑料制造婴儿奶瓶,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因为双酚A的干扰效应证据,而决定限制化合物应用的国家. 但目前无论对于绝大多数环境污染物质的危害及是否有必要采取行动等问题,学术界还是管理部门尚存在激烈争议。
  美国进行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尿液中双酚A 浓度越高, 则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的几率越高。
  3、环境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 类似雌激素作用的化学物最多, 又称为“环境雌激素”。该类物质在结构或功能上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 能够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虽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及运动的减少是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的主要环境诱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对肥胖和糖尿病产生的诱导也不容忽,而雌激素水平在大脑对体重和能量代谢的调控中也起重要作用.
  对叙利亚仓鼠的研究发现,雌激素暴露可以减少其体重, 降低脂肪含量, 但不影响其进食量. 用特莫昔芬( Tamoxifen)处理则可以减弱雌激素的这种效应 , 敲除小鼠雌激素受体ERA基因将导致小鼠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 这些研究显示雌激素受体介导的调控途径在肥胖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绝经期妇女容易罹患肥胖, 而对超重或肥胖的年轻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疗法可以减轻其脂肪堆积,改善体脂肪分布,这表明内源性雌激素可以促进脂肪降解 。一些外源雌激素活性化合物可能与脂肪组织的生成有关。
  激素约有80 余种, 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动物雌激素、人工合成雌激素四大类。天然雌激素主要包括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 其中以雌二醇的效应最强。
  上海市调查表明, 全市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已达1%。儿童性早熟的发病与雌激素的影响有关。随着饲料中添加剂的应用,动物的生长周期和市时间缩短,但某些添加剂残留在动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蓄积效应,影响人类健康。儿童长期使用此类含动物雌激素的食物,可能是造成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此外,某些植物雌激素,如豆源性异黄酮等,长期食用,也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干扰物也会对甲状腺轴造成影响。婴儿期摄入过多的豆制品,在青少年时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发病率会上升。
  某些工业原料有雌激素样作用,如多氯联苯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也发现有雌激素样作用。多氯联苯广泛用于电子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是塑料、橡胶生产的增塑剂,它能使油相物质更好的分散于水相中。胎儿期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可能损伤其睾丸功能,并缩短其出生后的肛门-睾丸间距。增塑剂与“起云剂”的作用类似,是被禁止用于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塑料包装中的, 而用相对价廉的塑化剂替代可食用的“起云剂”可造成对人体的慢性毒性损害。儿童代谢率较快,且通过“手口途径”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机会较多,故儿童长期暴露在环境雌激素中,容易造成假性乳房发育和性早熟的发生。
  邻苯二甲酸盐广泛存在于女性使用的护理产品,如香水、染发剂、指甲油、体味去除剂当中。国外研究发现,在2002-2005年间,对337名使用的13种护理产品(PCP)的女性,进行3-36个月的随访,观察尿液邻苯二甲酸酯代谢产物的浓度与护理产品之间的关系,并做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使用PCP的女性,特别是香水或者芳香产品的女性,尿液中多种邻苯酸二甲酯代谢产物的浓度升高。女性孕期暴露于邻苯二甲酸盐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同时,自身也会增加罹患AD和LEI的风险。台湾学者发现:乳房提前发育的女孩,体内MMP((96.5~134.0 ng/ml))的水平较对照组((26.4 ~30.0 ng/ml))高,这提示邻苯二甲酸酯对青春期女孩有一定影响。

环境对糖代谢异常和内分泌紊乱的影响相关文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一常见疾病,主要见于中年肥胖男性,在一般人群中满足目前临床及多导睡眠图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诊断标准者成年男性的发病率约为2-4%,成年女性约为1-2%;而如仅仅以PSG作为诊断标准(即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
发布于 2022-10-07 22:18
0评论
早期的Framinghan心脏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分别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和2.47倍。1998年East-West研究发现,先前发生过心肌梗死(MI)或有冠心病(CHD)证据的非糖尿病患者与无CHD证据的2型糖尿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MI的生存率比较,两者死于CHD的风险比(HR)大致相当,从而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的概念。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
发布于 2023-03-10 10:56
0评论
代谢综合征:这一概念最早由Reaven于1988年首先提出,以后又有学者称之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X综合征,是一组与心血管病危险相关联的多症候群的综合征,往往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疾病防治的主要问题,也是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乳糜微粒及其残粒]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
发布于 2022-10-19 13:29
0评论
    女性与生俱来就与内分泌结下了不解之缘,较之男性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对内分泌的改变更加敏感,也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所以需要加倍呵护。现代社会的女性与男性一样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重担,而且额外还需要承担孕育生命,养儿育女的的重任,生命周期的交替和工作中的压力首先表现为内分泌的异常,如女性的发育,生育,直到衰老,胎儿期的性发育异常,儿童性早熟,青春期的性格改变,容貌改变,皮肤变化,多囊卵巢综合
发布于 2023-03-22 15:11
0评论
专家指出,在生活中会影响怀孕的因素很多,如果同居两年以上还没有怀孕,那么就有必要去医院进行检查了,众多导致女性不孕因素中内分泌失调是很常见的一种的因素,因为内分泌失调会导致女性排卵有障碍,黄体功能不足就会发生女性不孕。 1、【排卵障碍与不孕】 排卵障碍,又称为不排卵,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排卵障碍除引起不孕外,还可导致月经失调、闭经、多毛、肥胖等症状。另外,如果长期不排卵
发布于 2022-12-01 19:39
0评论
概述 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的运行是我们整个身体正常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来的,内分泌出现失调的话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比如上火、长痘痘、月经不调等这些症状的,所以维持内分泌是一个很重要的。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导致内分泌失调的一些原因。 步骤/方法: 1、 首先就是生活作息出现严重的不规律话,饮食上经常的有一顿没一顿的,经常出现熬夜,休息不足等这些情况的话就是导致内分泌出现紊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发布于 2023-11-06 04:31
0评论
内分泌系统是个大家族,既有我们熟知的甲状腺、胰腺、性腺,也有“名气稍小”的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等。腺体分泌异常,会导致激素失衡,进而出现多种症状。打个比方,内分泌腺体就是网上商家,分泌的激素就是顾客(身体各器官)买的东西。商家发货后,物流公司会把商品(激素)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目的地。如果顾客选错商品、商家写错地址、快递员送错地方,都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许多生活、饮食习惯,还有一些疾病、肿
发布于 2023-03-12 16:52
0评论
内分泌紊乱 紧急避孕药吃多了会造成内分泌紊乱、经期也会不正常,这样你就更无法预测你的生理周期以及安全期,所以这样就会恶性循环,怕怀孕而一直服用。一般紧急避孕药一年只能两三次,这样胡吃对身体很不好,应该等到下次月经来,就禁止服用紧急避孕药,等待身体恢复。 影响生育 紧急避孕药吃多了会影响生育。避孕药吃多了不但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和经期紊乱,对于生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肝功能异常 避孕药物会影响胆汁的排
发布于 2023-03-15 19:53
0评论
女性患乳腺增生的病因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工作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各种压力造成的神经精神因素等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而使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现代人的精神压力普遍很大,而女性面临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等状况充满了变动的因素,一些女性出现由精神因素引发的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睡不好觉、脾气暴躁,这些都会对乳腺产生不良
发布于 2023-03-22 05:18
0评论
女性患乳腺增生的病因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工作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各种压力造成的神经精神因素等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而使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现代人的精神压力普遍很大,而女性面临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等状况充满了变动的因素,一些女性出现由精神因素引发的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睡不好觉、脾气暴躁,这些都会对乳腺产生不良
发布于 2023-04-01 01:2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