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6-02 08:38

  1.病因治療 有些驚厥一旦病因消除可很快停止,不需要止驚劑治療。(1)病因明確者:採用對症治療。如顱內感染、低血糖、低血鈣、維生素B6缺乏症、急性腦缺氧、高熱等。(2)一時病因不明者:先抽血做必要的檢查後,可採用以下步驟治療,每種藥物靜脈注射後觀察幾分鐘,若能止驚,可有助於判斷病因,若不能止驚,則依次應用以下一種:①25%葡萄糖2~4ml/kg;②10%葡萄糖酸鈣1~2ml/kg加液體稀釋1倍;③維生素B6100mg。2.支持療法 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吸痰。驚厥發作後,注意吸氧,以利於腦細胞功能恢復。保持環境安靜,集中各種操作,減少刺激。禁食者給予靜脈營養。3.抗驚厥治療 驚厥可致通氣障礙,增加氧和能量消耗,影響細胞增殖和腦的生長髮育,在早產兒、窒息兒可致顱內出血,故應及時應用止驚劑。新生兒驚厥以苯巴比妥為首選,因其具有鎮靜、保護腦細胞作用。靜注顯效快、維持時間長、副作用小等優點。苯巴比妥無效則用苯妥英鈉或地西泮(安定),水合氯醛可作為抗驚厥治療的輔助劑。(1)苯巴比妥:主張苯巴比妥靜脈給藥,負荷量可達30mg/kg,首次先給10mg/kg,2~3min內靜脈推注,15~20min後以同樣劑量重複用1次。若給第1個10mg/kg驚厥停止,仍應給第2個10mg/kg,使達到足夠的血藥濃度,這樣可防止驚厥復發,情況緊急時,20mg/kg也可一次給藥。若給20mg/kg後驚厥仍不止,可每隔15~20min繼續給苯巴比妥5mg/kg,使負荷量累積達到30mg/kg為止。在注入負荷量後12h,開始應用維持量5mg/(kg·d),負荷量為30mg/kg時,維持量應為3mg/(kg·d),肌內或靜脈注射,也可口服,這樣可使藥物在體內適當積累,維持一定的有效血藥濃度。如果負荷量達30mg/kg仍未止驚,改用苯妥英鈉。(2)苯妥英鈉:負荷量20mg/kg,分次靜注,首次10mg/kg,如未止驚,每隔5~10min另注5mg/kg,直到驚厥停止,維持量5mg/kg。如果負荷量達20mg/kg仍未止驚,改用地西泮(安定)。(3)地西泮(安定):地西泮(安定)作用極快,但維持時間短,而且與其他藥物合用有很強的呼吸抑制作用。另外地西泮(安定)可增加白蛋白與膽紅素解離,對重度黃疸患兒不利。用量每次0.25~0.75mg/kg,從小劑量開始,分次靜脈緩注,驚厥止即停注。4.治療腦水腫 有腦水腫或驚厥頻繁發作,可用20%甘露醇0.25~0.5g/kg靜注,2~4次/d,亦可用

新生兒驚厥怎麼辦?相關文章
典型症狀:新生兒兩眼上翻凝視(70%)抽搐(70%)嬰幼兒抽風(70%)顫抖(63%)驚厥(60%)新生兒抽搐(60%) 新生兒驚厥的表現形式不同於兒童和成人,其特點是侷限和隱晦,有時給診斷帶來困難,因此,熟悉其表現形式尤其是隱晦(微小)型的表現形式很重要,以免漏診,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不屬於驚厥的某些異常運動如驚悸,顫抖和快速眼運動相睡眠狀態下的動作誤認為是驚厥,驚悸和顫抖可由寒冷,聲音,皮膚刺
發布於 2023-06-02 08:18
0評論
1、圍生期併發症:HIE,顱內出血,腦損傷。 2、感染:各種病原體所致腦膜炎,腦炎,腦膿腫,感染中毒性腦病,破傷風,高熱。 3、代謝因素:低血鈣,低血鎂,低血鈉,高血鈉,低血糖,鹼中毒,維生素B6缺乏症,核黃疸,尿毒症。 4、腦缺氧:肺透明膜病,胎糞吸入綜合徵,肺出血,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徵,高血壓,紅細胞增多症,捂熱綜合徵。 5、顱腦異常:先天性腦發育不良,顱腦畸形,顱內腫瘤。 6、先天性酶缺
發布於 2023-06-02 08:11
0評論
新生兒驚厥是由多種因素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的一種症狀,是新生兒期常見急症之一,常提示存在嚴重的原發病,同時驚厥另一方面可造成腦損傷,是圍生期最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因而應及時診斷和處理。驚厥是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放電,通常表現為刻板樣肌肉活動或自律性改變。常伴有直接或間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隨著診療技術的改進,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後遺症仍減少不明顯,故仍為新生兒急救醫學中的重要課題。
