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11 19:03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性疾病。该肿瘤原发于子宫或子宫外盆腔的静脉壁,肿瘤可突入子宫或盆腔的静脉通道内,经髂静脉或卵巢静脉延伸、扩展至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甚至经三尖瓣入右心室、肺动脉,造成严重的循环障碍而出现晕厥或猝死。临床治疗的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切除效果良好。至今文献记载累及心脏的报道约有100余例[NO6],我院共收治延伸至右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5 例。综合文献报道和我们的体会,就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资料和方法

  一般情况

  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心脏受累的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5例。5例均为女性,年龄41~49 岁;体重60~80 kg。心功能(NYHA) III 级3 例, II 级2 例。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有心慌、胸闷、晕厥症状,病程4天~11 个月。双下肢水肿2例,肝大2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在下腔静脉、右心房或右心室发现瘤栓,1例右下肺动脉栓塞。4例有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病史,1例有左卵巢畸胎瘤剔除史;3例合并有盆腔包块。起源于左右生殖静脉各1例,起源于左髂内静脉2例,右髂内静脉1例。2例术前行输尿管DJ管植入术.

  手术技术:

  一期手术,是一期完全切除子宫,附件,盆腔残留复发肿瘤,以及心内和静脉内平滑肌瘤。首先解剖游离股静脉为体外循环插管备用,经胸腹前正中切口,解剖游离下腔静脉,肝静脉,肾静脉,卵巢静脉及髂静脉,充分暴露肝后段下腔静脉是很重要的。经上腔静脉,及股静脉或右房行静脉插管,经升主动脉行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然后在心脏不停跳,或停跳,或深低温停体外循环下行腔静脉和心脏内肿物切除术或拔出术,以及血管或瓣膜的修复或置换。另外在体外循环后或前行双附件,子宫及盆腔复发肿块切除术。

  2期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行下腔静脉和心脏内肿物切除或拔出术。四周后再择期在常规经腹行子宫、附件以及盆腔残余或复发平滑肌瘤的切除。

  2例患者在停循环下接受一期肿瘤切除术。2例患者接受分期手术,在心脏停搏下行肿瘤拔出术,二期行腹部手术。1例因同期行腹部肿瘤切除后瘤体已脱落入右心,紧急建立体外循环后,并行循环下从右房取出瘤体。平均体外循环(185 ±30) min。停循环时间12,3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2 h~15d。全组无脑损伤、膈神经麻痹输尿管,腹腔脏器损伤,术后随访1个~8 年,心功能改善至I 级4例,II 级1 例,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常规激素治疗,其中一例术后3个月B超发现盆腔复发肿瘤,建议患者继续服药,但患者拒绝。随诊5年,右心房及髂血管内未见明显异常,盆腔包块无明显增大。患者无自觉症状,仍在随诊中。其他无肿瘤复发。血管重建1例,无血管移植。

  讨论: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IVL 的早期诊断。诊断可由腹部B 超和心脏超声、增强CT、MRI 检查综合做出,并可提供足够的手术设计资料。一般认为MRI 是较好的辅助检查手段,MRI 优于CT在于不仅可以明确病变波及范围,而且显示肿瘤在血管内的特征,与管壁是否有粘连及粘连部位;并对确定手术范围和方法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CT费用低廉及在医院的普及性,CT在临床中更为常用,我们认为CT可以有效便捷地监测术后肿瘤的复发及生长情况。腹腔肿瘤情况可用腹部超声来明确。只有少数病例仍需进行下腔静脉和右心房造影检查。在诊断过程中本病需与粘液瘤,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内血栓以及子宫平滑肌肉瘤、肾癌和肝癌延伸至下腔静脉的瘤栓等疾病鉴别。

  手术切除肿瘤不但可以消除症状而且可以防止肿瘤复发[N10-5,6],手术根治可以一期完成或分两阶段进行。由于肿瘤生长缓慢,为分期手术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时间间隔,分期手术可以减少单次手术时间,减低因体外循环而导致的出血风险。Lam报道大约70.6%的IVL 被完全切除,其中60.4%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其余39.6%的患者接受一期手术[3-1]。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病理解剖的认识加深,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一期手术根治,这样可以避免前后手术间期内出现肿瘤栓塞,肿瘤发展及血液动力学紊乱等并发症,也可以避免第二次手术风险。

  血管内平滑肌瘤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受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可促使肿瘤生长和复发,从而也影响其预后。相关文献报道对肿瘤未完全切除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3-10]。

  总之,静脉内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ILV一旦延伸至心腔,可导致猝死,及时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详尽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是手术根治该病的关键,同时该病的诊治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才能完成。同时术后给予抗雌激素的辅助治疗是控制肿瘤复发抑制肿瘤生长所必须的措施。

