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生地易感染病害,對前茬作生地種植物要求很嚴,忌豆科、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連作。前茬作物以禾本科為好。選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肥沃疏鬆的、前茬禾本科和蔬菜、白薯等作物為好,前作收穫後,上凍前,深翻土地30釐米左右。第二年春天種植前,施基肥(農家肥)60000千克 /公頃,翻耕一次,耙平整細作畦,寬150釐米左右,長根據種子數量和地形而定,地勢低,多雨地區,打高畦,20釐米左右高,或起壟,壟面寬45-60釐米,溝寬30釐米,高20釐米左右,以利排水。
繁殖方法
生地繁殖方法有兩種: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大面積生產普遍採用根莖繁殖,種子繁殖多半作為育種採用。寒冷的地區:把地黃秋天收回,用窖藏,次春選粗細均勻手指粗無病蟲害的,取中部折成6~8釐米小段,每段要求有2~3個芽眼,稍風乾後,或用草木灰粘斷口處,作為種栽用。溫暖的地區:地黃收穫時,選好的留在地裡,作第二年的種栽用。春栽地黃,於7月末,挖出來,栽新的地塊,切成1釐米長的小段,按株行距12釐米*25釐米栽、栽後注意灌水、排水、施肥、除草、田間管理等生長培育,越冬第二年春天創出作種栽,最好隨挖隨種,此法比較好。生地生活力強,產量高、質量好,並能防止品種退化。
栽植方法
北方4月上旬至4月下旬,栽早地黃或春地黃,在北方,小麥收穫後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晚地黃或麥在地黃。在南方驚蟄至春分栽種,在打好的畦面上,按行距45釐米開深7釐米左右、寬10~13釐米的溝,以25~30釐米株距,錯開放入根莖,覆土蓋平畦面,如果早春栽植,外溝深10~15釐米,將挖出的土蓋在下種溝上面,在溝內澆水,當大部分生地生芽時,把溝填平,做成平畦,保持地溫和水分,地面不板結,出苗整齊。每公頃地用種栽450-600千克。間套作生地苗期較長,在畦埂上,應間作一些矮小的早熟作物,間作密度小。蠶豆、紅小豆、四季豆、早熟玉米等分枝少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