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8 16:51

  小儿脱水以急性脱水为常见。脱水是由于一些病理因素导致体液量、主要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综合征,儿科常见的急症如腹泻、呕吐等均可引小儿脱水。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体液的生理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体液中的水、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等的动态平衡依赖于神经、内分泌、消化、呼吸及泌尿等系统的功能正常调节。体液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两部分。细胞外液分布于血管腔内和组织细胞间质区,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主要是细胞外液中的间质液的比例较高。

  由于小儿自身的生理特点,如肾功能未发育健全、消化和呼吸系统易被病原体侵袭感染,这些系统的功能极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调,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在儿科临床中极为常见。脱水时,患儿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体液和电解质丢失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丢失的速度及幅度,而丢失体液和电解质的种类反映了水和电解质(主要是钠)的相对丢失率。脱水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液体疗法,脱水发生的病因、以及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是液体疗法的主要依据。因此,为了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面对脱水患儿,临床医生在实施治疗措施前,要注意评价和判断脱水的病因、以及脱水的程度和性质。

  一、临床诊断和评价

  1、临床表现

  2、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脱水是由于体液量流失减少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综合征,注意原发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寻找引起脱水的病因,有利于治愈疾病。不同的原发病有其自身的临床表现,如肠炎的主要表现为腹泻,胃炎的主要表现为呕吐。

  引起脱水的原发病可直接影响患儿水电解质紊乱的性质,如腹泻时损失的是肠道的碱性液体,呕吐时损失的是胃内的酸性液体。

  3脱水的临床表现 脱水可引起患儿神经和精神状态的改变,使患儿出现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粘膜干燥和弹性差,重者可导致患儿出现尿少、周围循环不良及代谢性酸中毒。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脱水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临床医生需进行综合临床分析判断,准确全面地评价病情,才能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

  二、临床评价

  1、脱水程度的临床评价

  脱水的程度常以丢失液体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来评估。患儿常有液体丢失的病史及脱水体征,如果病人无近期的体重记录,体重下降的百分比常可通过体检及询问病史估算。一般根据前囟、眼窝的凹陷与否、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等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常将脱水程度分为三度。

  ①轻度脱水:患儿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体液的减少。临床表现为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体检时见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②中度脱水:患儿有5~10%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50~lOOml/kg。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③重度脱水:患儿有10%以上的体重减少或相当于体液丢失100~120ml/kg。临床表现为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口唇粘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甚至无尿。

  2、脱水性质的临床评价

  在脱水时,水和电解质均有丢失,但不同病因引起的脱水,其水和电解质(主要是钠)丢失的比例可不同,因而导致体液渗透压的不同改变。脱水性质的评估主要是依据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反映了水和电解质的相对丢失量,临床常根据血清钠及血浆渗透压的检测水平对其进行评估。

  血清电解质与血浆渗透压常相互关联,因为渗透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清阳离子、即钠离子的水平。脱水的性质可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3种,其中以等渗性脱水最常见,其次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少见。临床上常用血清钠的测定、患儿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判断脱水的性质。

  ①等渗性脱水:患儿的血清钠离子浓度在130~150mmol/L之间,此时,细胞内外无渗透压梯度,细胞内容量保持原状,临床表现视脱水的轻重而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外容量的丢失量。

  ②低渗性脱水:患儿的血清钠离子浓度低于130mmol/L,此时,水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使循环容量在体外丢失的情况下,因水向细胞内转移更进一步减少,严重者可发生血压下降,易出现休克。由于血压下降,内脏血管发生反射性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尿量减少,而出现氮质血症。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另一后果是进入肾小管内的钠离子减少,因而钠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加之血浆容量缩减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钠的回吸收更为完全,故尿中钠、氯离子极度减少,尿比重降低。若继续补充低渗性液体,则可产生水中毒、脑水肿等严重后果。由于低张性脱水时细胞外液的减少程度相对较其他两种脱水明显,故临床表现多较严重。

  初期可无口渴的症状,除一般脱水现象如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和前囟凹陷外,多有四肢厥冷、皮肤发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休克症状。由于循环血流量减少和组织缺氧,严重低钠者可发生脑细胞水肿,因此多有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发生惊厥和昏迷。当伴有酸中毒时常有深大呼吸;伴低血钾时可出现无力、腹胀、肠梗阻或心律失常;当伴有低血钙、低血镁时可出现肌肉抽搐、惊厥和心电图异常等。

