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可由口腔或颌面部的任何刺激引起。由于其发作时疼痛剧烈难忍,治疗后易复发,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对于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较多,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注射、射频热凝、手术等,但治疗效果都欠佳,归其原因主要是对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学者们根据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能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假说。
微血管压迫是三又神经痛的病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研究认为三叉神经痛的产生是由于三叉神经节或根损伤,如血管压迫或炎症等造成的损害,导致三叉神经节内一小丛神经元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当三叉神经任何一个分支受刺激时,处于激发状态的这一小丛神经元被激活,其冲动可迅速激活周围的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发放现象,很快超过阈值,临床上即出现一个短暂的剧烈难忍的疼痛。经过一个短暂的自主发放现象后,由于快速放电所产生的内在的抑制过程使活化作用减弱并进入不应期,进而出现一次微小的刺激而引发整群纤维的兴奋,使疼痛持续数秒。
另外有研究表明,在没有血管性压迫损伤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存在着脱髓鞘病变,且病变沿着三叉神经根的近心端延伸,到达脑桥连接处,脱髓鞘区域星型胶质细胞的突起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尽管对于脱髓鞘病变形成的原因尚有争议,但对于三叉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理改变和病因,已得到了一定的公认。
因此修复神经的损伤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个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