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5 10:01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春打虎”,冬令调补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哪些人需要冬令进补呢?笼统地说,凡有虚证者可以进补,无虚证者不需进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人群:患有慢性疾病而中医辨为虚证者;老年或体弱以虚证为主者;亚健康人经中医辨证以虚为主者。

  一般来说,虚证不明显,目的是健身,或药补后体虚已有改善者,不妨有选择地食补,虚证明显或病后虚弱者,初期宜用药补,药补中的膏方是冬季虚证调养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虚症的调理,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的调和情况,调理方法也不相同。如阳虚者温阳,阴虚者滋阴,脾虚者健脾,肾虚者补肾,须多种药物相互配伍。进补的具体方法可分为平补、调补、清补、温补、峻补五大类。因此辨证进补是进补的关键,如补不对症即不分虚实,盲目滥补,或补不得法、过量服用补药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对人体不利。
  虚证调养适宜用膏方,膏方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的需要,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并将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熬、去渣,将药汁经微火浓缩,再加入辅料,如饴糖、蜂蜜、阿胶、鹿角胶等收膏,形成稠厚的糊状补膏。

虚证的中医调补相关文章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①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
发布于 2023-01-29 01:07
0评论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疾病的气血阴阳不足称虚证。冬令调补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内经》有“秋冬养阴”、“阴精所奉其人寿”之训,人体只有在秋冬养好阴,藏好阴,春夏才能有生和长的资本。也是说人应该顺应自然变化,并在自然的生长收藏的规律下和谐生活。这是“勿逆天时,是谓至治”的思想在秋冬季节治疗中的体现。选用膏滋药是比较合适的一种进补形式。随着季节的变化,目前已是寒露节气,气温下降,万物渐显肃杀,又到冬令
发布于 2023-03-25 09:51
0评论
①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④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
发布于 2023-03-14 09:11
0评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服用加味逍遥丸或者是补中益气丸等药物来治疗月经不调,其具有一定的效果,我们不否定中医在治疗某些疾病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我认为中医治疗月经不调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为此总结专家对这种疾病治疗方式的阐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
发布于 2024-02-21 23:21
0评论
肝为风木之脏,时应于春。在生理上职司疏泄、主藏血、主筋,以血为体,以气为用,内寄相火而体阴用阳;在病理上则多见气机郁结或上逆、横逆,具有易生风动火的特点。肝气之用,以“动”为特点,一旦用之过度,则损耗而虚。另外,酒色过度,暴病久病,年老体弱,用药不当等皆可损耗肝气,形成肝气虚证。肝气虚证的主症是,胁肋虚闷或坠胀,精神扰郁、胆怯,视物不清、幻影,四肢麻木、痿弱无力,月经不调、男性阳痿以及性功能障碍
发布于 2023-01-17 07:11
0评论
我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讲究标本兼治,对于许多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例如肾病。中医认为,肾虚大体分两种:阴虚证和阳虚证。肾虚症状里如果有寒的征象,如畏寒、手脚冰凉就是阳虚;如果同时有口干舌燥、手脚发烫等热的征象,那可能就是阴虚。肾虚与人体衰老有很大的关系,补肾在预防早衰过程中不可忽视。下面凤凰中医教您4招补肾防衰老的中医妙方。 食:肾色黑 《黄帝内经》认为“肾色黑”,因为颜色中黑
发布于 2024-03-25 01:04
0评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与保健。从日常饮食到保健药品,以及中成药中草药,只要一与“补”字相联系,都颇受欢迎。然而,在“补”被普遍实施于生活与临床的过程中,有些不仅得不到应有的补益作用,反而会出现诸多不适,这些往往被归之于“虚不受补”。“虚则补之”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最早见于《内经》,历代医家对补虚均很重视。明末医家绮石将虚损虚劳做一专论而著《理虚元鉴》,详细论述了
发布于 2022-09-29 07:04
0评论
自古以来,“虚则补之“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但某些人稍多吃一些大枣就会出现口干、舌疮,进食参、芪、茸之品则出现纳食差、胸闷、脘腹胀满,甚至出鼻血。于是,就自行判断为“虚不受补”。探究“虚不受补”的内涵,其实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补不对证:每种补品只适合一定体质及对应的病证。如果不辨气血阴阳、不辨五脏虚实,就一味地滥补,就会出现不适症状。这是所谓的“虚不受补”的原因之一。2、虚实夹杂,只补不清有些
发布于 2023-02-22 12:51
0评论
脏腑之间有互相资生、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肺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脏器和整体,故有“其邪展转,乘于五脏”之说,肺痨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为肺母,肺虚则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虚更重,互为因果,终致肺脾同病,见神疲乏力、纳呆、便溏、畏寒、倦怠等症。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子盗母气,致使肺气更为耗竭,而不能滋养于肾,终致肺肾
发布于 2023-11-02 09:42
0评论
1、冬令调补的优越性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冬令与肾气相通、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冬季是补肾的最佳季节。2、膏方调补慢性肾病的适应证(1)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肿瘤术后,病情稳定,服用中药汤剂有效;(2)小便频数、尿失禁、夜尿多、反复尿感,属于肾虚膀胱失约;(3)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自觉乏力腰酸,易疲劳,体力不支,属于亚健康状态;(4)肾虚、阳痿早泄、遗精、脱发、耳鸣、早衰;(5)中
发布于 2023-03-26 23: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