  ③在高渗性脱水 :患儿的血清钠离子浓度大于150mmol/L,此时,水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压达到平衡,其结果是细胞内容量降低。此时,因细胞外液得到了细胞内液体的补充,使临床脱水体征并不明显,皮肤常温暖、有揉面感;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嗜睡,但肌张力较高,反射活跃。

  由于细胞外液钠浓度过高,渗透压增高,使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肾脏回吸收较多的水分,结果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后,水由细胞内渗出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结果使细胞内液减少。因细胞外液减少并不严重,故循环衰竭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都较其他两种脱水轻。

  由于细胞内缺水,患儿常有剧烈口渴、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等表现,甚至发生惊厥。由于脱水后肾脏负担明显增加,既要尽量回吸收水分,同时又要将体内废物排出体外,如果脱水继续加重,最终将出现氮质血症。

  3、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评价

  正常儿童血pH值与成人一样,均为7.4,但其范围稍宽,即7.35~7.45,pH值小于人7.35即为酸中毒,脱水引起的酸中毒多为代谢性酸中毒。

  机体体调节PH值在较稳定的水平取决于两个机理:

  ①理化或缓冲机制,可防止过多的酸或碱丢失。

  ②生理机制,主要为肾脏和肺脏等器官直接参与缓冲调节机制,使缓冲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血液及其它体液的缓冲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碳酸、碳酸氢盐系统和非碳酸氢盐系统。

  在血液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主要为血红蛋白、有机及无机磷,血浆蛋白占较少部分。在间质液几乎无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在细胞内液,碳酸、碳酸氢盐及非碳酸盐缓冲系统均起作用,后者主要由有机磷蛋白及其它成分组成。

  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原因是由于:

  ①吐、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少,热量不足,肠吸收不良,机体得不到正常能量供给导致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

  ②脱水时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组织缺氧致乳酸堆积。

  ③脱水使肾血流量亦不足,其排酸、保钠能力低下使酸性代谢产物滞留体内。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体含有酮味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可以很不典型。

  4、钾代谢异常的临床评价

  三、低钾血症

  人体内的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正常血清钾维持在3.5~5.0mmol/L,它在调节细胞的各种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当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胃肠液中含钾量较多(腹泻时大便中含钾量约为17.9±11.8mmol/L),呕吐和腹泻导致丢失大量钾盐;

  进食少,入量不足,肾脏保钾功能比保钠差,在缺钾时仍有一定量的钾继续排出,所以脱水时常有体内缺钾。但在脱水未纠正前,由于血液浓缩,酸中毒时钾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以及尿少而致钾排出量减少等原因,体内钾总量虽然减少,但血清钾多数正常。

  随着脱水、酸中毒被纠正,排尿后钾排出增加,大便继续失钾及输入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消耗钾等原因使血钾迅速下降,随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钾症状,如精神不振、无力、腹胀、心律不齐等。心电图可见ST段降低,T波平坦或倒置,QT间期延长,出现U波,且在同一导联中U波高血于T波。

  低钾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钾的摄人量不足;

  ②由消 化道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各种引流或频繁灌肠而又未及时补充钾;

  ③肾脏排出过多;如酸中毒等所致的钾从细胞内释出,随即大量地由肾脏排出,临床常遇到重症脱水、酸中毒病儿血清钾多在正常范围,缺钾的症状也不明显。当输入不含钾的溶液后,由于血浆被稀释,钾随尿量的增加而排出;酸中毒纠正后钾则向细胞内转移;糖原合成时可消耗钾。由于上述原因,使血清钾下降,并出现低钾症状。

  ④钾在体内分布异常:如在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病人由于钾由细胞外液迅速地移人细胞内而产生低钾血症。⑤各种原因的碱中毒。

  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不仅决定于血钾的浓度,而更重要的是缺钾发生的速度。当血清钾下降lmmol/L时,体内总钾下降已达10~30%。此时大多数患儿能耐受;起病缓慢者,体内缺钾虽达到严重的程度,而临床症状不一定很重。

  一般当血清钾低于3mmol/L时即可出现症状。

  包括:

  ①神经肌肉: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骨骼肌、平滑肌及心肌功能的改变,如肌肉软弱无力,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胃扩张;膝反射、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②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律紊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降低、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宽、出现U波、Q丁间期延长,T波倒置以及ST段下降等。

