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5-31 17:17

  (一)體重

  新生兒出生體重平均為3kg.出生後第1個月增加1~1.5kg,3個月時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6kg),1週歲時增至出生時的3倍(9kg);2歲時增至出生時體重的4倍(12kg)。2歲以後到12歲前體重穩步增長,平均每年增長2kg,推算公式如下:

  1~6個月: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7(kg)

  7~12個月:體重(kg)=6(kg)+月齡×0.25(kg)

  2~12歲:體重(kg)=年齡×2+8(kg) ,該小兒體重是16kg,首先估算小兒年齡肯定是大於2歲,所以用這個公式,那麼就可以得到:16=年齡×2+8,算出年齡=4歲

  (二)身長(高)

  新生兒出生時身長平均為50cm;1週歲時達到75cm;2週歲時達到87cm.2~12歲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身長(cm)=年齡(歲)×7+75(cm) ,也可以按照身高計算,該小兒身高103,肯定是大於兩歲,所以用最後一個公式,計算得到:103=年齡(歲)×7+75(cm),最後算的年齡也是4歲。

  測量方法:3歲以下測臥位身長,脫去其鞋、帽、襪,穿單衣仰臥於量床底板中線上。扶正頭,頭頂輕觸頭板,小兒面朝上。測量者位於右側,使小兒雙膝伸直,移動足板觸及足跟,讀數並記錄,精確到0.1cm.

  3歲以上測身高,取立正姿勢,雙眼平視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向後收,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腳跟、臀尖和兩肩胛間三點同時接觸立柱。測量者將底板輕輕移下,與顱頂點接觸,讀數並記錄,精確到0.1cm.

  (三)坐高

  坐高指從頭頂至坐骨結節的長度,出生時坐高為身高的67%,以後下肢增長比軀幹快,6歲時為55%.此百分數顯示了上、下部比例的改變,比坐高絕對值更有意義。

  (四)頭圍

  經眉弓上方、枕後結節繞頭一週的長度為頭圍,其反映腦和顱骨的發育。出生時平均為33~34cm,1歲時46cm,2歲時48cm,5歲時50cm,15歲時54~58cm(接近成人)。

  (五)胸圍

  沿乳頭下緣水平繞胸一週的長度為胸圍。胸圍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發育程度。出生時平均為32cm,比頭圍小1~2cm.1歲時胸圍與頭圍大致相等,約46cm,1歲以後胸圍超過頭圍,至青春期前其差數(cm)約等於小兒年齡數減1.

  (六)腹圍

  平臍(小嬰兒以劍突與臍之間的中點)水平繞腹一週的長度為腹圍。2歲前腹圍與胸圍大約相等,2歲後腹圍較胸圍小。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時需測量腹圍。

  (七)上臂圍

  沿肩峰與尺骨鷹嘴連線中點的水平繞上臂一週的長度稱上臂圍,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膚的發育水平以評估小兒營養狀況。生後第一年內尤其前半年上臂圍增長迅速。1~5歲間增長緩慢。可通過測量上臂圍以普查小於5歲小兒的營養狀況。評估標準為:上臂圍>13.5cm為營養良好;12.5~13.5cm為營養中等;<12.5cm為營養不良。

  (八)牙齒

  人的一生有乳牙20顆、恆牙(28~32顆)兩副牙齒。生後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12個月未萌出者為乳牙萌出延遲。約於2歲~2歲半乳牙出齊。2歲內乳牙數目為月齡減4~6.6歲左右萌出第1顆恆牙,12歲萌出第2顆恆磨牙,17~18歲萌出第3顆恆磨牙(智齒)。

  (九)囟門

  嬰兒出生時前囟約為1.5~2.Ocm,1~1.5歲時閉合。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前囟過小或早閉見於小頭畸形;前囟遲閉、過大見於佝僂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等;前囟飽滿常提示顱內壓增高,見於腦積水、腦瘤、腦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則見於極度消瘦或脫水者。後囟出生時很小或閉合,最遲生後6~8周閉合。

