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降血脂及抗炎作用,可降低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量明显增加, 虽然大部分患者对他汀的耐受性普遍较好,但该药仍具有一定副作用,如肌痛,严重时还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
从理论上而言,他汀类药物有可能诱导或加重重症肌无力症状,但并非是通过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所致。药理机制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抑制T细胞激活,诱导辅助T(Th)细胞向Th2细胞方向转化,作用于B细胞及细胞因子,强化B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从而使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加重而诱发疾病的发生或使病情加重。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症状加重的报道。
2002年Parmar等报道了1例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的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3个月后出现眼睑下垂及全身无力,停药后症状在6周后缓解,后因血脂控制欠佳,再次服药该类药物后2-3个月再次出现肌无力症状,停药数周后恢复,该例患者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但其血清学AchR抗体阴性,未行重复电刺激检查,故有人质疑其MG的诊断。
2008年Oh等报告170例诊断明确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中54例服用他汀类药物,其中6例服药后症状加重,均发生在服药后最初8周内,这6例中2例伴有血清AchR水平的升高,3例停用他汀类药物后症状迅速缓解。
Jesse等亦报道了2例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均为服用药物4周左右出现眼外肌麻痹,停用他汀类药物及辅助小剂量激素治疗后改善。
虽然他汀类药物在理论上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在现实中也有病例报道,但该药并非绝对禁忌,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还是应该按指征使用他汀类药物。医生应该提前告知患者这种可能性,并在服用该药期间严密观察肌无力病情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副作用,一旦出现立即调整或停用他汀类药物,以此解决用药理论和现实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