  ③肾功能损害:低钾使肾脏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重者有碱中毒症状。长期低钾可致肾单位硬化、间质纤维化,在病理上与慢性肾盂肾炎很难区分。此外,慢性低钾可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1、高钾血症

  当血清钾浓度≥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脱水时补液不当可造成医源性高钾血症,甚至危机生命,因此,见尿补钾是很重要的一个补液原则。

  高钾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肾功能衰竭、肾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使排钾减少;

  ②休克、重度溶血以及严重挤压伤等使钾分布异常;

  ③由于输入含钾溶液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等。

  高钾血症发生的临床表现:

  ①心电图异常与心律紊乱:高钾血症时心率减慢而不规则,可出现室性早搏和心室颤动,甚至心搏停止。心电图可出现高耸的T波、P波消失或QRS波群增宽、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等。心电图的异常是决定患儿是否需要进行对抗高钾血症治疗的最重要依据。

  ②神经、肌肉症状:高钾血症时患儿精神萎靡,嗜睡,手足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出现弛缓性瘫痪、尿潴留甚至呼吸麻痹。

  2、诊断和鉴别诊断

  3、诊断

  脱水的主要依据为患儿存在引起脱水的病因及脱水的临床表现两方面。脱水的诊断包括:①原发病的诊断;②脱水程度的诊断;③脱水性质的诊断;④水电介质紊乱的诊断,如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的诊断。

  详细的病史常能提供估计失水性质与程度的信息,故应详细询问病人的摄人量与排出量、体重变化、排尿次数及频率、一般状况及儿童的性情改变。当患儿有腹泻数天,摄入水量正常而摄人钠盐极少时,常表现为低渗性脱水;

  当高热数天而摄入水很少时,将配方奶不正确地配成高渗或使用高渗性液体时,可出现高钠血症;当使用利尿剂、有肾脏失盐因素存在而摄人又不足时,可出现低钠血症。但是,当患儿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肾源性尿崩症而水的摄人受限时,也可能发生高渗性脱水。一般腹泻的大便呈低渗,随着低渗液体的部分口服补充,使最终的脱水呈等渗性。

  4、鉴别诊断

  脱水的鉴别诊断包括:

  ①原发病的鉴别诊断;

  ②脱水程度的鉴别诊断;

  ③脱水性质的鉴别诊断;

  ④水电介质紊乱的鉴别诊断,如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的鉴别诊断。

  轻度、中度与重度脱水三者之间的临床体征常有重叠,单位体重液体的丢失有时难以精确估算,临床诊断时可以用“轻中度脱水”或“中重度脱水”来概括。应注意在患儿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时,往往对脱水程度估计过重。眼窝凹陷常被家长发现,其恢复往往是补液后最早改善的体征之一。

  四、临床治疗和评价

  1、病因治疗目的是指控制引起脱水的原发病,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2、液体疗法

  3、液体疗法的原则

  液体疗法是儿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恢复正常的体液容量和成分,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液体疗法总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

  ①定时、定性、定量、定速;

  ②先抢救生命,后祛除病因;

  ③先盐后糖、先快后满、先浓后淡、宁少勿多;

  ④见尿补钾,见惊补钙,及时调整;

  ⑤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一般情况下,肾脏、肺、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对体内液体平衡有较强的调节作用,故补液成分及量如基本合适,机体就能充分调整,以恢复体液的正常平衡;但如上述脏器存在功能不全,则应较严格地选择液体的成分,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选择补液量及速度,并根据病情变化而调整。

  液体疗法包括了补充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及继续丢失量。上述每一部分都可独立地进行计算和补充。由于体液失衡的原因和性质非常复杂,在制定补液方案时必须全面掌握病史、体检和实验资料及患儿的个体差异,分析三部分液体的不同需求,确定合理、正确的输液量、速度、成分及顺序。

  4、生理需要量的补充

  生理需要量涉及热量、水和电解质。维持液量和电解质直接与代谢率相关,代谢率的变化可通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影响内生水的产生,肾脏的溶质排出可影响水的排出。25%的水是通过不显性失水丢失的,能量的产生必然会影响到水的丢失,故正常生理需要量的估计可按能量需求计算,一般按每代谢lOOkcal能量需100~150ml水;

