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10 19:33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经常有老人说自己头晕、不舒服。而颈动脉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其发病率很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的约占9%。颈动脉狭窄的一个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即在颈动脉壁上形成的斑块。当这些斑块扩大或破裂时,会引起颈动脉狭窄或栓塞,使远端灌注压力下降,导致低灌注脑梗塞。这使得颈动脉狭窄病变与脑缺血性中风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颈动脉狭窄本身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容易发现。部分患者可因脑缺血而出现症状,如耳鸣、眩晕、眼前发黑、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嗜睡、多梦等。早期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麻木、感觉丧失或感觉异常、上肢或下肢无力、面肌麻痹、单眼突然变黑等。如果发生在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一侧,可引起语言障碍,这种症状只出现几分钟,也可以是几小时,但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就是常说的 "小中风 这就是常说的 "小中风",或短暂性缺血(TIA)。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典型的脑梗塞症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半身不遂、感觉障碍、脑神经损伤,甚至昏迷和死亡。

然而,许多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检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在颈根部或颈动脉线处听到血管杂音。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特别是严重的狭窄或斑块溃烂,被认为是一种 "高危病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60岁)、性别(男性)、长期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的筛查。高危人群包括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尤其是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以及体检时发现颈动脉血管杂音的患者。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是基于病人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其中,DSA是检查的 "黄金标准"。如果你有这些临床发现或风险因素,我们建议你到当地医院进行适当的检查。

动脉狭窄的治疗目前以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为主。药物治疗只对轻度狭窄有效。对于严重的狭窄(70%以上的血管被堵塞),只有手术治疗,标准的手术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具有创伤小、血流阻断时间短等优点。

颈动脉狭窄的预防主要是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食物,注意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发现有明显的颈动脉狭窄时,积极到医院进行治疗,防止中风。

颈动脉狭窄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怎么办?相关文章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出血性脑卒中主要为大脑内囊区的血管硬化、破裂出血所致。而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部血供不足或阻断的临床表现,主要由于颅外或颅内的脑部供应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性斑块或溃疡使其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缘故。后者较前者更多见,其中又以颈动脉狭窄最为常见,约占颅外、颅内闭塞性病变的80%。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随着机体的衰老和血
发布于 2022-10-10 21:03
0评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是间充质来源的多潜能干细胞,可以促进损伤、衰老器官的结构及功能修复,是当前再生医学最有潜力的种子细胞。BMSCs在体外具有分化为肌肉、骨骼、脂肪及神经等多种组织前体细胞的潜能,近年来国内外对BMSC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较多,BMSCs移植的有效性目前已达成共识,然而细胞治疗的机制依然是众说纷纭。现将B
发布于 2022-10-10 08:23
0评论
脑卒中分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下面着重讲一下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血栓的早期识别。它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房颤、小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死亡,造成偏瘫、失语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认识和识别脑卒中的蛛丝马迹,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抢救,对于减轻患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尤为重要。其实,诊断脑卒中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并不难,国际上通用的快速识别方法是使用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CPSS)进行检查
发布于 2022-10-04 12:45
0评论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存活者往往残留肢体瘫痪和失语等症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以往对缺血性卒中注重于治疗,对其危险因素的防治关注较少。然而,实际上缺血性卒中是最可预防的严重疾病之一,积极的预防往往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及药物预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预防性治疗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1、抗血小板治疗 动脉粥样
发布于 2023-01-24 22:07
0评论
缺血性卒中病因: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尤其是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随后出现脑组织的缺血坏死,进而出现临床上的症状。这些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管夹层、烟雾病、房颤、心脏瓣膜病变、心律失常、全身血液系统疾病、血管炎等疾病。并不是所有的脑梗都是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脑组织的静脉回流同样可以出现静脉性的梗死,如皮层静脉血栓及颅内静脉窦血栓。
发布于 2023-03-06 10:41
0评论
可以引起脑血流中断的基本机制有3种:源自尽心端的栓塞阻断下游动脉血流;局部闭塞:常有近端或远端的原位血栓形成所致;全脑低灌注。大部分缺血性卒中为栓塞(25%为心源性栓塞)和原位血栓形成所致,少数为慢性低灌注所致。在大血管病中,上述3中机制均可能参与。例如:一侧颈动脉严重狭窄(由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所致),由于急性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所致栓子和(或)进一步狭窄和远端低灌注造成远端缺血,而心脏的低输
发布于 2023-01-25 04:17
0评论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中国每年约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校正年龄后的每年脑卒中发病率约为116-219/10万人口,每年脑卒中死亡率约为58-142/10万人口。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脑卒中后约一半的幸存者留有明显的功能残疾,很多都需要在医院、养老院等医疗机构度过余生。上面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似乎有些遥远,但脑血管病已经是中国人第一大死因,超过了可怕的癌症、心梗,足可见其流行
发布于 2022-11-24 14:36
0评论
老年朋友都害怕中风,很多人都说,宁可死也不愿瘫。中风大部分的病因都是脑梗死,所谓脑梗死,就是供应脑的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梗死。人体供应脑的血管包括一对颈动脉和一对椎动脉,其中两根颈动脉为脑组织提供80%以上的供血。所以,当发生颈动脉狭窄时,脑供血就会明显减少,一旦颈动脉狭窄部位斑块碎片脱落,就会顺血流堵塞脑血管,导致中风。据统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将近一半与颈动脉狭窄有关。颈动脉狭窄的
发布于 2022-12-22 14:40
0评论
什么是脑中风: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通俗地说,就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中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已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致死
发布于 2023-03-14 09:26
0评论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高达17.7%。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好血压是减少脑梗死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多数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是合适的,此时能显著减少脑梗死的复发。最新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年版)建议: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血压≥140/90mmH
发布于 2022-12-01 19:5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