延伸至右心腔的心室内平滑肌动脉瘤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相关文章
子宫平滑肌肉瘤在妇科临床上发病率还是很高的。据调查显示,已婚女性如果过度的纵欲,子宫长时间处于充血状态,是很容易引起炎症的。那么,对于子宫平滑肌肉瘤这种疾病您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让妇科专家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常见种类吧。 1、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多发年龄:42~45岁可出现月经异常,且伴有慢性盆腔痛。特点为:子宫较大,肌层增厚,有多发结节状橡皮样肿物。肌瘤呈蚯蚓样,主要生长在静脉内,
发布于 2023-09-19 02:52
0评论
--神经外科脑血管组成功救治1例心衰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初次会诊遇见小邵时,很难想象他就是那个慢性心衰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我甚至诧异于他的年轻,但眼前的这位患者正半躺在ICU病床上艰难地呼吸着,没错就是他,典型的端坐呼吸!查看了患者的病历,我才了解到他的不幸,为何会在风华正茂的29岁身患如此重病。小邵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缺乏医学常识及家境贫寒,他从未进行过正规治疗,家人也只觉得他体弱
发布于 2023-01-10 02:46
0评论
各类心外科手术常见的高危因素如下:1、先天性心脏病类(1)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畸形:这是指自左心房、左心室以及主动脉。系统向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系统分流情况。这类疾病,如肺动脉平均压力大于60mmHg,肺部感染或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以及肺血管阻力大于10Wood单位者手术危险性极高。(2)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这是指存在自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向左心房、左心室或主动脉分流情况。这类疾
发布于 2023-01-30 01:27
0评论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当血液中存在细菌,细菌进而在心脏内繁殖,在心脏瓣膜上形成团块,并造成瓣膜破坏,甚至造成心肌内脓肿时即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心脏出现杂音、脾肿大以及细菌团块脱落后引起的栓塞症状。一旦发生心内膜炎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此疾病病势凶险,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易感因素最容易发生心内膜炎的是那些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人,因为存在瓣膜疾病或者房、室间隔缺损,心
发布于 2023-02-06 11:32
0评论
不管是左心室、还是右心室,心肌缺血具有共同的临床特性,如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处理均强调心肌再灌注和抗栓治疗。相对于左心室缺血,右心室缺血具有少见性和伴发性二大特点。右心室不易发生心肌缺血与其需氧量少、供氧量多有关。1、右室需氧量少:右心室室壁厚度是左室1/3-1/2,心室肌肉重量为左室1/6,肺血管阻力为体循环1/10,做功仅为左室1/4;2、右室供氧量多:右心收缩期对
发布于 2023-01-25 17:47
0评论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性疾病。该肿瘤原发于子宫或子宫外盆腔的静脉壁,肿瘤可突入子宫或盆腔的静脉通道内,经髂静脉或卵巢静脉延伸、扩展至下腔静脉。如果肿瘤延伸累及右心房,甚至经三尖瓣入右心室、肺动脉,可造成严重的循环障碍而出现晕厥或猝死。手术切除原发肿瘤、腔静脉及右心系统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迄今为止文献记载该肿瘤累及心脏的报道约有100余例,2001年1月至今我科共收治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
发布于 2022-10-11 16:53
0评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比较常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一旦确诊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常可挽回患者生命。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更常见,常因患者病程长、全身情况差、抗菌素应用种类多至细菌耐药性强而疗效不好。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细菌引起,常见的细菌为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真菌等。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分为两类,即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布于 2022-09-25 06:20
0评论
主动脉根部发育缺陷,在主动脉压力作用下使主动脉窦瘤壁变薄而呈瘤样扩张称为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又称乏氏窦瘤。如瘤体穿破至邻近心腔、心包或肺动脉而产生心腔内分流时称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根据主动脉窦瘤发生的位置,起自右冠状动脉窦的主动脉窦瘤可破入肺动脉瓣下右室流出道、室上嵴下及膜部室间隔周围;起自无冠状动脉窦者,大多数破入右心房,少数破入右心室;起自左冠状动脉窦者,可破入左心房、左心室或心包腔。窦瘤患者常
发布于 2023-02-06 11:17
0评论
摘要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经验。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血管外科采用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84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0岁。结果:84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均或成功(包括8例动脉瘤破裂急诊腔内修复术)。应用分叉支架77例,直型支架7例,其中包括开窗支架2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死亡率2.4%),分别死于急性心肌梗塞和感染性休克。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是安全
发布于 2022-10-10 18:33
0评论
概况脑动脉瘤是脑内动脉血管壁上局部隆起形成的与血管相通的一个囊状凸起(囊性动脉瘤),分为微小(5mm以下)、小型(5-10mm)、大型(11-25mm)、巨大型(25mm以上)颅内动脉瘤。小型微小型颅内动脉瘤常无症状,但是一旦破裂出血会导致严重症状和危险。流行病学根据放射学检查和尸检报告,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发生率约为3.2%,平均好发年龄为50岁(40-60岁),男女性别无明细差异。但是临床所见动
发布于 2023-01-25 06:0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