  年龄越小需水相对越多,故也可按简易计算表计算。生理需要量的需求取决于尿量、大便丢失及不显性失水。生理需要量应尽可能口服补充,不能口服或不足者可以静脉滴注1/4~1/5张含钠液,同时给予生理需要量的钾。发热、呼吸加快的患儿应适当增加进液量;营养不良者应注意能量和蛋白质补充,必要时用部分或全静脉营养。

  补充生理需要量要考虑包括热量、液量和电解质3个方面的问题。

  ①热量:用葡萄糖液供应。第一日补液要尽量供给基础代谢所需的热量,婴幼儿每日230~250KJ/K(50~ 60kcal/kg),补入足够的热量可以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等组织消耗。

  ②液量:每日摄入的液量要供给肺和皮肤挥发的不显性失水量或由汗、尿、大便等损失的水量,不显性失水占液体丢失的约1/3,在发热时增加。在禁食情况下,为了满足基础代谢需要,每日供给液量约为70~100ml/K。

  ③电解质:生理需要电解质量应尽量口服补充,不能口服或口服量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4~1/5张含钠液。发热、呼吸增快、惊厥患儿应适当增加进水量,长期输液或合并营养不良患儿更应注意热量和蛋白质的补充,必要时可用部分或全静脉营养液。

  5、累积损失量的补充

  即补充治疗前患儿已经存在的水电解质总的损失量,根据脱水程度及性质,给予定量、定时、定速补充。

  ①定量:补液量根据脱水的程度决定。轻度脱水约30~50ml/K;中度脱水约50~100ml/K;重度脱水约100~150ml/kg。先按总量1/2~2/3给予,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小儿体液组成已接近成人,补液量应酌减1/4~1/3。

  ②定性:补液种类根据脱水的性质决定。通常对低渗性脱水应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给1/3~ l/5张含钠液,若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脱水补充。

  ③定速:即输液速度。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对于伴有循环不良和休克的重度脱水病儿开始应快速输入等渗含钠液(生理盐水或2:1液),按20ml/K (总量不超过300m1)于30分钟至1小时内静脉输入,以迅速改善循环血量和肾功能,其余累积损失量于8~ 12小时内完成。

  在循环改善出现排尿后应及时补钾。对高渗性脱水患儿,需缓慢纠正高钠血症,因为其神经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高,大量水分迅速进入细胞内可引起脑细胞水肿,甚至发生惊厥。

  6、继续丢失量的补

  在开始补充累积损失量后,腹泻、呕吐、胃肠引流等损失大多继续存在,以致体液继续丢失,如不予以补充将又成为新的累积损失。此种丢失量依原发病而异,且每日可有变化,对此必须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损失量用类似的溶液补充。

  腹泻患儿大便难以估计,可根据大便次数以及脱水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适量增减液量,一般按每天l0~40ml/kg计算,用1/3~1/2张含纳液均匀地于24小时内静脉滴入。轻症无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消化道含钾量较高,丢失时应及时补充。

  7、酸中毒的纠正

  应用碱性药物,常用者为碳酸氢钠,可口服或静注以纠正酸中毒。同时及时找出原发病,去处病因。在休克、缺氧、肝功能不全、新生儿期或乳酸潴留性酸中毒时不宜使用。

  若无条件检测血气,可先暂给1.4%NaHC03或1.87%乳酸钠1ml/kg,必要时2~4小时可重复;如已知血气分析结果,则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5%碳酸氢钠的ml数=(18-测得二氧化碳结合力mmol/L)×1.0 ×体重K;

  11.2乳酸钠ml数=(18-测得二氧化碳结合力mmol/L)×0.6×体重K

  一般用等张含钠液(5%NaHC03稀释3.5倍为1.4%等张液;11.2%乳酸钠稀释6倍为1.87%等张液)。病情危量或需严格限制入水量患儿可减少稀释倍数或不稀释;因机体有代偿调节机能,多数酸中毒患儿毋需补足全量碱性药物即可纠正,一般可首次补给1/2计算量,密切观察病情,随时调整剂量,以免补碱过量而致碱中毒。

  8、电解质紊乱的纠正

  纠酸过程中,钾离子进人细胞内易使血清钾浓度下降,发生低钾血症,故应注意及时补钾。轻度低钾血症可多进含钾丰富的食物或每日口服氯化钾3~4ml/K(20~30mg/kg)。重度低钾血症可静脉补钾,浓度为0.2%,不超过0.3%,全日总量可达30~45mg/kg,约合10%氯化钾1~2ml/K,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所输液体中,滴注时间不宜少于8小时。

