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对放化疗高度抵抗,免疫治疗是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疗效十分有限。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这一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的分子靶向药物不断问世,肿瘤的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时代。针对肾细胞癌(RCC)独特发病机制的靶向药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标志性事件是美国FDA分别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批准了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用于治疗MRCC。至2009年6月,美国FDA已经批准舒尼替尼(索坦)、索拉非尼(多吉美)、贝伐单抗联合干扰素-α(IFN-α)、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5种靶向治疗方案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同时以阿西替尼和pazopanib(小分子靶向药物)等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1、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索坦是新型的小分子多靶点口服治疗药物,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既有很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又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索坦在晚期肾细胞癌治疗领域具有核心地位,是唯一突破晚期肾癌2年生存期的治疗药物。
药理作用:索坦能抑制多个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其中某些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肿瘤生长、病理性血管形成和肿瘤转移的过程。索坦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R1、VEGFR2和VEGFR3)、干细胞因子受体(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1型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和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RET)等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主要代谢产物与舒尼替尼活性相似。
用法用量: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推荐剂量是50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4周,停药2周(4/2给药方案)。与食物同服或不同服均可。
疗效:整体来说对90%左右的肾癌病人有效,有效的病人中少数病人可以使病灶消失,部分病人可使病灶变小或肿瘤在用药过程中保持稳定。不良反应:最常见: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泻,部分病人还可以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症等,大部分不良反应不重,且可以治疗。
2、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是一种新颖的二芳基尿素,化学名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酰脲]-苯氧基}-吡啶-2-羧酸甲胺,临床使用的是索拉非尼的甲苯磺酸盐。索拉非尼是由拜耳公司和ONYX公司共同研制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剂,具有靶向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索拉非尼采取“多靶点”方式攻击肿瘤细胞,它一方面可以通过上游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和FLT-3,以及下游抑制RAF/MEK/ERK途径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减少肿瘤细胞增生;另一方面,通过上游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和PDGFR,以及下游抑制RAF/MEK/ERK途径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减少肿瘤血管生成。
推荐服用索拉非尼的剂量为每次0.4g(2×0.2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口服,以一杯温开水吞服。
国外有多项研究表明,索拉非尼在晚期RCC治疗中疗效显著。由于索拉非尼能选择性地针对肿瘤细胞,所以它的不良反应较传统化疗药物轻微,有利于患者长期使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RCC中国用药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武汉同济医院肿瘤内科、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科等4个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研究结果显示,疾病控制率达84.21%,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42周,较安慰剂组延长了一倍。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皮疹、脱发、瘙痒、恶心和食欲不振等。该研究说明索拉非尼可有效控制中国晚期RCC患者的疾病进展,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3、其他靶向药物
贝伐单抗联合IFN仍是目前mRCC的一线治疗方案。 依维莫司 依维莫司是一种口服mTOR抑制剂,近期已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路(NCCN)肾癌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TKI失败后的二线治疗药物,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和贝伐单抗治疗无效的患者都可以换用依维莫司。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及生化异常、黏膜炎和疲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