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產婦缺乳主要有兩種發病機理:氣血虛弱、肝鬱氣滯。
氣血虛弱型缺乳多由產時或產後出血過多,或素體脾胃虛弱、氣血虧虛引起。乳汁由氣血化生,血不足,乳汁化生無源,則表現為奶少或全無,乳汁清稀;乳房柔軟,無脹痛感;面色少華,指甲顏色暗淡,食慾不振,身體疲勞,精神不振等。這就可用傳統方劑“通乳丹”治療。
“通乳丹”出自《傅青主女科》,由人參、黃芪、當歸、麥冬、木通、桔梗、七孔豬蹄(去爪殼)組成,方中人參、黃芪補氣,當歸補血,麥冬滋陰養血,豬蹄養血通絡。目前臨床應用中,常把人參換為黨參或太子參以降低費用,並把木通換為通草以避免腎臟的不良反應。
肝鬱氣滯型缺乳可能跟新媽媽在產後生氣、精神壓力大及素性抑鬱有關,臨床表現為產後乳汁分泌少,乳房脹痛,胸脅脹滿,心情抑鬱不樂,或有低熱,舌苔薄黃。這類產婦可使用“下乳湧泉散”。
“下乳湧泉散”出自《清太醫院配方》,由王不留行(炒)、青皮、通草、漏蘆、當歸、桔梗、地黃、白芍、川芎、白芷、天花粉、柴胡、甘草、穿山甲等14味藥組成,能通絡、行氣、養血。目前市場上有出售此方的成藥。
此外,年輕媽媽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中成藥輔助催奶。或者在中醫醫生指導下服用少量藥膳,一旦乳汁充足,就可以停用了。產婦產後氣血不足、身體虛弱,久用冬蟲夏草、鹿茸等熱性藥膳以後容易上火,有可能對產後恢復不利。