  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随时调整输入含钾溶液的浓度和速度。严重脱水肾功能障碍,影响钾排出者,需先扩容以改善循环及肾功能,待有尿液排出后再行补钾。由于细胞内钾恢复较慢,治疗低钾血症应持续给钾4~6天,严重者或有肾外失钾者治疗时间宜更长。

  酸中毒纠正后,游离钙减少而出现抽搐者应注意补钙,可给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2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重复使用。若用钙剂无效应考虑低镁血症,可用25%硫酸镁,每次0.1~0.2ml/K,深部肌肉注射,每6小时一次,连用3~ 4次。

  各种疾病导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对以上三部分的需要量稍有不同,其中生理需要量是共同的,后两者则依病情而定,如一般疾病不能进食者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胃肠引流或手术后有肠瘘者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损失量,而婴儿腹泻则三项均都要补充。

  9、常见儿科疾病的液体疗法

  10、营养不良伴腹泻时的液体疗法

  营养不良时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腹泻时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因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少,估计脱水程度时应避免估计偏高,补液量应减少总量的1/3,用2/3含钠液缓慢滴注。为补充热量及防止低血糖,可静脉滴注10%~ 15%的葡萄糖液,同时及时补充钾、钙、镁等。

  11、重症肺炎时的液体疗法

  小儿肺炎时因常伴有高热、多汗、呼吸加快、热能消耗增加和摄入不足,易出现高渗性脱水和混合性酸中毒,输液时应注意:

  ①总液量以保证足够的液量和热量的需要,以免脱水和酸中毒的加重,原则是尽量口服,不能口服者由静脉补充,每天液量约为60~ 80ml/K。

  ②肺炎患儿常伴高渗性脱水,可补充1/3张含钠液,若并发腹泻而出现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时,可按腹泻进行补液,但总量及张力应相对减少,输液速度宜慢,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③伴酸中毒时,应重点纠正缺氧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一般不需用碱性液,只有酸中毒过于严重(PH<7.20)或同时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才能用碳酸氢钠,但量不宜过多。< font="">

  12、新生儿的液体疗法

  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能力较差,故易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但临床症状常不明显,故应详细询问和记录每天液体出入量,密切观察及时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机会。

  补液时应注意:

  ①出生10天以内的新生儿,一般不补钾,如有明显的缺钾而需静脉补充时,必须见尿补钾,浓度不能超过0.15%,每天补钾总量为2~3mmol/K,速度宜慢。

  ②输液量应偏少,输液速度宜慢,除急需扩充血容量外,一般每小时不应超过10ml/K。

  ③新生儿肝脏对乳酸代谢慢,纠正酸中毒时不用乳酸钠,而用碳酸氢钠,但禁用高渗碳酸氢钠液。

  13、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s,ORS)的应用

  0RS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适用。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偶联转运吸收机制,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膜上存在着Na+―葡萄糖共同载体,此载体上有Sa+-葡萄糖两个结合位点,当Na+―葡萄糖同时与结合位点相结合时即能运转、并显著增加钠和水的吸收。

  目前有多种ORS配方。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盐中各种电解质浓度为Na+90 mmol/L,K+20 mmol/L、C1-80 mmol/L、HC03-30mmol/L、葡萄糖111 mmol/L。可用NaCl 3.5g、NaHCO2 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0g,加水到1000ml配成。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mmol/L(2/3张),总渗透压为310 mmol/L。

  此液中葡萄糖浓度为2%,有利于Na+和水的吸收;Na+的浓度为90mmol/L,适用于纠正累积损失量和粪便中的电解质丢失量;含有一定量的钾和碳酸氢根,可补充钾和纠正酸中毒。ORS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也可用于补充继续损失液体量。