發布於 2023-01-15 20:52
0評論
驚厥,又稱“抽搐”、“抽風”或“驚風”。在兒科中,驚厥是最常見的小兒神經系統症狀,也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症。有些抽搐具有潛在危及生命風險,一般短暫的抽搐幾乎對大腦沒有明顯影響,但長程抽搐尤其是癲癇持續狀態則可能導致永久神經系統損害。任何季節中都有發病的可能,一般以嬰幼兒為主要發病人群,6歲以下兒童期驚厥的發生率約為4%~6%,較成人高10~15倍,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 嬰兒驚厥的原因有幾
發布於 2023-05-10 21:16
0評論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積極防治各種孕期感染性疾病,防止早產和孕婦糖尿病,低鈣血癥等;做好圍生期保健工作,防止宮內產時的缺氧和損傷,防止發生HIE,ICH;防止發生代謝性異常性疾病;同時也要做好遺傳學諮詢工作,防止遺傳代謝性疾病,染色體病,亦使中樞神經系統的先天性畸形發生率下降。
發布於 2023-06-02 08:31
0評論
新生兒睡眠驚厥發生時,家長務必維持鎮靜,不要把驚厥抽搐的小孩子抱在懷裡搖來晃去,震動會加重寶寶的抽搐。新生兒睡眠驚厥是大腦神經元暫時性功能紊亂的一種表現,發作時爸媽們應該將嬰兒房床上側臥,鬆開褲帶和領口,在上下牙之間放一布墊,不可亂搬動嬰兒,如果嬰兒分泌物太多須用吸管吸出,注意嬰兒的呼吸,確保呼吸暢通。 1、正確放置患兒。將抽風嬰兒放床上,側臥可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解開領口,鬆開褲帶。一定不要叫
發布於 2023-08-26 02:07
0評論
(1)局灶陣攣型:表現為一個肌肉群的陣發性的節律性的抽動,常見於單個肢體或一側面部,有時可擴散到同側的其他部位。通常神志清醒。大部分伴有大腦皮質的異常放電,主要腦電圖表現為局灶性尖波,通常包括棘波,有時可擴散到整個半球。常提示腦局部損傷如出血或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代謝異常。(2)多灶陣攣型:表現為多個肌肉群的陣發性節律性抽動,常見多個肢體或多個部位同時或先後交替地抽動。也可在一次發作中,抽搐
發布於 2023-04-16 12:26
0評論
1、發病時間:生後不久出現的驚厥可見於HIE,顱內出血,先天性TORCH感染,維生素B6依賴症等。 (1)生後24h內:多見於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嚴重腦出血,低血糖,維生素B6依賴。 (2)生後24~72h:多見於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低血糖,低血鈣,藥物撤退綜合徵,低鎂血癥等。 (3)生後72h~1周:多見於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腦炎(柯薩奇B族病毒,鉅細胞病毒,皰疹病毒及弓形體感染),化膿性
發布於 2023-05-10 21:29
0評論
新生兒睡眠驚厥是指新生兒在睡眠時候發生驚厥症狀,是兒科臨床上常見的急症。睡眠驚厥也叫做抽搐、抽筋、抽風、驚風,尤以嬰幼兒多見。6歲以下兒童期睡眠驚厥的發生率約為4%~6%,較成人高10~15倍,年齡愈小發生率愈高。甚麼是新生兒驚厥?新生兒驚厥是指新生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因為發生異常的放電情況,誘發原因有原發性顱內病變如腦膜炎、腦血管意外、腦炎、顱內出血、腫瘤等,從而繼發於缺血、缺氧、低血糖、低血鈣、
發布於 2023-08-26 01:54
0評論
專家指出,有的寶寶在睡眠期間,有一部分腦細胞處在休眠狀態,另一部分腦細胞仍處在興奮狀態。此時,若出現燈光變換或聲響,都可能導致寶寶出現手腳不自主抖動,也有的寶寶在沒有光線和聲音刺激的情況下,出現手指、眼瞼、腳趾不規則抖動,一般持續時間都很短,在進入深度睡眠期後,這種現象就消失。 有關專家指出,寶寶睡覺驚厥也是癲癇發作的一個症狀表現。調查發現,有的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也會在淺睡眠期出現手腳、肘腕抖動現
發布於 2023-08-26 02: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