體格生長常用指標與測量方法相關文章
發育遲緩是嬰兒期到青少年期容易發生的疾病,主要指患者在生長過程中發育異常,如體格、運動、語言等方面出現緩慢現象,要診斷患者是發育遲緩就要綜合各方面的發育情況判斷,而體格生長評價是診斷疾病重要的依據之一,那麼診斷髮育遲緩時體格生長評價有哪些依據? 按照原衛生部建議採用1995年中國九大城市兒童的體格生長數據為中國兒童參照人群值。兒童體格生長評價包括髮育水平、生長速度以及勻稱程度三個方面。 (1)發
發布於 2023-06-03 08:34
0評論
1.體格生長評價 按照原衛生部建議採用1995年中國九大城市兒童的體格生長數據為中國兒童參照人群值。兒童體格生長評價包括髮育水平、生長速度以及勻稱程度三個方面。 (1)發育水平將某一年齡時點所獲得的某一項體格生長指標測量值(橫斷面測量)與參考人群值比較,得到該兒童在同質人群中所處的位置,即為此兒童該項體格生長指標在此年齡的生長水平,通常以等級表示其結果。生長水平包括所有單項體格生長指標,如體重、
發布於 2024-05-17 19:45
0評論
小兒生長髮育總的特點為:出生後頭2年身高、體重增長較快,2歲至青春期以前有較為穩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長,以後漸漸停止。 體格發育有頭尾規律,即:嬰幼兒期頭部發育領先,隨著年齡的增長,頭增長不多而四肢、軀幹增長速度加快。嬰兒期頭部高度佔全身的1/4,成人頭高占身高的1/8。常用的小兒生長髮育指標有:體重、身高、頭圍、胸圍。 1、體重 體重是反映小兒生長髮育的最重要也是最靈敏的指標。因為體重反映孩
發布於 2023-05-31 17:04
0評論
1、病史 應掌握小兒的膳食攝入情況,飲食習慣,進行膳食調查以評價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情況,有無影響消化,吸收,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並瞭解家庭的一般狀況,家屬的生長模式,家長的身高,體重和對孩子的關心程度。 2、臨床症狀 常有兩種典型症狀,消瘦型,由於熱能嚴重不足引起,小兒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膚推動彈性,頭髮乾燥易脫落,體弱乏力,萎靡不振,另一種為浮腫型由嚴重蛋白質缺乏引起,周身水腫,眼瞼和
發布於 2023-02-01 12:55
0評論
概述 作為家長一定要時時刻刻關注兒童的生長髮育的情況,因為有些孩子身體長得非常快,有些孩子卻發育遲緩,跟同齡孩子相比顯得又瘦又小,如果我們大家想要科學評判兒童的體格是否正常的話,可以參考一下正常兒童體格生長髮育標準,那麼兒童的正常生長髮育標準是甚麼? 步驟/方法: 1、 第1點,正常兒童身高標準。一般情況下一歲的兒童的身高達到了75釐米左右,兩歲以後的兒童的身高應該是75加上5釐米乘以年齡,
發布於 2022-12-03 05:11
0評論
1、Singh指數Singh指數是X線平片判斷股骨近端骨丟失的半定量形態學指標,Singh按骨小梁消失順序和程度將股骨近端骨小梁變化分為6級,即Singh指數:(1)6級:股骨頸張力和壓力骨小梁完整;(2)5級:股骨頸次張力骨小梁消失、次壓力骨小梁密度減低;(3)4級:在5級的基礎上出現次壓力骨小梁消失、主張力骨小梁部分消失;(4)3級:在4級的基礎上出現主張力骨小梁密度減低和中斷;(5)2級:
發布於 2023-01-03 04:55
0評論
嬰兒的胸部呈圓筒狀,前後徑與橫徑相差無幾,隨著年齡的增長,橫徑增長較快,前後徑增長較慢,逐漸形成成人的胸部。 胸圍測量方法:3歲以下寶寶測量胸圍時取臥位,讓嬰兒平躺在床上,兩手自然平放,將軟尺零點固定於乳頭下緣,使軟尺接觸皮膚,經兩肩胛骨下緣繞胸圍一圈回至零點,讀取的數值即是胸圍。由於營養狀況、氣候條件不同,孩子發育也有差別。另外,男嬰和女嬰胸圍也有差別,一般男嬰較女嬰胸圍大一些。只要孩子的胸圍
發布於 2023-09-07 18:28
0評論
孕媽媽每次產前體檢中都會測體重,並且記錄在母子健康手冊上,一直到分娩,就形成了一條準媽媽的體重曲線圖。孕期測體重最能反映準媽媽和胎兒的身體狀況,是及時發現準媽媽出現問題的重要指標。醫生很在意的問題:體重有沒有急劇增加? 那麼,測量孕婦體重有甚麼用?孕婦測量體重能瞭解和掌握胎兒的發育情況,並及早發現妊娠併發症。如果孕婦體重嚴重失控,就會對分娩以及胎兒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 隨著孕周的增加,胎兒逐漸
發布於 2023-08-12 09:53
0評論
身高、體重、頭圍是衡量寶寶是否發育正常的客觀指標,因此測量也主要是圍繞這三項進行。 1、身高 測量方法:讓寶寶仰臥於量床底板中線上,要脫去鞋襪,如果溫度適宜,可以選擇不穿衣服。寶寶的面部朝上,一人固定寶寶的頭部使其接觸頭板,兩耳在同一水平上,測量者站在寶寶的右側,用手握住寶寶的兩膝,讓他的雙下肢互相接觸並緊貼底板,另一隻手移動足板,使其接觸寶寶兩側足跟,這樣就能比較準確測量出寶寶的身長了。 2、
發布於 2023-04-01 18:08
0評論
腹圍測量是孕期每次產檢必做項目之一,一般從懷孕16周開始測量。準媽媽腹圍測量作用在於能瞭解宮腔內的情況及子宮大小是否符合妊娠週數。結合宮高數據變化繪製妊娠曲線圖,還能反映出胎兒在宮內的發育情況,並且到懷孕後期,根據腹圍、宮高等數值可以估計胎兒的體重。那麼,腹圍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 1、觀察宮腔情況及子宮大小 量腹圍增長及宮底高度可作為預測胎兒發育情況的指標之一。準媽媽腹圍與胎
發布於 2023-07-08 10:4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