小儿急性脱水的救治方法相关文章
概述 在临床上一般认为心脏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之一,同时由于器官相对比较复杂或者是由于人为以及其他因素导致,如果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那么还是非常容易诱发其他方面的疾病,比如说急性心梗这种疾病,一般认为这种疾病的话是多见于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并且一般认为这种随便最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是有上升的趋势的,所以不管是谁都是需要重视对于疾病的了解以及认识。 步骤/方法: 1、 同时在临床上一
发布于 2022-10-16 12:15
0评论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减少胰液分泌和使胰腺休息。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尽量停止胰腺的自身消化,即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及应用酶的抑制剂等减少胰腺酶的分泌。此外,防止继发感染、缓解疼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主要脏器功能也极为重要。 轻者用镇静、止痛(忌用吗啡)及解痉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哌替啶、氯丙嗪(冬眠灵)等。也可用针刺疗法
发布于 2022-12-04 23:34
0评论
1.阑尾炎一般先腹痛,后发热,腹痛呈持续性。 2.腹痛时,孩子喜欢右侧卧,双腿稍屈。 孩子很少左侧卧,因为阑尾的位置在右边,如果左侧卧,将会使发炎的盲肠牵动和下垂,加重疼痛。 3.右下腹有压痛点,个别大儿童有腹肌紧张。 因孩子不愿配合,检查时最好由母亲抱在怀里或哺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触摸孩子的腹部,边摸边观察孩子是否有痛苦的表情。当检查到右下腹时,孩子会叫痛或用手来推开;也可等小孩睡时检查
发布于 2022-12-04 23:21
0评论
1.治疗的重点是解除喉阻塞,应及早使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和激素以控制感染,消除水肿、减轻喉阻塞症状。常用的口服激素有强的松、甲强龙;也可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肌注或静脉给药。 2.激素雾化吸入。 3.重度喉阻塞或经药物治疗后喉阻塞症状未缓解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术。 4.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患儿的营养与电解质平衡,静脉注射葡萄糖液,保护心肌功能,避免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5.尽量使患儿安静休息,减少
发布于 2022-12-04 22:12
0评论
(1)房间注意清洁、安静,保持光线充足、通风。但避免对流风直接吹患儿。 (2)高热时卧床休息。婴儿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3)咳嗽频繁时可给镇咳药,但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4)给予易消化物,供给足够水份。 (5)注意口腔、鼻及眼的局部清洁。并注意呼吸道隔离。 (6)发生痉挛而致呼吸困难时,轻者参考以下中医疗法“实热喘”处理,重者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
发布于 2022-12-05 00:15
0评论
1、一般治疗 1房间注意清洁、安静,保持光线充足、通风。但避免对流风直接吹患儿。 2高热时卧床休息。婴儿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3咳嗽频繁时可给镇咳药,但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4给予易消化物,供给足够水份。 5注意口腔、鼻及眼的局部清洁。并注意呼吸道隔离。 2、其它治疗 1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适当抗菌药物。 2迁延性支气管炎可加用超短波或紫外线照射。 3、中医治
发布于 2024-01-30 18:59
0评论
概述 小儿急性胃肠炎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而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也是非常的多的,在患了这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检查并且进行治疗,要是治疗不及时的话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的,而患了这种疾病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跟腹泻的情况,在平时的时候小孩子要是出现了以上情况的时候,就一定要及时的检查并且去医院治疗,这种疾病发现的越早治疗的效果也就会更加的明显的。 步骤/方法: 1、 小孩子在患了这种疾病
发布于 2024-04-10 12:25
0评论
概述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不注意眼部卫生,就都有可能患上沙眼,沙眼分为急性沙眼和慢性沙眼,沙眼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会引起患者流泪怕光,眼睑下反等等,即使是大人也是很难忍受的,更不要说是小孩患上了沙眼,所以说家长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孩子患上沙眼以后,一定要积极地寻找治疗方法,帮助幼儿及时减除痛苦。 步骤/方法: 1、 一般眼睛类疾病,我们平常用的最多的就是氧氟沙星滴
发布于 2024-08-25 14:09
0评论
血管再通治疗:由于卒中的发生常和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在卒中超急性期可以采用取栓治疗,利用取栓支架通过微细的导管到达病变血管,取出血栓,使血管再通。如果单纯为血栓成分或栓塞物,取栓支架不植入在体内;如果存在血管狭窄或血管夹层,则需要植入取栓支架或植入其他支架,避免取栓后的再闭塞或血栓再形成,提高再通率。争取时间很重要:在发病不同的时间内,采用的治疗策略不同。在大脑半球出现梗死4.5小时内,可先进
发布于 2023-03-06 10:31
0评论
1、食物因素。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这在儿童较多见,也可能是儿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与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2、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
发布于 2024-09-10 20:2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